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志学

作品数:9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眉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切除
  • 4篇血流
  • 4篇术后
  • 4篇肿瘤
  • 3篇血管
  • 3篇脾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肝脏
  • 2篇断流
  • 2篇断流术
  • 2篇血管离断
  • 2篇血管离断术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手术
  • 2篇脾切除术
  • 2篇周围血
  • 2篇周围血管
  • 2篇贲门周围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眉山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铁路中心...

作者

  • 9篇廖志学
  • 7篇文天夫
  • 5篇冉顺
  • 5篇梁冠林
  • 5篇严律南
  • 4篇陈哲宇
  • 4篇张宇
  • 3篇张显华
  • 3篇李国
  • 2篇吕波
  • 2篇岳文杰
  • 2篇朱静
  • 2篇李静
  • 2篇李德福
  • 2篇徐国宏
  • 1篇张宇
  • 1篇李波
  • 1篇吴国长
  • 1篇杨家印
  • 1篇杨健

传媒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和储备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储备的变化。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连续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通过感应器连续测定手术中的门静脉压力梯度;运用彩色多普勒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通过术前和术后吲哚青绿试验分别测得有效肝血流量及ICGR15。结果本组30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梯度在开腹后为(19±4)mmHg,结扎脾动脉后为(14±4)mmHg,脾切除后为(14±3)mmHg,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为(12±4)mmHg,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术后门静脉血流量由(42±14)ml/s降至(16±8)ml/s,而肝动脉血流量代偿性增加。术后有效肝血流量由(0.48±0.10)L/min增至(0.56±0.10)L/min,而ICGR15由22%±8%减至18%±4%。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尽管门静脉压力梯度及门静脉血流量减少,但肝功能储备至少在术后短期内是得到了改善的。
张宇文天夫陈哲宇严律南梁冠林李国张显华冉顺廖志学
关键词:脾切除术血流动力学断流术
血清GP73在肝脏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2010年
在Kladney研究发现组织中高尔基糖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与肝炎、肝硬化、肝癌有相关性后,有学者认为GP73很可能成为诊断肝癌的新标志物。本研究初步探讨GP73在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GP73的定量表达水平。
梁冠林廖志学冉顺文天夫
关键词:肝脏肿瘤血清恶性肿瘤患者新标志物糖蛋白
肝癌血管侵犯对肝癌肝切除和肝移植预后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收集肝细胞癌肝移植和伴有血管侵犯(包括肉眼癌栓或称为肉眼静脉侵犯和镜下癌栓或称为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下伴有血管侵犯肝细胞癌的预后。方...
文天夫廖志学严律南李波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
连续性半肝血流阻断与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在肝切除术中连续性半肝血流阻断(hemihepatic inflow occlusion,HH)与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total hepatic inflow occlusion,T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80例肝肿瘤患者分为HH组(40例)和TH组(40例)。术中施行肝切除时,HH组患者采用连续阻断血流的方式,TH组患者采用阻断血流20rain、复流5min的阻断方式。测量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肝断面面积,术后1、3、7d测定肝功能,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HH组比TH组的肝总缺血时间长,分别为[(42±13)min,(31±13)min,P=0.00],HH组的手术时间(236±49)min比TH组(204±38)rain的时间长(P=0.02)。两组患者断肝出血量分别为(500±269)ml与(416±23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术后第1天ALT与AST升高水平比较,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677±572)IU/L,(577±327)IU/L,P=0.12;AST:(591±468)IU/L,(512±301)IU/L,P=0.6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分别为22.5%和20.0%,P=0.35)。结论在肝切除中,连续性半肝血流阻断与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同样安全和有效。
廖志学文天夫陈哲宇严律南杨健吕波吴国长张宇
关键词:肝切除术半肝血流阻断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对比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进行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42例、开腹手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总数、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上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开腹组为20.00%(9/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38%、6.6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8%、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手术解剖清晰,具有微创、安全、住院时间短、术后生存质量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德福徐国宏朱静邹吉廖志学邓先锐岳文杰胥钱平李静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疗效比较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眉山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共87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2例,常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45例,对上述两组病例对照研究围术期临床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并且术后镇痛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生存质量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9/45)(P<0.05);随访6-12月,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2.38%vs 6.67%)和远处转移率(2.38%vs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生存质量优于开腹组;而在手术彻底性、局部复发率与远期生存率方面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
李德福徐国宏朱静周吉廖志学邓先锐岳文杰胥建平李静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结肠肿瘤直肠肿瘤
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转移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特点,包括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肝癌肝移植连续患者99例术前、术中、术后资料,排除住院期死亡7例,定期随访,非肿瘤复发死亡5例、失访1例,余86例随访12~35个月,复发转移38例,与未复发组对照,总结复发转移危险因素,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发组较未复发组肿瘤数目多、最大肿瘤直径大。术前AFP水平〉400ng/ml、超出米兰标准、TNM分期Ⅲ~Ⅳ期、血管侵犯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是短期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首先复发转移部位较多见于肝外,大肝癌分期差、多伴血管侵犯,复发时间较短。肿瘤TNM分期Ⅲ~Ⅳ期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易使肿瘤短期复发。
吕波张宇廖志学冉顺梁冠林文天夫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移植肿瘤复发无瘤生存
术前门静脉血流速度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4
2009年
目的评价术前门静脉血流速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同一外科小组行脾切除和断流术的连续4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术前1d门静脉直径、流速以及术后7d有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同时计算患者术前Child—Pugh评分。术后测量去脾脏血液后的脾脏重量,检测术前1d、术后7d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PLT)。并将患者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高速组与低速组,分别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13例(28.9%),血栓组(n=13)术前门静脉流速为(19.5±5.3)cm/s,其中12例低于25cm/s[平均(18.4±3.8)cm/s],1例为32.3cm/s;非血栓组(n=32)术前门静脉流速为(29.6±8.0)c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速组(n=17)和高速组(n=28)血栓发生率分别为70.6%和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比较两种分组的患者术前Child—Pugh评分、脾脏重量、手术前后PT和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cm/s作为指标预测术后血栓形成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70.6%。结论术前门静脉直径增加及血流速度降低是导致术后门静脉系统发生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当门静脉流速降低(〈25cm/s)时,断流术后血栓发生率将显著增高。门静脉直径与血流速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可根据门静脉流速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的血栓的形成。
张宇文天夫陈哲宇严律南梁冠林李国张显华冉顺廖志学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形成脾切除术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和储备功能的变化
背景:目前有许多关于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储备变化的研究,但其结果很不同,许多研究的结果甚至是相反的。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这种变化。 材料与方法:对2006年6月到2007年8月在华西...
张宇文天夫陈哲宇严律南梁冠林李国张显华冉顺廖志学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脏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储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