张诚玥 作品数:163 被引量:315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电子电信 农业科学 更多>>
眼外肌调整缝线术治疗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疗效观察 漆雅 吴倩 于刚 曹文红 樊云葳 张诚玥 崔洁 蔺琪 胡曼新疆石河子地区学龄儿童近视增长与体格发育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测量眼球生物学和体格相关参数,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学龄期儿童近视增长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为近视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于2023年10月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用直接抽选法随机抽样选取了33所学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组(6~9岁)和高年龄组(10~13岁)。测量了儿童的身高、体重、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最大角膜屈光度(steepest keratometry,K1)及最小角膜屈光度(flattest keratometry,K2),并计算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角膜散光(keratometric astigmatism,ΔK)、角膜屈光度(mean keratometry,K)、角膜曲率(corneal radius,CR)和轴率比(axial length/corneal radius ratio,AL/CR)。对眼球生物学参数与身体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最佳变量,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的混杂因素后,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13岁儿童3986例,其中男孩2094例(52.53%),女孩1892例(47.47%);低年龄组2162例、高年龄组1824例。女孩的K、ΔK和AL/CR值均高于男孩(43.38 D vs 42.7 D,t=-7.84,P<0.01;1.1 D vs 1.01 D,t=-2.14,P=0.03;2.97 vs 2.96,t=3.32,P=0.02),男孩的AL、身高、体重和BMI均高于女孩(23.47 mm vs 23.02 mm,t=13.77,P<0.01;1.34 m vs 1.33 m,t=3.02,P=0.03;32 kg vs 29.5 kg,t=7.82,P<0.01;17.4 vs 16.52,t=10.36,P<0.01)。用LASSO回归对3个身体参数变量(身高、体重、BMI)进行筛选,确定身高是对于AL/CR最佳的身体参数变量。调节混杂因素后,显示低年龄组(6~9岁),儿童的身高与AL/CR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b=0.174,95%CI:0.106~0.241,P<0.001);而高年龄组(10~13岁),儿童的身高与AL/CR之间不具有相关性(b=0.086,95%CI:-0.038~0.21,P=0.174)。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的低年龄组儿童的身高与近视增长呈显著正相关;高年龄组儿童的身高与近视增长无相关性。 白雪晴 张诚玥 杜然 任媛媛 李兆生 晏红改 王争 张小涵 全晓杰 李嘉 韩伶伶 续旭 周杨 刘明宾 张红妍 李莉关键词:学龄儿童 近视 眼轴 儿童睑板腺囊肿手术1862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探讨儿童睑板腺囊肿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1862例(2486只眼)住院的儿童睑板腺囊肿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睑板腺囊肿手术占全年眼科手术量的49.50% (1862/3762),复发手术占6.93%(129/1862).手术患儿中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6岁,其中2~4岁儿童最多,占51.82% (965/1862) (P <0.01).129例复发手术中,高峰也是2~4岁,占58.14%(75/129),而j岁以下、8~10岁及12岁以上患儿未见复发手术.睑板腺囊肿手术的男女比例为1∶1.28;复发手术的男女比例为1∶1.63.全年睑板腺囊肿手术中,5月~7月份例数最少,占18.31%(341/1862),10~ 12月份例数最多,占31.04%(578/1862).结论 睑板腺囊肿是儿童最常见的眼部损害.2~4岁儿童为手术的高峰,并好发于女童.睑板腺囊肿会在寒冷的季节加重,进入夏季将有所改善. 白雪晴 余继锋 蒋晶晶 张诚玥 李程 刘雯 李莉关键词:睑板腺囊肿 儿童 复发 泪道插管手术治疗泪道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疗效研究 张诚玥 白大勇 王媛 于刚 吴倩 崔燕辉 樊云葳 曹文红 胡曼 刘雯 崔洁关键词:泪道探通 泪道插管 泪道阻塞 CT多平面重组技术测量骨性鼻泪管的优势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CT多平面重组技术与常规CT轴位图像测量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骨性鼻泪管不同位置的径线。探寻两种测量方法各自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泪道探通手术失败的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的CT检查。常规应用CT轴位图像测量骨性鼻泪管高度,起始段、中段及末段骨性鼻泪管的横径、垂直径;再经过CT多平面重组技术调整测量角度后测量上述径线。同时对比患侧及健侧的结果。结果 CT轴位图像测量法与MPR测量方法高度差异明显(P<0.01),两种测量法的起始段、中段及末段骨性鼻泪管垂直径相互间差异明显(P<0.01),横径测量结果显示,患侧末段有差异(P<0.01),余各测量部分差异不明显(P>0.05),并且MPR测量法可以观察到鼻泪管的弯曲走形、开口情况,两种方法都可以明确的观察到患侧较健侧各径线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常规CT轴位图像测量方法相比较,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骨性鼻泪管形态、走形更为全面,测量结果更可信,但对诊断准确性没有影响。 孙记航 张诚玥 曾津津 吴倩 于刚 刘勇 彭芸关键词:泪道阻塞 鼻泪管 儿童 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测定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的变化及其对诊断的评价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84眼)RB患者及60例(60眼)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RB患者中,单眼患病者36例(右眼19例,左眼17例),双眼同时患病者24例;已行眼球摘除者17例(17眼)。应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LDH水平。