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藜芦醇对小鼠移植宫颈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天然存在于葡萄等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氧化等作用。体外研究发现Res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但在体内是否有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Res对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Res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615近交系小鼠U14移植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0.9%的NaCl溶液)、Res低剂量组(每日剂量2.5 mg/kg)、Res高剂量组(每日剂量10 mg/kg)和顺铂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0 d,于接种后第26天处死小鼠,检测肿瘤体积及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Res高剂量组、顺铂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肿瘤体积缩小,肿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es高剂量组和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52.94%、56.44%,明显高于Res低剂量组(P<0.01)。Res高剂量组和顺铂组MI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及MVD明显降低,AI则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低剂量Res对MIF表达、MVD及AI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Res可明显抑制小鼠宫颈癌的生长,机制可能与抑制MIF表达、降低MVD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胡可可谭琛张琴陈晓琼邓赫男肖斌梅
- 关键词:白藜芦醇宫颈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凋亡
- 白藜芦醇对小鼠移植宫颈癌生长及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615近交系小鼠U14移植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Res组、顺铂组,每组10只,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接种后第26天处死全部小鼠,检测肿瘤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es组和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50.46%、57.19%;Res组和顺铂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Res组和顺铂组HIF-1α、VEG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及MV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es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通过下调HIF-1α、VEGF表达抑制小鼠宫颈癌的生长。
- 谭琛胡可可邓赫男张琴
- 关键词:白藜芦醇缺氧诱导因子-1Α
- HPV18 E2蛋白与hDaxx在细胞内的共定位及对凋亡的影响
-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E2蛋白与hDaxx在细胞内的分布与共定位,并初步研究两种蛋白质对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E2蛋白在HPV18致癌机制中的作用以及E2防治性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 张琴
- 关键词:E2蛋白共定位
- 文献传递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组织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F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MIF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宫颈癌组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肿瘤体积之间比较,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二者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IF和VEGF异常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 胡可可陈晓琼邓赫男张琴
- 关键词:宫颈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手术保留卵巢问题的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保留卵巢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89例,对术后病理证实发生卵巢转移病例的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另外对手术保留了卵巢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术后有无复发转移,随访时间以月为单位。结果卵巢转移与病灶大小(>2 cm),深肌层浸润,子宫浆膜层受侵犯,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例类型,低分化的子宫内膜样腺癌,腹水癌细胞阳性有关(P<0.05),与年龄,宫颈受累程度,子宫病灶部位,血CA 125水平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肌层浸润,非子宫内膜样腺癌,腹水细胞学阳性是发生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保留了单侧或双侧卵巢的年轻患者进行随访发现I期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无不良预后。结论对于年轻的要求保留卵巢的患者,如果为I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阴性,有较好的随访条件者可予以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 张琴张璇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年轻妇女保留卵巢
- Brd4在HPV E2蛋白转录调节中的作用
- 2009年
-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引起的宫颈癌患者日益增加,而HPV E2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功能尚在研究中,本文就近年对Brd4在HPV E2蛋白转录调节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 张琴万艳平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E2蛋白转录调节
- 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诱发排卵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 观察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 选择78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周期第3-7d分别给予5mg/d的来曲唑(36例)和100mg/d的克罗米芬(CC)(42例),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观察两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和子宫内膜厚度等。结果 来曲唑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5.0%和30.6%;与克罗米芬组的73.8%和2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来曲唑组在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显著厚于克罗米芬组(P=0.024),流产率来曲唑和克罗米芬组分别为27.3%和33.3%(P=0.752)。结论 来曲唑对PCOS患者诱发排卵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可作为一线的诱发排卵口服药物。
- 张琴李宇彬
- 关键词:来曲唑克罗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
-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2年
-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验组,其中Ⅰ~Ⅱ期20例,Ⅲ~Ⅳ期15例)和25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经血、血清、腹腔液MIP-1α浓度,通过RT-PCR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P-1α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Ⅰ~Ⅱ期、Ⅲ~Ⅳ期经血和腹腔液中MIP-1α浓度及子宫内膜组织MIP-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1)。两组血清MIP-1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1α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经血中MIP-1α的检测具有方便、无创、价廉、依从性好等优点,可望成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学指标。
- 胡可可谭琛张琴陈晓琼邓赫男肖斌梅
-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子宫内膜异位症
- HPV18-E2与IL-12联合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8型E2基因(HPVl8-E2)疫苗的免疫效果及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其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选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即PBS组、pcDNA3.1(+)空质粒组、pcD.NA3.1(+)/E2组、pcDNA3.1(+)/IL-12组和pcDNA3.1(+)/E2+pcDNA3.1(+)/IL-12组,每组7只。小鼠肌肉注射DNA疫苗,200ug/次。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4次。于0、2、4、6周剪尾取血,第8周摘眼球放血。ELISA测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4,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免疫8周pcD—NA3.1(+)/E2及pcDNA3.1(+)/E2+pcDNA3.1(+)/IL-12疫苗组抗体IgGA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NA3.1(+)/E2及pcDNA3.1(+)/E2+pcDNA3.1(+)/IL-12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NA3.1(+)/E2+pcDNA3.1(+)/IL-12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与pcDNA3.1(+)/E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DNA3.1(+)/E2+pcDNA3.1(+)/IL-12核酸疫苗联合免疫小鼠能够有效的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且免疫效应比pcDNA3.1(+)/E2基因疫苗强。
- 阳帆张琴朱翠明陈苏芳陈杰万艳平
- 关键词:HPV18E2IL-12疫苗
-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疗效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Ⅱ、Ⅲ期患者67例行TCRC,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5±2.3)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5±2.1)ml。结论:宫腔镜下宫颈锥形切除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 张琴
- 关键词:宫腔镜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