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刚
- 作品数:23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0年
- 根据对丘陵缓坡地和低丘梯地的系统观测资料 ,阐明了赤红壤贮水库容、有效贮水库容较小 ,而通透库容较大 ;降雨集中 ,地表径流明显 ;赤红壤贮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 ,有效贮水量低等特征 ;同时对SPAC连续体系中的水分势能和水流阻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
- 骆伯胜张秉刚郭庆荣钟继洪谭军黄湘兰
- 关键词:丘陵赤红壤土壤水分循环有效性SPAC水土流失
-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龙眼—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力能变化及分布规律被引量:4
- 1997年
- 根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龙眼—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过程中能量和水流阻力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流在连续体中运移时,其能量主要消耗在由叶部到大气这一环节上,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占连续体水流总阻力的90.13%~98.71%,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是决定连续体中水流速率的主导因素.
- 郭庆荣张秉刚钟继洪黄湘兰骆伯胜谭军
- 关键词:丘陵赤红壤龙眼连续体水分运移
- 坡地赤红壤—芒果—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力能关系的田间试验研究
- 1998年
-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量分析了坡地赤红壤—芒果—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过程中水分势能和水流阻力各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水流在该连续体中运移时,其能量主要消耗在由叶部到大气这一环节上,水分势能损失达15.4491~58.4036MPa,水分流经土壤到达叶部,水分热能降低0.2818~0.6979MPa;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占该连续体水流总阻力的95.68%~99.03%,植株体的水流阻力占该连续体水流总阻力的0.97%~4.32%,而土壤阻力相对可忽略不计.
- 郭庆荣张秉刚钟继洪黄湘兰
- 关键词:芒果水流阻力
- 南亚热带赤红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模拟
- 应用Menger海绵结构模型,推导出包含有分形维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解析模型,该模型与Brook-Corey及Barnpbell经验模型的结构相似。通过对5个代表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母质丘陵赤红壤利用压力薄膜仪实测的水分...
- 郭庆荣钟继洪张秉刚谭军高淑涛
-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维数丘陵赤红壤
- 文献传递
-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库容状况及水分问题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有效水库容和通透库容的特征及差异,0cm~100cm土层的总库容为4550 4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9 53%,比东北黑土的小11 06%;0cm~100cm土层的贮水库容为3265 7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16 84%,比东北黑土的小23 16%;有效水库容为1474 8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29 03%,比东北黑土的小29 77%;0cm~100cm土层通透库容,丘陵赤红壤为1284 7m3/hm2,比华北潮土大181 7m3/hm2,比东北黑土大424 7m3/hm2。阐述了其目前存在的水分问题。表5,参8。
- 郭庆荣钟继洪张秉刚谭军高淑涛
- 关键词:丘陵赤红壤季节性干旱土壤水分
- 广东坡地红壤颗粒组成状况的研究──Ⅱ.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异被引量:3
- 1998年
- 讨论了广东坡地红壤类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异现象,阐述了岩性、地形条件、水文动力学对颗粒组成空间分布的影响,指出地形条件、水动力学作用对广东坡地红壤类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广东所处区域的生物气候条件决定的。
- 钟继洪张秉刚林美莹骆伯胜谭军
- 关键词:土壤空间分异坡地红壤
-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的研究──Ⅰ.赤红壤水库容及其有效性被引量:6
- 1998年
- 阐述了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台地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通透库容的占有情况。探讨了水库容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的赤红壤有效水库容与无效水库容的差异,并对影响赤红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库容小,尤其是有效水库容小;赤红壤水分有效性主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
- 张秉刚骆伯胜谭军钟继洪郭庆荣黄湘兰
- 关键词:赤红壤水分循环南亚热带
-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的研究──Ⅱ.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动态特征被引量:3
- 1998年
- 根据定位观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贮水量存在年际变化和显著的季节变化:雨季(4~9月)土壤贮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90%以上,个别月甚至超过贮水库容量。但旱季月土壤贮水量低,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0%~80%,需要补充水分才能及时满足植物所需的水分。
- 张秉刚钟继洪骆伯胜谭军郭庆荣黄湘兰
- 关键词:水分循环动态特征贮水量赤红壤土壤
-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的研究──Ⅲ.降雨入渗与地表径流被引量:3
- 1998年
- 南亚热带高温多雨,年降雨量大而分布不均,台风雨季节降雨强度大,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80%以上,因而大大地增加了降雨所引起的地表径流,径流也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特别是在5~8月,占全年降雨径流量的90%左右,形成了南亚热带坡地独特的地表径流特征.南亚热带的降雨入渗对表土层的影响较大,在暴雨过程中,0~30cm土层水分易产生饱和,因而易产生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水分入渗.这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 骆伯胜张秉刚钟继洪谭军郭庆荣黄湘兰
- 关键词:土壤水分循环有效性南亚热带
-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的研究──Ⅳ.丘陵土壤贮水量的增减规律
- 1998年
- 根据三年定位实测资料,阐述0~100cm土层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土壤贮水增减与降雨、蒸发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在气候正常年,雨季土壤贮水为增量,旱季土壤贮水为减量,但在坡地不同坡段和梯地不同梯级,土壤贮水增减有差异。在旱月土壤贮水减至最低,仅相当子田间持水量的55%~80%.因此在土壤水分管理上.应当密切注意土壤贮水减量最大的时期,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 张秉刚骆伯胜黄淑兰郭庆荣钟继洪谭军
- 关键词:土壤水分循环有效性南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