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国
- 作品数:123 被引量:1,176H指数:16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近十年国外K-12计算思维测评的分析与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培养中小学生的计算思维是21世纪一个重要的课题,世界各国正逐步将计算思维纳入国家教育课程体系,可靠且有效的测评是计算思维进入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计算思维测评的研究正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发展与完善,而国外K-12计算思维测评的研究较为成熟。基于以上现状,文章采取文献研究法,对国外近十年来K-12计算思维测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探究计算思维测评的理论依据、测评内容、测评情境、测评方式与工具、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测评结果,为我国K-12计算思维的测评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多元化的计算思维测评内容,选择针对性的计算思维测评工具,采用多样化的计算思维测评方式,关注计算思维多学科背景与形成性评价,实施计算思维个性化测评。
- 张欢张立国刘晓琳
- 关键词:基础教育计算思维测评
- 教育技术研究范式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需
- 2019年
- 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依赖于科学研究,研究范式的规范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根据我国近三年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对教育技术研究范式的现存形态进行抽样分析,以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为要素展开内容分析,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出目前教育技术领域明确遵循研究范式规范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者对研究规范的态度极为宽容,研究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因此增强研究者研究的规范意识,加强研究范式应用层面建设,重建学术品质是实现教育技术研究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 张立国侯瑶刘晓琳
- 关键词:研究范式
- 西藏高校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行为意向的驱动机制
- 2024年
- 西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任务是深化教育教学创新应用,西藏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教师主动接纳数字技术并内化生成教学数字化变革的行为意向,其驱动机制是多因素条件相互耦合的过程。研究从组态视角出发,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信息技术接受与整合使用理论,构建了涵括态度、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知觉行为控制等在内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关系模型。通过对西藏高校261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绩效期望等6个前因条件均不具备对结果的必要性解释;引发高行为意向产生的条件组态路径有内部定向型、综合影响型和体验驱动型三类;导致低行为意向产生的条件组态路径有环境抑制型和风险抑制型两类。据此提出:增强教师正向感知和价值认可、构建教学数字化转型行动共同体、注重系统视角下多重因素的适配联合,将成为驱动西藏高校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行为意向产生及强化的必要之举。
- 李静李静
- 关键词:教学数字化组态西藏高校
- 数智时代教师责任伦理的守正创新
- 2025年
- 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是数智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衍生出数智时代的教师“技术依赖”“去身体化”“技术异化”等“去责任化”趋势,因而亟待教师责任伦理的革新。数智时代应当树立和践行教师人本主义的责任伦理,准确界定教师角色伦理、专业伦理、教学伦理和契约伦理的责任伦理框架,在拥抱技术的同时“以法为界,契约协调”,树立“以人为本,循化贵道”“以道驭技,推学助师”“和谐共处,情知共生”的责任观,创设从知识构建到全面发展的“人→技术、技术赋能、技术→人”的责任伦理创新,坚守“负责任的技术向善”,消解责任伦理之隐忧,在数智时代复杂的教育格局和技术融合下平衡自身责任。
- 卢海丽张立国刘晓琳付科峰
- 关键词:教师责任伦理教育技术技术伦理以人为本
- 教育技术:“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控制被引量:4
- 2007年
- “教育技术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技术人士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寻求对教育技术科学性认识是教育技术学科成熟的必由之路。从教育技术的历史视角来看,我们走过了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再到“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并存的阶段。笔者认为,教育技术虽然与技术相关,又与教育相关,但是,其本质姓“教”。因此,必须将教育技术置于教育的广阔背景中,把握其本质。我们认为,教育技术是“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控制。
- 张立国
- 关键词: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
- 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团队学习过程模型构建被引量:3
- 2011年
- 团队而非个人是现代组织中的基础性学习单元。然而,远程教育领域有关团队学习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因此,本文梳理了团队学习的内涵以及影响团队学习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并详细地阐述了团队学习过程模型,最后我们就该模型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为教育实践中寻求改善团队学习方法的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
- 刘晓琳张立国
- 关键词:共享心智模型团队学习
- 美国K-12混合学习的实践及启示被引量:11
- 2016年
- 混合学习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引发美国K-12教育系统的变革。美国实施K-12混合学习比较早,已取得了相应的成就。文章在梳理近几年美国关于混合学习研究与应用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美国K-12混合学习的常见模式以及典型的应用学校。对于我国的中小学而言,应该紧紧围绕实施混合学习的愿景、实施对象、模式选择、在线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大力推动混合学习,并创建出符合中国文化情境的混合学习新模式。
- 白雪梅马红亮张立国
- 教育新基建助推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使命、路向与挑战被引量:2
- 2022年
- 教育新基建作为信息时代推动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在加快推进现阶段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承接了新的历史使命。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实践发展、驱动目标层面明晰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基“”能”,提出教育新基建助推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向:精准把握教育新基建与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关系,全局谋划与时俱进的管理运行机制,理性遵循智慧时代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引,推进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重塑教育新生态。此外,教育新基建助推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多方主体合力推进,传统教育基建和教育新基建融合发展,保障人才供给,完善创新应用指导,建立均衡优质创新永续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 李静李静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现代化
- 王阳明教育哲学思想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价值意蕴
- 2023年
- 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教育哲学思想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通过对王阳明教育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透析,从王阳明教育哲学思想的视角厘清现代高等教育治理的现实问题,归纳出“致良知”思想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精神和思想根基作用、“知行合一”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实践与促进作用、“格物致知”在学术治理中的价值观引导作用等结论,为当前高等教育治理提供镜鉴。
- 岳晓融张立国
-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治理
-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理论模型被引量:14
- 2007年
- 教育质量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如何保证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笔者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的内容可以概述为"一组标准,一组规范,两种模式,两种认证",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理论说明,为进一步研究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提供了一个新框架。
- 张立国
- 关键词:现代远程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