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肌萎缩
  • 3篇肌萎缩侧索硬...
  • 3篇侧索硬化
  • 2篇自噬
  • 2篇基因
  • 2篇发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体
  • 1篇蛋白酶体系统
  • 1篇凋亡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能
  • 1篇鱼藤
  • 1篇鱼藤酮
  • 1篇原纤维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保护药
  • 1篇神经保护作用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张晓洁
  • 7篇乐卫东
  • 4篇陈晟
  • 1篇占世坤
  • 1篇曹春燕
  • 1篇王倩
  • 1篇孙伯民
  • 1篇宋林

传媒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噬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乐卫东张晓洁陈晟
阿尔采末病的实验性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随着人们对阿尔采末病(A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AD的治疗也将从传统的抗乙酰胆碱酶疗法转变为针对淀粉样斑块形成,淀粉样多肽介导的毒性作用及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的多发病机制的研究。这篇综述将对包括以分泌酶为基础的治疗、免疫治疗、抗神经原纤维缠结的治疗以及传统中医治疗在内的各种新的实验性疗法做一个大体的论述。
乐卫东张晓洁
关键词:阿尔采末病神经原纤维缠结免疫治疗基因治疗
自噬-溶酶体途径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常见的成人运动神经元疾病。迄今为止,AL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蛋白的错误折叠和清除障碍参与了包括ALS在内的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自噬-溶酶体途径(ALP)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机体修复或消除异常蛋白质的两种最主要的途径,在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都参与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凋亡,贯穿于细胞生长发育和病理生理过程,任何一种系统受损都会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文主要对自噬和UPS在ALS发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宋林张晓洁乐卫东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自噬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肌张力障碍相关基因及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08年
肌张力障碍是由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收缩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姿势和动作为特征的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文章着重论述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和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的致病基因、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张晓洁陈晟乐卫东
关键词:肌张力障碍基因
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脊髓铁离子浓度及铁离子螯合剂的神经保护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小鼠脊髓中铁离子的异常变化和铁离子螯合剂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腹腔注射铁离子螯合剂VK-28(5mg·kg-1)及M30(5mg·kg-1)后,记录小鼠发病及生存时间的改变。试剂盒测定脊髓组织中铁离子和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微镜下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状态及胶质细胞的激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90和120日龄转基因小鼠的脊髓中铁离子浓度分别增高42%(P<0.05)和82%(P<0.01)。与转基因模型组相比,铁离子螯合剂VK-28和M30能够降低铁离子浓度(μg·g-1蛋白,90d:1784±s132,2103±983vs.2398±243,均P<0.05;120d:2080±118,2483±134vs.3180±201,均P<0.01),延迟其发病时间[(116±4)d,(110±4)dvs.(104.5±1.7)d;均P<0.05]及其生存期[(139±4)d,(134.6±2.1)dvs.(126.5±2.2)d;P<0.01,P<0.05],并使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目明显增多(P<0.01),减少脊髓组织中增多的MDA并使降低的SOD活性增加(P<0.05,P<0.01),以及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P<0.01)。结论SOD1-G93A转基因ALS小鼠脊髓组织铁离子浓度升高,VK-28及M30可能通过降低脊髓内异常升高的铁离子浓度和减少氧离子自由基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王倩张晓洁乐卫东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活性氧铁螯合剂神经保护药
D2/D3受体激动药罗匹尼罗对抗鱼藤酮介导多巴胺能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D2/D3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罗匹尼罗对多巴胺能细胞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使用多巴胺能细胞株SH-SY5Y,以高剂量呼吸链抑制药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建立细胞凋亡模型。通过Hoechst染色观察并计数凋亡的细胞,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促凋亡基因caspase 9, cleaved caspase 9,cleaved caspase 3,PARP,cleaved PARP的表达。结果:高剂量鱼藤酮处理细胞24h后其凋亡比例明显升高,罗匹尼罗(10^(-5),10^(-4)mol·L^(-1))预处理2h能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的比例。免疫印迹方法显示10^(-4)mol·L^(-1)罗匹尼罗预处理2h能减少caspase 9,caspase 3,PARP的剪切。结论:罗匹尼罗能有效抑制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源性通路中caspase 9剪切而实现的。
陈晟张晓洁乐卫东
关键词:细胞凋亡罗匹尼罗鱼藤酮
Hallervorden-Spatz病一例报道
2007年
陈晟张晓洁孙伯民曹春燕占世坤乐卫东
关键词:HALLERVORDEN-SPATZ病核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