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友宪

作品数:2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艺术
  • 6篇中国画
  • 6篇国画
  • 5篇绘画
  • 3篇山水
  • 3篇山水画
  • 3篇书屋
  • 3篇美术
  • 3篇老舍
  • 2篇艺术发展
  • 2篇艺术家
  • 2篇艺术教育
  • 2篇艺术教育家
  • 2篇艺术青年
  • 2篇赵望云
  • 2篇中国画艺术
  • 2篇中国艺术
  • 2篇山水画教学
  • 2篇石涛
  • 2篇术家

机构

  • 20篇南京艺术学院
  • 3篇中国美术家协...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江苏省教育厅
  • 1篇中华文化促进...
  • 1篇江苏省国画院

作者

  • 21篇张友宪
  • 1篇朱光耀
  • 1篇杨祥民
  • 1篇保彬
  • 1篇王伯敏
  • 1篇叶康宁
  • 1篇顾伟玺
  • 1篇沈行工
  • 1篇文晓明
  • 1篇米如群
  • 1篇邹建平
  • 1篇丁涛
  • 1篇徐建明
  • 1篇沈健

传媒

  • 7篇中国花鸟画
  • 4篇南京艺术学院...
  • 3篇中国书画
  • 2篇美术
  • 1篇东方艺术
  • 1篇艺术界
  • 1篇收藏与投资
  • 1篇学术评论
  • 1篇中国美术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发点即是归宿
2015年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山水画与生俱来就有道的意味,是道的重要载体。我们的山水画教学研究和创作学习都应以追求道为出发点。出发点是思想,是艺术的体悟。因此,山水画教学的出发点,首先是要让学生了解道和技的关系,不仅仅是技道并进,更要紧的是超越,是"所好者道,进于技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论;然后是如何传授和帮助学生来理解和体悟这个所谓的"出发点",就是超越形似进而超越笔墨,强调古典笔法的现代转换,了解"以书入画"的中国画笔法及"写"的内涵,这是达于道的途径。
张友宪
关键词:山水画教学
感念谢海燕老师
2009年
他站在那里,气宇轩昂,朴素的展厅中由是添加了庄重之气,让我们这些未出茅庐的艺术青年也多了几份好奇。这老人是谁?这位像守护孩子一样看护展品的老人到底是谁?在当时稚嫩的我看来,那整洁的中山装,显溢的是典雅是深邃;那满头的银发,飘逸的是书香是文章。
张友宪
关键词:画家艺术青年老人
出发点即是归宿
2014年
笔者特别同意这样的一种说法:二十世纪以来的美术教育对艺术的科学性关注比较多,要求贴近生活,深入观察生活(这肯定没有错),但对艺术的精神文化性关注得很不够(这也是实情)。对于我们山水画实践者来说,深入观察自然是必须的,但从生命终极思考的层面来观照艺术,那么艺术的精神文化性似乎更为重要。潘天寿先生曾经断言:艺术作品的高下,最终还是看它的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
张友宪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山水画教学以书入画陈师曾赵望云石涛
我看元堂
2015年
2007年,我在美术学院硕士生毕业展上见到一张很大的山水画。这张画画得不错,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右上角的一段长跋,以小行楷书写,端庄而不失灵动。我当时就表扬那位同学:“你这字写得不错啊!”他也很老实,说:“这字是刘元堂写的。”于是,我知道了南艺有一位叫刘元堂的书法研究生。
张友宪
关键词:山水画书法
是中至乐
2007年
我把今天早晨迟到的学生集中起来,讲了当年谢海燕先生对我们讲过的话:中国文字中的“趣”字,是由一个“走”字加上一个“取”字构成的。什么意思呢?要培养我们的兴趣,关键得靠自己去拿(取)。本来不感兴趣的,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养成兴趣嘛!
张友宪
关键词:中国文字绘画
二乾书屋笔谭(一)
2007年
我曾泛读过冈布里奇写的《艺术发展史》,其中有一章节叫“东方一瞥”,大部分内容讲中国艺术。外国人讲起中国绘回实在有趣,他认为中国艺术家画在绢、纸上的卷轴画,是“保存在精美的容器里,只是在心静的时候才打开,一面看一面沉思,就像一个人打开一本诗集,反复读一个美妙的诗句一样”。
张友宪
关键词:书屋中国艺术艺术发展史外国人艺术家
罗尗子生平传略被引量:1
2009年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罗尗子是南京印人中最为活跃的一位。他不但以制印名世,在绘画、美术理论研究上的造诣也同样赢得了圈内人的尊重。只可惜“文革”第三年的一天,也即1968年2月12日星期一,红卫兵小将的批斗使他没有熬过生命中最后一个“早春二月”,在金陵黄瓜园的一片小树林里他自缢身亡,了结了孤寂漂泊的一生。
张友宪朱光耀
关键词:传略生平美术理论研究星期一红卫兵
《世纪恩怨》与名士恩怨的消遣与再利用——由《世纪恩怨》一书说起
2012年
荣宏君的《世纪恩怨》主要涉及徐悲鸿、刘海粟二人恩怨的方方面面,但却让人失望地看到一个严肃的学术命题被最终演绎成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以及作者收藏的两封徐悲鸿私人信札的宣传手册。究其缘由,笔者认为这应归结为作者有失公允的"拥徐贬刘"思想、粗制滥造的撰写方式。其根源则为对徐、刘二位名士私人恩怨的消遣心理以及恩怨资源再利用的功利目的。
张友宪
关键词:徐悲鸿刘海粟
风格的形成--关于风格问题的思考
2008年
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国画的创作和教学工作,对风格问题的思考一直伴随其中。应该说.对绘画者而言,风格本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却不容回避.尤其是看到目前的一些初入画坛的年轻人和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们总希望尽早地寻求到自己的风格时.我更感到对这个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
张友宪
关键词:中国画绘画艺术创作艺术风格
“闳约深美”的积淀--南京艺术学院百年华诞美术作品展揭幕
2012年
作为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南京艺术学院于12月8日迎来百年华诞。由中共江苏省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闳约深美——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美术作品展”11月1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以百年办学的丰硕成果,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向社会、向人民作了一次全面、综合性的形象汇报。
丁涛张友宪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百年华诞作品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积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