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君

作品数:34 被引量:33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化石
  • 7篇地层
  • 6篇义县组
  • 4篇盆地
  • 4篇剖面
  • 3篇地层剖面
  • 3篇地质
  • 3篇早白垩世
  • 3篇三叠
  • 3篇生物群
  • 3篇松辽盆地
  • 3篇中生代
  • 3篇锆石
  • 3篇介形类
  • 3篇火山
  • 3篇白垩世
  • 2篇地层古生物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旋回
  • 2篇早三叠世

机构

  • 17篇沈阳地质矿产...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9篇沈阳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4篇张立君
  • 16篇郑月娟
  • 13篇王五力
  • 12篇李之彤
  • 12篇郑少林
  • 12篇杨芳林
  • 12篇张宏
  • 6篇丁秋红
  • 4篇段冶
  • 4篇陈树旺
  • 4篇胡东宇
  • 4篇黄欣
  • 3篇公繁浩
  • 3篇张立东
  • 3篇杨雅军
  • 3篇张健
  • 2篇郭胜哲
  • 2篇卞雄飞
  • 2篇张健
  • 2篇张海华

传媒

  • 6篇地质通报
  • 5篇地质与资源
  • 3篇世界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辽宁教育行政...
  • 1篇“十五”重要...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0
  • 1篇198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西义县地区黄花山角砾岩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6
2004年
对辽西地区黄花山角砾岩层的研究表明 ,黄花山角砾岩是一套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沉积岩类。黄花山角砾岩的形成大致可分为 2个阶段 :早期阶段以火山熔岩溢流和剧烈的火山爆发作用为主 ,不同地区形成了火山角砾岩 (火山碎屑岩 )或火山熔岩 ;晚期阶段 ,黄花山角砾岩成层性较好 ,以厚 中层为主 ,并且向上部韵律逐渐发育 ,表明这个时期渐变为以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了火山碎屑沉积岩。黄花山角砾岩层和义县晚期的酸性火山熔岩同是义县组的顶部层位 ,二者为同时异相关系(但不是过渡关系 )。黄花山角砾岩层的定位对正确认识义县组以及研究阜新 义县盆地的演化史有着重要意义。
张宏杨芳林张立君李之彤王五力马兵孙武国郑少林郑月娟
关键词:角砾岩
义县组主期中酸性岩墙与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对义县组主期中酸性岩墙与熔岩的地球化学、成因岩石学对比分析显示:中酸性岩墙Mg#平均36.68%,Na2O/K2O平均为1.07;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图表现出富集Rb、Ba、K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图上表现出负Eu异常,HREE强烈分异,Y/Yb平均10.10,(Ho/Yb)N平均1.13,LREE配分曲线与熔岩LREE配分曲线重合.中性、中基性熔岩Mg#平均大于55%,除无Sr负异常外,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图与岩墙相似;中性、中基性熔岩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相互平行,并且配分高低与SiO2含量呈反相关关系,说明二者是部分熔融的非同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中性、中基性熔岩Y/Yb分别平均为11.27、11.98;(Ho/Yb)N分别平均为1.25、1.32,Sr大于400×10-6,Sr/Y均大于40,显示出了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酸性岩墙与火山熔岩来自不同源区,前者来源于斜长石稳定的加厚角闪石麻粒岩地壳部分熔融,而后者来源于受幔源岩浆底侵并且混染过的加厚石榴石麻粒岩相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且岩墙母岩浆、熔岩岩浆与幔源底侵岩浆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过不同比例的混合作用.结合义县组最底部高Mg#幔源玄武质岩浆成因机制,主期中酸性岩墙与熔岩岩浆形成机制揭示了早白垩世期间华北板块壳-幔之间岩浆动力学过程.
李永飞李之彤杨芳林张立君陈树旺
关键词:义县组岩浆混合岩浆成因
大兴安岭地区三叠系划分与对比被引量:22
2012年
厘定后的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老龙头组以红杂色沉积岩为主,夹或不夹中酸性火山岩层,含早三叠世Calamospora-Lundbladispora-Alisporites和Verrucosisporites-Lundbladispora-Chordasporites孢粉组合,Huanghestheria-Cornia-Palaeolimnadia叶肢介组合以及Darwinula triassiana-D.rotundata介形类组合.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以安山岩为主的哈达陶勒盖组整合在老龙头组之上,据此将该区下三叠统自下而上分为老龙头组和哈达陶勒盖组.原下侏罗统或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东宫组自下而上分为一段和二段,根据一段同位素平均年龄为208.97 Ma(K-Ar法),并被二段(相当于下侏罗统查伊河组)平行不整合覆盖,将第一段单独划为东宫组,时代属于晚三叠世.
杨雅军张立东张立君周国民庞雪娇
关键词:三叠系
