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东祥

作品数:55 被引量:310H指数:11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低氧
  • 6篇缺氧
  • 6篇高原肺水肿
  • 6篇肺水肿
  • 5篇血管
  • 5篇自由基
  • 5篇自由基代谢
  • 5篇免疫
  • 5篇高原低氧
  • 4篇移居
  • 4篇习服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埃他卡林
  • 3篇动脉
  • 3篇血管内皮
  • 3篇世居藏族
  • 3篇肿瘤
  • 3篇外周

机构

  • 55篇军事医学科学...
  • 13篇解放军第18...
  • 2篇新疆军区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赛德维康...

作者

  • 55篇张东祥
  • 30篇张延坤
  • 20篇谢印芝
  • 17篇汪海
  • 15篇聂鸿靖
  • 13篇肖忠海
  • 12篇崔建华
  • 10篇尹昭云
  • 10篇张西洲
  • 9篇刘国忠
  • 7篇马智
  • 7篇马燕
  • 5篇刘嘉瀛
  • 5篇何富文
  • 5篇田云梅
  • 4篇张雁芳
  • 4篇韦京豫
  • 4篇王引虎
  • 4篇崔文玉
  • 4篇聂鸿静

传媒

  • 10篇解放军预防医...
  • 10篇中国应用生理...
  • 4篇食品工业
  • 3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高原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西藏医药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临床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11篇200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肺功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观察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肺功能的异同 ,以探讨心肺功能在高原低氧习服-适应中的作用。方法 :在海拔 4 30 0m高原 ,以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青年各 2 5人为受试对象 ,用电子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 (FVC、FEV1、MVV等 6项参数 ) ,用血氧饱和度仪测定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结果 :( 1)高原移居 1年与 2年者的用力肺活量 (FVC)分别为 ( 4 .2 8± 1.2 0 )L与 ( 4 .92±1.18)L ,1秒钟用力呼出量 (FEV1)分别为 ( 3.89± 1.0 4 )L与 ( 4 .16± 1.17)L ,最大通气量 (MVV)分别为 ( 2 88.90± 4 9.4 8)L与 ( 2 80 .36± 50 .84 )L ,都明显的低于高原世居者的 ( 17.33± 0 .90 )L、( 6.32± 1.16)L与 ( 319.76± 4 5.2 9)L。 ( 2 )高原移居者的心率明显高于高原世居者 ;移居高原 1年者的心率 ( 89.1± 7.9)b·min 1明显高于移居 2年者的心率 ( 80 .9± 11.0 )b·min 1,而后者又高于高原世居者 ( 71.2 +10 .2 )b·min 1。 ( 3)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十分接近。结论 :在海拔4 30 0m停留 2年的移居者其心肺功能仍然没有达到高原世居者的水平。
张东祥谢印芝聂鸿靖张西洲尹昭云
关键词:世居者肺功能心率血氧饱和度
海拔4300m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青年血流动力学对比观察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研究高原世居者与移居者血流动力学的不同特点。方法 :在海拔 43 0 0m对 2 5名世居藏族青年和 2 5名移居汉族青年分别用XG -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世居藏族组较移居汉族组有效血容量、每搏心搏量、心脏指数高 ,微循环半更新时间短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总周围阻力、平均动脉压、肺动脉楔压低 ,差异显著 (P <0 .0 5 ) ;心率、全血粘度、冠状动脉灌注压低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高原世居藏族青年血流动力学明显优于移居汉族青年。
王伟陈占诗张西洲邵合德刘新玉谢印芝张东祥崔建华马勇陈秀山
关键词:藏族汉族血流动力学
高原致适应剂新复方党参片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观察高原致适应剂新复方党参片对急性高原反应(AMS)的预防效果。方法:世居平原者驻守海拔1400m3个月的45名青年男性官兵,随机分为新复方党参片组(30人)和对照组(15人),采用单盲试验方法,于行军前5d开始分别口服新复方党参片和安慰剂片,乘车行军3d,于3700m习服4d,直至进驻高原(海拔5200m)第3天后停药,共服药15d。进驻高原后第1、3、5天,依国家军用标准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的AMS症状,然后分度评分,检测受试者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进驻高原后第6天,检测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0)、FEV1.0/FVC,一秒率(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呼气峰流速(PEF)、最大通气量(MVV)、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总次数(Ttis)、错误次数(Etis)、正确次数(Ctis)、平均时间(Atime)和数字记忆能力试验错误记忆次数总和(Su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进驻高原后第1、3、5d,新复方党参片组AMS症状显著减轻(P<0.01);新复方党参片组与对照组的AMS程度分度分布不同(P<0.01),新复方党参片组中症状较轻的(基本无反应、轻度反应)占比重较大,而对照组中症状较重的(中度反应、重度反应)占比重较大;新复方党参片组AMS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新复方党参片组的FVC、FEV1.0、FEF25%~75%、PEF、MVV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新复方党参片组的Ttis、Ctis增加(P<0.05,P<0.01),Atime减少(P<0.05),Etis和Su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复方党参片能减轻AMS的程度,减轻AMS的症状,降低AMS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受试者的肺通气功能和手指运动能力。
