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尚锁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奥赛康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喜树碱
  • 4篇羟基喜树碱
  • 3篇肿瘤
  • 3篇小鼠
  • 3篇肝癌
  • 2篇肾功能
  • 2篇鼠肝
  • 2篇肿瘤组织
  • 2篇雾化
  • 2篇吸入
  • 2篇瘤组织
  • 2篇构型
  • 2篇肝癌模型
  • 2篇肝肾功能
  • 1篇药物雾化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治疗肺癌
  • 1篇生物碱
  • 1篇肿瘤作用

机构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张尚锁
  • 4篇方芸
  • 3篇胡巍
  • 1篇蒋俊毅
  • 1篇汪浩
  • 1篇葛卫红
  • 1篇袁盛华

传媒

  • 2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羟基喜树碱对H22肝癌模型小鼠药效学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考察羟基喜树碱(HCPT)对小鼠H22模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小鼠H22肝癌模型为实验观察对象。观察HCPT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化疗前后的体重、食物摄取量及生长状况,同时观察HCPT对H22肝癌模型小鼠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阳性药对照组及HCPT高、中、低剂量化疗组对小鼠H22肝癌模型均有抑制作用(P<0.05),抑瘤率分别为66.12%、60.26%、50.16%、30.94%。HCPT化疗组与肿瘤对照组相比,小鼠的生活状态(体重、反应能力等)均有一定的改善。HCPT中剂量化疗组对小鼠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高剂量化疗组对小鼠的肝肾功能有不可逆的损伤。结论高、中、低剂量的HCPT对H22肝癌模型小鼠的肿瘤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胡巍张尚锁方芸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药效学肿瘤组织
HPLC-FLD测定小鼠肝肿瘤组织中羟基喜树碱两种构型的浓度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两种构型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和比例关系。方法采用HPLC-FLD法,内标法测定。结果肿瘤组织中羟基喜树碱与内标喜树碱峰分离良好,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样品峰的测定,酯型羟基喜树碱的最低检测浓度为2ng·mL-1,浓度范围在2.6~2600ng·mL-1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93,样品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04%~98.58%,日内和日间变异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具有专属性,灵敏,可靠,能够满足肿瘤组织中羟基喜树碱药动学及相关研究的需要。
张尚锁方芸胡巍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HPLC-FLD肿瘤组织
HCPT两种构型在H<,22>肝癌模型小鼠体内分布及其与抗肿瘤药效相关性的研究
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肿瘤药物。几十年来HCPT虽然在我国有大量的临床应用,但对其基础药效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内酯型/羧酸盐型在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药效...
张尚锁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肝肾功能肝癌模型
文献传递
喜树碱类药物雾化吸入给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张尚锁方芸蒋俊毅
关键词:喜树碱类吸入给药药物雾化肺癌吲哚类生物碱抗肿瘤作用
雾化吸入羟基喜树碱内酯/羧酸盐在豚鼠体内的分布
2009年
目的:研究比较雾化吸入与静脉注射羟基喜树碱(HCPT)后,主要活性形式内酯型(L-HCPT)和弱活性形式羧酸盐型(C-HCPT)2种不同结构在豚鼠组织及血浆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两者比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建立HPLC-FLD法测定豚鼠血浆及各组织中内酯型及羧酸盐型羟基喜树碱的药物浓度。比较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后豚鼠各组织中内酯/羧酸盐比例随时间的变化。结果:相对于静脉注射途径,采用雾化吸入后,各组织中内酯/羧酸盐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尤以肺组织最为明显,肺组织中L-HCPT的AUC占各组织中总的AUC的比值为静脉注射的6.96倍,而肝、肾组织中L-HCPT的AUC占各组织中总的AUC的比值分别下降为静脉注射的33.5%和55%。结论:雾化吸入给药后,在提高肺组织中内酯型药物浓度的同时还能显著降低药物在其他组织的浓度,从而降低了对其他组织的毒性,更有利于肺癌的治疗。
胡巍方芸张尚锁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雾化吸入
甲氨蝶呤红细胞载体对肝癌模型大鼠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红细胞载体(MTX-RBCs)对肝癌模型大鼠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为MTX-RBCs的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TX直接静脉注射组和MTX-RBCs静脉给药组。含W256细胞的癌性腹水直接肝内注射建立大鼠肝癌模型。监测大鼠体重变化和生存时间,8天后处死大鼠,剥取肿瘤组织,留取大鼠血清样本,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等生化指标。结果:大鼠肝癌模型复制成功,在成瘤过程中给予MTX-RBCs,能够明显延长大鼠生存期,降低肿瘤体积(P<0.01);与模型对照组及MTX直接静脉注射组相比,MTX-RBCs静脉给药组大鼠血清ALT、AST、BUN、Scr等指标显著降低,甚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高渗法制备的MTX-RBCs,经静脉注射在抑制大鼠肝肿瘤形成的同时,对大鼠肝肾功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01),从而大大增加其安全性。
袁盛华汪浩葛卫红张尚锁
关键词:肝肾功能肝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