辽西建昌玲珑塔地区侏罗纪地层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定年:对最古老带羽毛恐龙的年代制约被引量:13
2013年
辽西建昌玲珑塔地区髫髻山组火山-沉积岩地层中富含燕辽生物群(又称道虎沟生物群)的重要化石,并记录了若干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特别是对研究鸟类的起源以及最早鸟类和恐龙祖先的分化均具有关键的意义,因而其地层时代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对建昌玲珑塔大西山含化石沉积层中的3个凝灰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SI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160.7±1.7,159.5±2.3和158.9±1.7Ma的年龄结果.根据近年广泛使用的地质年表GTS2004和新近修订的地质年表GTS2012,由侏罗兽和近鸟龙等构成的燕辽生物群生存于晚侏罗世早期,从而为最早哺乳动物和最早带毛恐龙的出现年代提供了确凿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王亮亮胡东宇张立君郑少林贺怀宇邓成龙汪筱林周忠和朱日祥
关键词:晚侏罗世U-PB年代学
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与化石初步报道被引量:27
2009年
辽西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地层,富含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鱼、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结合对玲珑塔大西山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新近所采集的各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确认此套沉积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下,属髫髻山组,化石显示"燕辽生物群"面貌,时代为中侏罗世。
段冶郑少林胡东宇张立君王五力
关键词:中侏罗世髫髻山组化石
照明手链
照明手链,是为了解决目前的手链仅起到装饰作用,功能单一。如果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实用功能的问题而设计的。它包括手链本体,在与所述手链本体连为一体的小装饰物的外侧,装有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效果:该手链...
张立君
文献传递
大兴安岭中段晚二叠世林西组介形类新发现
林西组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但由于其岩性变化大,化石分布不均匀,精确的地层划分对比工作难以开展,目前只是笼统地划分为上二叠统。大兴安岭南部林西-扎鲁特旗地区林西组含有双壳、叶肢介、植物化石,近年来又发现了孢粉化石,为地...
郑月娟张立君张海华张健卞雄飞
关键词:大兴安岭中段介形类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新区中生代地层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1
2013年
通过对松辽盆地外围西部中生代重点盆地的调查分析,重新划分了龙江盆地的中生代地层,特别是重新解释了甘河组的含义;解体了突泉盆地的付家洼子组,将其分别划归为付家洼子组、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重新划分了扎鲁特盆地的火山岩地层,根据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将一部分划归古生界大石寨组的火山岩地质体分别划归中生界塔木兰沟组、玛尼吐组;建立了松辽盆地外围西部中生代重点盆地,包括龙江盆地、突泉盆地、扎鲁特盆地和乌兰盖盆地中生代地层的对比关系。
丁秋红陈树旺张立君郑月娟王杰张健
关键词: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土城子阶、义县阶标准地层剖面建立与研究
王五力张宏郑少林杨芳林李之彤张立君郑月娟
该课题运用生物地层学方法,完成了土城子阶、义县阶各门类动、植物化石的总结、分类、地理分区和生态环境研究,总结了土城子阶、义县阶的生物地层单位和生物标志。对热河生物群进行了综合分析,综合生物年代学,参考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将...
关键词:
辽西凌源地区张家口组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来自激光ICP-MS锆石U-Pb年龄的制约被引量:40
2005年
辽西凌源地区张家口组是否存在及其与义县组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研究表明,凌源地区不仅存在张家口组,而且其与义县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它们是不同构造层的产物;义县组的底部层位即为大王杖子层(尖山沟层)。激光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地区张家口组火山岩顶界年龄为132.4~130.2Ma,前人得出该地区义县组底部层位(即大王杖子层)的形成时代为126~123Ma,反映该地区张家口组顶部与义县组底界之间存在约6Ma的时间间隔。此时间间隔内研究区不仅发生了构造格架的转换,也是辽西北票—义县地区幔源高镁火山岩的主体喷发期,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也在此时期达到高潮,翼北—辽西地区该时期之后发生了热河生物群大爆发,说明该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界限。
张宏柳小明高山张立君李之彤杨芳林王献策
关键词:张家口组义县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