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玉米
  • 3篇叶片
  • 3篇棉花
  • 3篇根系
  • 2篇叶片衰老
  • 2篇幼苗
  • 2篇玉米根
  • 2篇玉米根系
  • 2篇杀虫
  • 2篇生长发育
  • 2篇衰老
  • 2篇作物
  • 2篇酶活
  • 2篇根系生长
  • 2篇过氧化物
  • 2篇过氧化物酶
  • 1篇弹力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技术
  • 1篇东亚飞蝗

机构

  • 20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临清市农业技...

作者

  • 20篇张建华
  • 8篇赵鸣
  • 7篇薛超
  • 3篇陈学留
  • 3篇李霞
  • 2篇孟凡义
  • 1篇王忠孝
  • 1篇来有鹏
  • 1篇郭庆法
  • 1篇韩志景
  • 1篇刘怀
  • 1篇张开军
  • 1篇马艳
  • 1篇刘益同
  • 1篇单成钢
  • 1篇马亚杰

传媒

  • 4篇玉米科学
  • 3篇莱阳农学院学...
  • 2篇中国棉花
  • 2篇农药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土壤肥料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大麦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1996
  • 3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植物源β-asarone的杀虫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基于植物源β‑asarone的杀虫化合物及其应用,其中所述杀虫化合物的通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基于植物源β‑asarone的杀虫化合物,对于半翅目害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本发明化合物的设...
张建华 周云 杨媛雪 王爱玉赵鸣单成钢 张芸薛超
农作物根系生理研究的进展被引量:3
1992年
自从Halls 1724年创立根系研究法至今,系统的根系研究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根系作为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又具有合成、运输和固定植株的作用,其生长与活性和地上部的生长密切相关。“根深叶茂”揭示了根系与地上部生长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农作物栽培实践中,大多数农业管理措施如耕地、施肥和浇水都是通过根系左右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从而取得较高产量。不过至今对根系的研究远不及对地上部器官的研究那样深入,其原因之一是根系研究工作的艰巨性。然而随着农学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手段的改进,根系生理研究将会受到更多地重视。
张建华陈学留
关键词:作物根系生理
一种应用于蝗虫养殖的除粪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蝗虫养殖的除粪装置,涉及蝗虫养殖技术领域,该应用于蝗虫养殖的除粪装置,包括养殖箱,养殖箱的下端为收口状,所述养殖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养殖箱的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贯穿养殖箱...
王爱玉赵鸣杨媛雪张建华
麦芽活力剂C150B在大麦萌发中的应用效果
1993年
麦芽活力剂C150B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制的大麦种子高效活力剂,其主要作用是提高种子活力,提高麦芽中淀粉酶含量,使麦芽浸出率和糖化率提高,C150B的成分均为植物体内的天然成分合成,无毒无害。在浸麦过程中的后期阶段使用,使用浓度为0.2~10PPM,浸麦4—6小时可使麦芽生长率提高20—30%,淀粉酶含量提高20—30%,发芽率提高5—10%。与麦芽制造过程中常规采用的赤霉素即GA相比,促进麦芽生长的效果比赤霉素高两倍;促进淀粉酶活性的效果比赤霉素高近三倍。
张建华
关键词:大麦萌发
基于转录组测序解析草地贪夜蛾对溴氰虫酰胺的解毒代谢分子机制
2023年
为阐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溴氰虫酰胺的解毒代谢分子机制,通过LC50的溴氰虫酰胺诱导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后,利用酶活测定和转录组测序鉴定解毒代谢相关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基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经LC50的溴氰虫酰胺处理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体内3种解毒代谢酶活性较对照均有所升高,但仅P450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经LC50的溴氰虫酰胺处理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转录组中共筛选到140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93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73个。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通路、药物代谢-其他酶通路及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质的代谢通路中有超过20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在草地贪夜蛾转录组中筛选鉴定到121个P450基因,其中,属于CYP2、CYP3、CYP4以及Mito家簇的基因分别有9、45、58和9个,而经LC50的溴氰虫酰胺诱导后有8个P450基因上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其中有6个P450基因CYP321A8、CYP6B2、CYP6B7、CYP6B5、CYP4C1及CYP4D1表达量显著上调,这些都属于与害虫抗药性相关的CYP3和CYP4家簇基因。表明P450基因CYP321A8、CYP6B2、CYP6B7、CYP6B5、CYP4C1及CYP4D1可能在草地贪夜蛾对溴氰虫酰胺的解毒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杨媛雪王爱玉张芸张开军薛超刘怀赵鸣张建华
关键词:转录组