结果 RB组血清LDH平均水平为249.1U.L-1,LDH水平升高率为51.7%,对照组血清LDH平均水平为214.4U.L-1,LDH水平升高率为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球未摘除组血清LDH平均水平为255.9U.L-1,LDH水平升高率为58.7%,眼球摘除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26.8U.L-1,LDH水平升高率为2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球摘除组血清LDH平均水平及升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眼患者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53.1U.L-1,LDH水平升高率为47.6%,双眼患者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59.7U.L-1,LDH水平升高率为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期以下(含D期)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58.4U.L-1,LDH水平升高率为62.5%,E期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51.1U.L-1,LDH水平升高率为5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DH水平测定可作为RB辅助性诊断标准之一,同时也可以作为判断眼球摘除术后是否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的评价指标之一。 王媛 赵军阳 马晓莉 金眉 于刚 白大勇 张燕 张诚玥 曹文红 樊云葳 吴倩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 血清 乳酸脱氢酶 眼球摘除术 经静脉与经眼动脉化疗治疗单眼D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经眼动脉灌注化学治疗(IAC)和经静脉全身化学治疗(IVC)对眼内D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纳入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60只眼)单眼D期R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32只眼),女性28例(28只眼)。患者年龄为10个月至40个月,平均年龄(24.5±7.3)个月。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前者30例(30只眼)患者接受了经眼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后者30例(30只眼)接受了经静脉全身化学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眼球是否保留、肿瘤控制情况、治疗时间、随访时间和是否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等,并计算两组患者的保眼率、实体肿瘤控制率、视网膜下肿瘤种植控制率及玻璃体肿瘤种植控制率。患者的保眼率、实体肿瘤控制率、视网膜下肿瘤种植控制率及玻璃体肿瘤种植控制率以眼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治疗时间和随访时间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患者的保眼率分别为86.7%(26/30)和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0,P<0.05)。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患者的实体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0%(24/30)和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1,P<0.05)。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患者的视网膜下肿瘤种植控制率分别为78.9%(15/19)和38.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3,P<0.05)。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患者的玻璃体肿瘤种植控制率分别为71.4%(15/21)和36.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30±1.48)个月和(5.85±1.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7,P<0.05)。IAC治疗组患者出现更少的全身并发症和较轻的眼部及眼周并发症。且两组均无患儿出现死亡或者肿瘤眼外转� 张诚玥 金眉 阴捷 阴捷 吴荣昌 韩立坡 韩立坡 王争 王凤仙 张楠 赵军阳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 28例儿童急性泪囊炎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诊并诊断为急性泪囊炎患儿的病因,并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疗效.在28例(28眼)急性泪囊炎患儿中,病因包括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先天性泪囊突出、先天性骨性鼻泪管发育异常及先天性泪囊憩室,分别给予泪道探通手术、先天性泪囊突出造袋手术、鼻窦内窥镜引导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和泪囊憩室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急性泪囊炎患儿未见再次复发. 张诚玥 韩立坡 韩立坡 王凤仙 孙景元 刘秀平 崔燕辉关键词:急性泪囊炎 骨性鼻泪管 儿童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小管阻塞的泪道探通术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患儿泪道探通术的效果。方法此病患儿27例(29眼)作为研究组,单纯鼻泪管阻塞23例(30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的泪道探通术,应用荧光染料消失试验(FDDT)及泪道冲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合并下泪小管阻塞13例(14眼),合并上泪小管阻塞者14例(15眼),成功疏通鼻泪管阻塞26眼,治愈率89.7%;对照组30眼治愈27眼,(治愈率9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5。成功疏通泪小管者在29眼中仅有11眼,占37.9%。术后FDDT比较,伴有泪小管阻塞组FD—DT0级小于对照组,FDDT1-2级大于对照组,χ2=7.096,P=0.029。鼻泪管探通成功但泪小管探通失败,仅存单个正常泪小管的17眼,仅存的上或下泪小管一部分能够起到有效的引流泪液的功能(上泪小管阻塞FDDT0级4眼,FDDT1级6眼,FDDT2级1眼,下泪小管阻塞FDDT0级1眼,FDDT1级3眼,FDDT2级2眼)。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小管阻塞的患儿,只要存在一个正常泪小管,应用泪道探通术解除鼻泪管阻塞的前提下,患儿溢泪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单纯鼻泪管阻塞患儿术后泪液引流作用要好于合并泪小管阻塞者,上或下泪小管均可能起到有效的引流泪液的功能。 刘丽丽 王媛 于刚 吴倩 张诚玥 曹文红 樊云葳 崔燕辉关键词:探通术 泪道 鼻泪管阻塞 先天性 泪小管阻塞 婴幼儿眼睑眶周增生期血管瘤程序性综合治疗临床观察 白大勇 于刚 吴倩 崔燕辉 曹文红 樊云葳 蔺琪 张诚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