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省博物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九连墩战国编钟形声复原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文物界修复编钟残件的传统方法是对编钟先矫形后胶接或钎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形似",但无法获得良好的声音。为同时能获得良好的声音,通过对矫形定位、焊接方法、焊接材料、修复声弓等修复环节进行研究,采用激光焊接技术修复九连墩出土的破损双音编钟。修复结果表明,不仅复原了编钟的外观尺寸和形貌特征,而且在音频、音品方面恢复了双音编钟的乐钟特征,实现了破损双音编钟的形、声复原。研究成果可为古代金属乐器的形、声复原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 胡家喜曾晓雁张翔高明余文扬
- 关键词:编钟战国激光焊接
- 周代乐器组合之观察被引量:7
- 1998年
- 本文试图以出土乐器实物为基础考察周代乐器组合规律,从客观的角度梳理出周代乐队的规模、编制、声部功能配置等情况以及发展状况。
- 张翔
- 关键词:乐器组合周代
- 基于数据库的全媒体架构--兼论博物馆数字化的策略
- 文章讨论了数字化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传统博物馆使用数字化技术.作者还以极为现实的态度,讨论了国内多数博物馆现有情形下的数字化问题,并在技术细节层面上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即所谓'基于数据库地全媒体架构...
- 张翔
- 关键词:数字化数据库全媒体绿色环保
- 文献传递
- 楚钟的演进被引量:1
- 1997年
- 西周时期的青铜编钟,是与鼎簋齐陈的礼乐重器,也是国势强衰的尺度。雄踞南中国的楚人,兼收并蓄、择优发展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进步。在音乐方面集中体现为青铜编钟的规模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优良、铸造精美程度越来越高。这除了意味着楚人的国势足以与周王朝分庭抗礼,更为楚文化浪漫主义的特质与风格的体现提供了物质大前提。
- 张翔
- 关键词:编钟演进中国民族乐器
- 物华天宝 千古绝响——湖北出土音乐文物研究综述
- 2023年
- 湖北出土音乐文物丰富,囊括了先秦乐器“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分类的全部种类,各种图像、纹饰、文字资料丰富多彩。包括编钟、编磬在内的庞大的曾侯乙墓乐器群,已然成为中华礼乐文明的代表。近年来又发现了大量新的音乐文物,进一步揭示了礼乐制度的发展与演进,勾画出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
- 张翔
- 关键词:曾侯乙墓
- 音乐与乐器博物馆及藏品委员会(CIMCIM)会议报告——体验教育:创造情感纽带让博物馆融入社区
- CIMCIM成立于1960年,是ICOM的31个国际委员会之一,旨在促进高专业标准的博物馆乐器及相关收藏的使用和保护,来自31个成员国的40多位成员参加此次会议。本次年会选出了新一届的理事会,主席为德国纽伦堡的日耳曼国家...
- 乔晴张翔
- 文献传递
- 曾侯乙墓的几幅音乐图像
- 过去对曾侯乙墓的音乐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乐器,尤其是对钟磬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多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实在曾侯乙墓的许多出土器物上都有与音乐有关系的信息存在.这些信息似乎与先秦礼乐有很大的关系.本文讨论曾侯乙墓出土...
- 张翔
- 关键词:音乐图像人本思想
- 文献传递
- 借鉴汉唐:一种可信的钟乐重建之路
- 博物馆音乐文物有声陈列方式是国际现行的、通行的,且正在提倡推广的。若各地馆藏先秦编钟等音乐文物采用有声陈列方式,重建钟乐很有必要。现存的汉唐音乐元素,是尚能证实的古代音乐素材,因而作为钟乐重建的依据,可以制作出一种可信的...
- 张翔
- 关键词:仿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