防治东亚飞蝗的杀虫剂筛选及不同组织酶活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不同杀虫剂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的生物活性及对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研究东亚飞蝗的抗药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活动,并测定LC浓度下东亚飞蝗不同组织解毒酶活性的差异。[结果]6种杀虫剂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阿维菌素、吡虫啉及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处理后,CarE活性在马氏管、中肠及脂肪体中显著提高,马氏管和中肠GST活性明显提高,马氏管和脂肪体P450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啶虫脒处理后,马氏管、中肠、脂肪体CarE活性显著增高,马氏管和中肠P450活性显著提高,马氏管GST活性显著提高。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脂肪体和中肠P450活性显著提高,CarE活性在3个组织中均显著提高。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中肠CarE活性显著提高。[结论]6种杀虫剂对东亚飞蝗杀虫活性均较好,其中溴氰虫酰胺生物活性最高。GST、CarE和P450在东亚飞蝗对溴氰虫酰胺、啶虫脒的敏感性中发挥一定作用,CarE和P450可能参与了东亚飞蝗对乙基多杀菌素的解毒代谢,CarE可能是东亚飞蝗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耐受力的主要原因。
王爱玉薛超来有鹏李秋荣张芸赵鸣张建华杨媛雪
关键词:东亚飞蝗杀虫剂生物活性解毒酶活性
不同施药器械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22年
为了解不同施药器械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的作业效果,选取喷杆式喷雾机、大疆无人机和极目无人机3种施药器械,在棉花成熟后期进行脱叶催熟作业,比较分析不同施药方式的脱叶和吐絮效果及其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间的棉花理论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主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2种无人机喷施处理的脱叶效果均优于喷雾机喷施处理,而喷雾机和极目无人机喷施处理的吐絮效果显著优于大疆无人机喷施处理。研究表明,在棉花生产中可应用植保无人机喷施脱叶催熟剂,但不同厂家的无人机性能差异较大,无人机脱叶催熟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
王爱玉薛超马亚杰张芸张建华杜昌春段爱玲杨媛雪马艳赵鸣
关键词:棉花喷杆式喷雾机脱叶吐絮
玉米根系的生长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被引量:36
1991年
利用池栽网架法和根系双向切片法研究了玉米根系的生长动态及其在土层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初生根和第1~4层次生根与地面呈小于45°的夹角伸长。随着根层数的提高,次生根与地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根系干重的85%~90%分布于距植株20cm、深40cm的柱状土壤内。鲁三9号根系的水平分布较鲁原单4号分布集中。
朱献玳陈学留刘益同王忠孝张建华
关键词:玉米根系生长根系分布
谷子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极点排序被引量:1
1996年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来自山东境内黄河流域种植的20个谷子农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并用极点排序的方法对谷子品种酶谱进行分类。结果表明:20个品种可分为六个类型,品种间、类群间酶谱相似系数较大,说明这些来自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品种存在着近缘关系;同时表明从分子水平上分类更具有准确性。
刘正蒙张建华
关键词:谷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花生-棉花间作田蚜虫的发生及其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水平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旨在明确花生-棉花间作模式下蚜虫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对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呋虫胺这4种新烟碱类农药的抗性水平,指导该种植模式下蚜虫防控的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目测法对山东省临清市花生-棉花间作田中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进行田间调查;通过浸叶法测定花生蚜和棉蚜田间种群及室内敏感品系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生物活性;通过喷雾法测定4种杀虫剂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幼虫和成虫的毒力。[结果]棉蚜的发生较花生蚜严重,棉蚜具有苗蚜期和伏蚜期2个发生高峰期,而花生蚜只有1个发生高峰期,与棉蚜的苗蚜期相近;临清花生蚜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的抗性倍数依次为3.89、1.58、6.55、1.46,分别处于敏感、敏感、低抗及敏感水平,而临清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的抗性倍数依次为105.56、29.57、117.33、7.99,分别处于高抗、中抗、高抗和低抗水平;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龟纹瓢虫与花生蚜的选择毒力比大于1,都具有正向及以上的选择性;而吡虫啉和噻虫胺对龟纹瓢虫与棉蚜、噻虫嗪对龟纹瓢虫幼虫与棉蚜的选择毒力比小于1,都具有负向选择性,只有呋虫胺对龟纹瓢虫与棉蚜均具有正向选择性。[结论]对花生-棉花种植模式蚜虫防控,可在5月下旬适时使用呋虫胺,同时为减缓蚜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的升高,应轮换使用对天敌安全性较高的其他种类的杀虫剂。
薛超王爱玉张芸张建华杨媛雪赵鸣
关键词:花生蚜龟纹瓢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