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翠薇

作品数:28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单侧
  • 7篇单侧输尿管
  • 7篇肾间质
  • 7篇肾间质纤维化
  • 7篇输尿管
  • 7篇尿管
  • 7篇间质
  • 7篇间质纤维化
  • 6篇细胞
  • 5篇单侧输尿管梗...
  • 5篇输尿管梗阻
  • 5篇梗阻
  • 3篇蛋白
  • 3篇乳腺
  • 3篇肿瘤
  • 3篇基因
  • 3篇标本
  • 3篇病理
  • 2篇单侧输尿管梗...
  • 2篇单侧输尿管结...

机构

  • 19篇泸州医学院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西南医科大学...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泸州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泸州医...

作者

  • 26篇张翠薇
  • 15篇张旭
  • 13篇马跃荣
  • 6篇曹译心
  • 5篇高岑
  • 5篇江燕
  • 4篇荣智利
  • 3篇伍洋
  • 3篇刘勇
  • 2篇张元
  • 2篇柴利
  • 2篇何颖
  • 2篇熊小明
  • 2篇阮思蓓
  • 1篇侯静
  • 1篇李星
  • 1篇谢永康
  • 1篇刘俊才
  • 1篇杨满
  • 1篇董立华

传媒

  • 4篇泸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实验探索与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小鼠模型中肾脏的各项病理改变,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探讨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和UUO组。随机选取各组中的7只小鼠分别于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5d、8d、11d、13d、15d、18d和21d处死,收集双侧肾组织进行相应检测分析。结果:U-UO组术后第5天,肾脏组织出现早期纤维化的病理改变。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术后第18天,病变最典型。结论:单侧输尿管结扎能建立理想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
张翠薇马跃荣张旭高岑
关键词:单侧输尿管结扎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小鼠
参麦注射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健侧肾脏代偿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健侧肾脏形态和功能代偿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假手术组仅将输尿管游离但不结扎离断,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术后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7、14、21天随机选取并处死各组中的6只大鼠,取血5 m L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健侧肾脏行肾皮质微循环血流检测,并观察双侧肾脏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健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血肌酐、尿素氮在术后第14天偏离正常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健侧肾脏形态和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健侧肾脏皮质微循环血流显著增加。结论:参麦注射液和模型组通过加快血细胞的运动速度而增加肾脏皮质微循环血流,促进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健侧肾脏的功能代偿,同时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细胞增殖而延缓或阻止其形态代偿。
张翠薇陈蓉阮思蓓刘勇马跃荣
关键词:单侧输尿管梗阻参麦注射液微循环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过程中E-cadherin和α-SM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研究
2013年
目的:了解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与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TGF-β1处理组。对两组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和α-SMA蛋白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同时分别提取两组细胞中的基因组DNA,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E-cadherin和α-SM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TGF-β1处理组细胞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有2个CpG位点甲基化频率高于对照组,而α-SMA基因启动子区有2个CpG位点甲基化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E-cadherin和α-SM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过程。
张旭江燕张翠薇荣智利高岑马跃荣
关键词:E-CADHERIN甲基化肾小管上皮细胞
特异性敲除巨噬细胞CXCR4基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特异性敲除巨噬细胞的CXCR4基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巨噬细胞CXCR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KO小鼠)16只并随机分为KO UUO组、KO Sham组各8只;将16只野生型C57小鼠(WT小鼠)随机分为WT UUO组、WT Sham组各8只。构建UUO模型,造模后第12天处死小鼠取左肾组织。用HE染色法评估肾小管病变程度;用Masson染色法评估肾间质胶原沉积程度;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评估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并行M1、M2型巨噬细胞计数,计算两型细胞比值(M1/M2);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CD206蛋白表达。结果与KO Sham组、WT Sham组比较,KO UUO组、WT UUO组肾小管损伤程度减轻、肾间质胶原沉积程度及浸润的巨噬细胞数量减少,M1/M2升高,肾组织中i NOS、SDF-1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KO UUO组以上指标比WT UUO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特异性敲除巨噬细胞的CXCR4基因可缓解UUO小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为阻止巨噬细胞通过SDF-1/CXCR4轴趋化到肾间质中,减少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
张翠薇熊小明刘勇阮思蓓马跃荣
关键词: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巨噬细胞小鼠
抗体芯片技术应用于慢性肾病研究的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抗体芯片作为蛋白质芯片的一种,具有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化的特点,可以用于检测某一特定的生理或病理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丰度,目前主要用于信号转导、基础蛋白质组学研究、肿瘤及其他疾病相关分子的发现、诊断和治疗。在慢性肾病的进程中,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共同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用抗体芯片来鉴定肾组织中的异常表达蛋白,进而进行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张翠薇马跃荣
关键词:抗体芯片慢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
激光多普勒流量计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双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变化
2017年
