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庾太林

作品数:37 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黑颈长尾雉
  • 8篇鸟类
  • 5篇繁殖
  • 4篇种群
  • 4篇白颈长尾雉
  • 3篇生态学
  • 3篇圈养
  • 3篇圈养种群
  • 3篇笼养
  • 3篇机场
  • 3篇桂林两江国际...
  • 3篇国际机场
  • 3篇风电
  • 3篇风电场
  • 2篇代谢
  • 2篇地理分布
  • 2篇动物学
  • 2篇样线法
  • 2篇整合子
  • 2篇生境

机构

  • 37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生态工程...
  • 1篇康奈尔大学
  • 1篇柳州职业技术...
  • 1篇嘉道理农场暨...
  • 1篇广东省生物资...

作者

  • 37篇庾太林
  • 18篇李汉华
  • 6篇黄乘明
  • 5篇骆鹰
  • 3篇陈伟才
  • 3篇刘晓辉
  • 3篇张良建
  • 3篇赵彤
  • 2篇武正军
  • 2篇周善义
  • 2篇贝永建
  • 2篇韦新葵
  • 2篇韩增超
  • 2篇唐振杰
  • 2篇李飞龙
  • 2篇李常健
  • 1篇黄霞
  • 1篇李高岩
  • 1篇吴深健
  • 1篇陆祖军

传媒

  • 10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四川动物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世界生态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广西科学
  • 1篇广西轻工业
  • 1篇柳州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生物资源
  • 1篇第六届全国野...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颈长尾雉的人工饲养与繁殖被引量:19
1998年
1994~1996进行3年人工饲养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humiaeburmannicus)8雄13雌/年次,年只雌鸟产卵12次,共计产卵272枚,平均年只雌鸟产卵数为22.67枚;其中测量211枚卵,平均卵重为29.92(23.90~34.42)g,平均卵大小为46.00(49.50~41.60)mm×34.94(36.38~32.00)mm.用电热孵化箱和家母鸡共计孵化175枚卵,受精卵数为108枚,受精率(占入孵卵数)为61.71%;共出雏83只,出雏率(占受精卵数)为76.85%;其中统计68枚受精卵。
庾太林李汉华李汉华
关键词:黑颈长尾雉饲养繁殖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繁殖期的无线电遥测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国外分布于泰国、缅甸和印度,国内分布于云南和广西的局部地带。由于数量稀少,分布狭窄,加之人类的大量猎杀和栖息环境的不断恶化,黑颈长尾雉...
陈伟才李汉华庾太林贝永建
广西蛤蚧的分布及生态调查被引量:6
1997年
1992年3月至1994年12月,调查了广西蛤蚧的生态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是我国蛤蚧的主要产区,蛤蚧广泛分布于广西8个地区,50个县(市)的300多个乡(镇)的石山中。蛤蚧的繁殖期是5月~7月,每年产卵1次,每次产卵2枚,有两种不同的卵。
唐振杰李汉华陈日文黄乘明庾太林
关键词:蛤蚧生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繁殖规律
广西九万山迁徙鸟类多样性被引量:4
2020年
鸟类迁徙是往返于繁殖地与越冬地的一种季节性行为。在2015年和2016年鸟类迁徙季节里,对广西九万山迁徙鸟类进行调查,2年共记录鸟类107种23 731只,隶属于12目27科。该地迁徙鸟类主要由鹭科Ardeidae、燕科Hirundinidae、杜鹃科Cuculidae等组成,其中优势种(>5%)有池鹭Ardeola bacchus(27.44%)、白鹭Egretta garzetta(15.59%)、牛背鹭Bubulcus ibis(11.05%)、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6.42%)。调查发现此通道在迁徙季有大量候鸟经过,部分鸟类有替代型迁徙现象。本文同时补充了九万山迁徙鸟类名录,修订了替代型迁徙鸟类的居留型,并对当地鸟类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吴冉昕庾太林冯昌章马昱君张刚
关键词:鸟类迁徙多样性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动物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制订出可行的实习计划、严明实习纪律、有序安排实习进度、改革标本鉴定方法、建立兴趣小组、改革野外实习考核方法等,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武正军周岐海庾太林韦新葵黄建华李友邦李高岩周善义杨华
关键词: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
样线法调查中森林鸟类有效宽度的选择被引量:8
2019年
在样线法调查中,样线宽度的选择能显著影响鸟类的密度计算结果,设置样线宽度时应考虑鸟类的有效宽度(ESW),当选择的样线宽度大于有效宽度时会导致对应鸟种的密度偏低。为掌握有效宽度在样线法调查中的应用,本文通过Distance软件估算了可变距离样线法调查的广东省42科175种鸟类在森林内的有效宽度,其中有效宽度≤25 m的鸟类有52种,有效宽度在25~50 m的鸟类有60种,有效宽度>50 m的鸟类有63种。调查的记录数是影响Distance软件内函数组合选择的主要因素,记录数>20条时有效宽度的结果较为稳定,>35条时更为准确,随着记录数的增加,9种函数组合的计算结果趋近相同,其中风险率分布与余弦展开的组合表现最好。鸟类的有效宽度与体长(BL)显著正相关(r=0.628,P<0.01),ESW=2.14×BL0.9398(ESW的单位为m,BL的单位为cm)。此外,鸟类的鸣叫习性也对有效宽度影响较大,相同体长中擅于鸣叫的鸟类有效宽度约为不擅鸣叫鸟类的1.61倍。建议在计算鸟类种群密度时,分别确定每种鸟类有效宽度的值。
陈道剑庾太林邹发生
黑颈长尾雉卵的孵化与发育
1994年初至1996年6月,3年中人工饲养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burmannicus)共计产卵272枚,其中测量211枚卵,平均卵重29.92g,平均卵径为46.00mm×34.94mm.用电...
庾太林李汉华申兰田
文献传递
桂北山地风电场建设中的生境散失及恢复
2022年
为了了解风电场建设可能造成的生境散失以及人工复植等方式是否能对风电场施工完成后的植被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对桂北山地的金紫山风电场I期和II期,资源马家风电场和十万古田风电场共4个风电场的80台风机及其所处平台以样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经调查,进场道路生境永久散失面积为110.87 ha,风机平台生境永久散失面积为63 m2/台,风机平台临时散失为784.368 m2/台。采用样方法测算植被盖度,一年盖度恢复率为32.506%,二年盖度恢复率为55.525%,六年盖度恢复率为57.018%,11年盖度恢复率为82.234%。调查发现风电场施工完成后的复植对水土流失和植被恢复起积极作用。
蔡澜涛庾太林阮韵庞丽芳
关键词:风电场
濒危黑颈长尾雉圈养种群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运用RAPD技术对黑颈长尾雉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条引物,对24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从检测出的119个位点中有98个多态位点,占总位点的82.35%,标记的分子量大小范围是0.2~3kb。24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幅度0.1597~0.4874,平均是0.2810;用软件NTsys2.10e构建了24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支图,24个个体可分为3个类群。实验表明:黑颈长尾雉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圈养种群内遗传差异性较大。
庾太林韩增超管清新张良建刘晓辉
关键词:黑颈长尾雉圈养种群RAPD
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被引量:6
2012年
加强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求师范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又要注重师范生师范技能的培养。为此我们对动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多谋体运用等进行改革,重点探讨提高师范生师范技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庾太林韦新葵周善义武正军黄霞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师范技能教学模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