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林
- 作品数:46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关于儿科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 2011年
-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我科针对儿科教学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现将教学体会从师资培养、教学手段、教学法、教学督导等方面予以总结,希望可以对儿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 付素珍张文林李刚
-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骨代谢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化疗前后骨代谢状况。方法 对 32例ALL患儿化疗前及化疗缓解后 3个月、1 2个月分别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尿脱氧吡啶啉 (deoxypyridinoline ,DPD)排泄率并行骨骼X线检查 ,同期健康体检儿童 3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PICP及尿DPD排泄率较对照组增高 ,治疗后 3个月、1 2个月PIC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 ,尿DPD排泄率较治疗前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经t检验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ALL患儿治疗前存在骨质溶解 ,骨质吸收 ;化疗缓解后出现骨形成障碍 ,仍存在骨质吸收 ,可能与化疗药物应用有关。
- 张文林石太新唐成和贾汝贤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骨代谢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清IGF-1和IGFBP-3表达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LL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完全缓解后6个月留取血清,对照组血清来自30例外科疾病患儿。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IGF-1和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IGFBP-3水平。结果 ALL组治疗前血清IGF-1、IGFBP-3水平分别为19±4 ng/mL和1216±132 ng/mL,低于对照组的IGF-1、IGFBP-3水平(分别为32±3 ng/mL、2104±19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缓解6个月后ALL组的IGF-1、IGFBP-3水平分别为30±3 ng/mL、1941±164 ng/mL,高于初诊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儿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降低,并随着病情缓解而升高。提示IGF-1和IGFBP-3可能可以作为儿童ALL诊断及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 赵东菊张文林石太新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
- 打鼾对儿童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 1993年
- 打鼾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一种重要症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为寻找打鼾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关系和打鼾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我们对卫辉市3000名4岁~9岁儿童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 崔恒臣张松志郑献民申桂莲张文林
- 关键词:儿童发育打鼾
- 凋亡抑制蛋白1和促凋亡蛋白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剂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性凋亡抑制蛋白1(c-IAP1)和促凋亡蛋白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剂(Smac)在儿童ALL中的表达,分析和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48例ALL患儿。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1例,复发组4例;对照组为12例骨髓象正常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患儿骨髓中c-IAP1、Smac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IAP1蛋白在初治组骨髓中阳性表达率为60.9%,缓解组阳性表达率为28.6%,复发组阳性表达率为75.0%,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6.7%。Smac蛋白在初治组骨髓中阳性表达率为56.5%,缓解组阳性表达率为19.0%,复发组阳性表达率为75.0%,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6.7%。c-IAP1、Smac蛋白在初治组ALL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缓解组(P<0.008)和对照组(P<0.008);初治组和复发组两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复发组中c-IAP1、Smac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0.008)。结论 c-IAP1、Smac可能参与了儿童ALL的发生与发展。
- 周福军石太新赵东菊张文林王晓芳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凋亡
- 吗替麦考酚酯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作用
- 杨达胜毕凌云赵德安张文林
- 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AL患儿骨髓细胞PCNA和VEGF表达,比较不同类型白血病、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治疗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的表达差别。选择同期住院15例非白血病患者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PCNA、VEGF在AL患儿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59,6.67 P均<0.05);PCNA在初治ALL中表达显著高于ANLL(t=2.681 P<0.05),VEGF表达无差异(t=0.970 P>0.05);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两者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PCNA和VEGF在儿童AL中存在高表达,以不同机制参与AL发生、发展,与疾病预后有关。
- 唐成和李树军石太新张文林贾汝贤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儿童急性白血病PCNA和P53及Bcl-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抗凋亡基因P53、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化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儿童AL骨髓穿刺标本,分别应用PCNA、P53、Bcl-2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选择15例正常骨髓穿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PCNA、Bcl-2、P53在AL初治病例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未缓解组与缓解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CNA表达复发难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化疗敏感性有关,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6周内缓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3年以上无病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P53、Bcl-2表达复发难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表达者,化疗耐药,缓解率低,二者共同阳性者,不易缓解,提示预后不良。结论PCNA阳性表达者缓解率高,与长期预后无关。Bcl-2、P53阳性表达者缓解率低,与长期预后有关,二者可作为判断化疗效应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PCNA、P53、Bcl-2基因以不同的途径参与儿童AL的发生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判断预后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 唐成和石太新张文林贾汝贤李树军
-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PCNAP53BCL-2蛋白
- 结节性硬化症儿童临床与CT特点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儿童结节性硬化症(TS)的临床与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诊断为TS的18例患儿,以层厚10mm/层距10mm为参数进行CT扫描,采集头颅图像后,综合该组临床资料和头颅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S患儿具有癫、智力低下、皮脂腺瘤三大表现,发生率分别为94.4%、66.7%、83.3%。18例均有颅脑CT异常表现,其中室管膜下结节18例,表现为多发高密度钙化结节;脑皮质或皮质下11例,表现为高密度钙化6例,低密度灶5例;脑萎缩3例;脑室扩张1例。结论TS的临床和头颅CT表现具有特征性,尤其CT对发现颅内高密度或小的斑点钙化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赵东菊张文林张铭秋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儿童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早期脑萎缩1例
- 患儿女,3岁,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型)。给予 VDLP 方案化疗,并于诱导缓解化疗 d
- 张文林李晶王团结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