目的: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双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的变化,探讨梗阻侧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健侧肾的代偿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仅将输尿管游离但不结扎离断,模型组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术后第7、14和21天随机选取并处死各组中的6只大鼠,观察双肾病理学改变,并检测双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结果: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双侧肾各时间点肾单位结构正常,间质无增宽;模型组大鼠梗阻侧肾术后7 d出现早期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健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并随代偿时间延长逐渐增多。肾皮质微循环血流,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健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显著增加,梗阻侧肾皮质微循环灌注量先增加后进行性降低。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梗阻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行性减少是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之一;而健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增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健侧肾的功能代偿。
张翠薇陈蓉刘勇阮思蓓马跃荣
关键词:肾皮质微循环输尿管梗阻
XAV-939对三阴性乳腺癌抑制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索XAV-939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检测XAV-939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检测Axin 1、Axin 2、β-catenin和p-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以及VEGF-A的分泌水平。在体观察XAV-939对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瘤重变化情况,并检测肿瘤组织中Axin 1、Axin 2、β-catenin和p-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以及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增殖指数及凋亡指数。结果:XAV-939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型;同时XAV-939抑制了MDA-MB-231细胞分泌VEGF-A的能力。体内实验中,XAV-939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生长;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量下降,微血管密度下降;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显著上升;增殖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体外体内实验均显示XAV-939处理组的Axin1、Axin2和p-β-catenin表达量明显上升而β-catenin显著下降。结论:XAV-939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在体内外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组织的增殖。
曹译心董立华熊小明陆长青张翠薇王凡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WNT信号通路Β-CATENIN
乳腺浸润性癌中E2F1和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和P16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的意义,并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乳腺浸润性癌、4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及58例乳腺增生组织中E2F1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1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7%、12.2%和1.7%,前者与后二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4.4%、57.1%和70.7%,前者与后二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E2F1和P16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和P16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显著负相关性(r=-0.297,P<0.05)。结论 E2F1、P16蛋白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P16失表达可能是患者预后差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评估预后,同时可为乳腺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张旭曹译心张翠薇伍洋
关键词:肿瘤侵润成纤维细胞E2F1癌基因蛋白质类P16蛋白
IWR-1-endo对三阴性乳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明新近发现的Wnt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IWR-1-endo是否会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以及该细胞系的裸鼠荷瘤模型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IWR-1-endo处理MDA-MB-231细胞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并且每2天1次腹腔注射IWR-1-endo溶液0.1mL/10g,同时每4天1次测量瘤体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4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肿瘤组织、测量并计算体积抑瘤率和瘤重抑瘤率。将肿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Ki-67染色及TUNEL染色,以计算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另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和组织中Axin 1、Axin 2、β-catenin和p-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IWR-1-endo可以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型,IC50值为180nmol/L。IWR-1-endo的体积抑瘤率为42.2%,瘤重抑瘤率为44.6%。与对照组比较,IWR-1-endo组凋亡指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增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及组织中Axin 1和Axin 2表达量明显上升,β-catenin明显下降,而p-β-catenin上升。结论 IWR-1-endo可以通过稳定化Axin而抑制Wnt信号通路,实现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及裸鼠荷瘤模型生长的抑制。
江燕曹译心张翠薇张旭
关键词:乳腺肿瘤WNT蛋白质类
肾活检标本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对肾活检标本病理诊断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肾活检标本制成并分为冰冻切片组和石蜡切片组,其中石蜡切片组用高压加热抗原修复后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组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石蜡切片组出现较多的假阴性结果和非特异性染色,与冰冻切片组相比,抗体IgG、IgA、Clq、C3的荧光强度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用高压加热抗原修复后行免疫荧光染色可能影响肾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
张翠薇刘勇张旭马跃荣
关键词:肾活检冰冻切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