张东祥张延坤聂鸿靖张汝军崔建华程悦王引虎肖忠海刘嘉瀛汪海
关键词:急性高原反应
乙酰唑胺和维康片对进驻高原青年体力负荷时心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王伟张延坤张西洲韦京豫哈振德张东祥张芳邢国祥
关键词:心率
大豆肽生产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本文研究建立了一种大豆肽的生产工艺。大豆及其饼粕经特殊加工处理,能同时得到大豆肽、大豆低聚糖、大豆蛋白和饲料蛋白四种产品,从而为国内大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张延坤郭大发石胜尧刘国忠张东祥朱素英
关键词:大豆肽酶解生产工艺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高原肺水肿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在海拔3700m对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在治疗前、吸入一氧化氮气体(NO)50分钟即刻和治愈后(治疗时间1.90.3天)依次检测其红细胞比容(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血浆纤维蛋白原(PFC)、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微循环滞留时间(MST)和血栓形成系数(TFL)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吸入NO治疗50分钟即刻较治疗前ηr、IR、MAI、MST均降低,相差显著(P<0.05)。治愈后较吸入NO50分钟即刻PFC降低,相差显著(P<0.05),其它各指标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较治疗前ηr、ηp、Th、VAI、MST、TFL均降低非常显著(P<0.01),PFC降低显著(P<0.05)。结论:吸入低浓度NO治疗高原肺水肿,在吸入50分钟内即出现对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善的干预效应。
张西洲何富文陈占诗崔建华谢印芝李朝斌张东祥刘旭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一氧化氮血液流变学
海拔4300m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青年心血管X线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高原世居与移居两种不同人群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理。方法 :对海拔 4 30 0m的 2 5名世居藏族与 2 5名移居汉族青年拍摄正位X线胸片 ,测量心血管有关指标。结果 :移居汉族青年较世居藏族青年心高径、心脏面积及升主动脉宽径显著增大和心胸比率相差显著 (P <0 .0 5) ,右心室高径、主肺动脉干横径、肺动脉段突出度、右下肺动脉宽径、主动脉结宽径、主动脉长径、胸廓横径及肺面积增大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高原世居藏族青年的心血管功能明显优于移居汉族青年。
王伟邵合德谢印芝张西洲刘新玉张东祥马勇崔建华
关键词:藏族汉族X线测量
青稞发酵液化学成分鉴别及其抗缺氧效果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鉴别青稞发酵液的化学组成并评价其抗缺氧效果。方法按药典方法测定青稞发酵液的理化指标,分别用纸层析法和试管法定性鉴别其化学成分。将青稞发酵液干燥后用无水乙醇于室温重复提取4次,其乙醇提取物和不溶物干燥后作为试样。将小白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青稞发酵液组、乙醇提取物组和乙醇不溶物组。腹腔注射0.2 mL药液40 min后,将小鼠单个置于密闭的125 mL广口瓶中进行密闭抗缺氧实验。结果青稞发酵液中的蛋白质、糖类、有机酸、酚性物和油脂等成分均呈阳性,其中含蛋白质29.8 g.L-1,总糖133.0 g.L-1,还原糖117.0 g.L-1,总氨基酸6.4 g.L-1;乙醇提取物组存活时间延长62.5%,青稞发酵液组19.2%,乙醇不溶物组16.7%(P<0.01,P<0.05)。结论青稞发酵液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糖类、有机酸、酚性物和油脂等成分,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显著的抗缺氧效果。
张延坤张东祥马燕郝利民肖忠海聂鸿靖谢印芝
关键词:化学成分
高原部队官兵防寒保障认知情况调查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调查高原边防部队基层官兵和卫生干部对防寒保障认知情况,为加强高原边防部队防寒教育、提高高原冷损伤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现场答卷方式。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边防哨卡部队100名基层官兵和12名卫生干部进行防寒保障知识、冻伤诊断与治疗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多数基层官兵对高原防寒保障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对饮酒不利于防寒、吸烟易诱发冻伤的正确认知率仅为46.9%和44.4%,对不能赤手接触过冷物品、行军休息时不能在路旁睡觉的正确认知率为74.4%、80.7%。高原卫生干部对防寒教育较重视,但有不少人对于冻伤主要症状和治疗方法存在模糊或错误认识,个别人员未完全掌握冻伤部位融化前、后的治疗方法。如对冻结部位融化后可出现水肿、冻区融化后需防止再次冻结的正确认知率均为0,对冻结部位融化前需采用温水快速复温再涂冻伤膏治疗的正确认知率为83.3%。结论高原官兵对防寒保障基本常识有一定了解,但尚存在认识误区。应进一步加强高原部队防寒卫勤保障工作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保障官兵健康。
肖忠海刘嘉瀛张东祥崔建华杨丹凤王军王引虎汪海
关键词:冷损伤
生物活性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6年
生物活性多糖是一类品种繁多、生理功能多样、由7个以上1种或2种以上单糖以特殊糖苷键缩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聚合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所有生物体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通过分析,阐述了生物活性多糖的分类、抗肿瘤作用及其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抗自由基损伤、诱导癌细胞凋亡或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等多种作用机制协同实现抗癌以及临床抗肿瘤药用等内容。
张延坤张东祥
关键词:抗肿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