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帅美荣

作品数:134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专利
  • 6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金属
  • 25篇合金
  • 24篇管材
  • 21篇孔型
  • 19篇轧机
  • 18篇金属管
  • 16篇钛合金
  • 16篇棒材
  • 14篇金属管材
  • 13篇厚壁
  • 12篇有限元
  • 12篇矫直
  • 12篇合金棒材
  • 11篇钛合金棒材
  • 11篇连轧
  • 11篇矫直机
  • 11篇不锈
  • 10篇塑性
  • 10篇焊管
  • 10篇Y型轧机

机构

  • 133篇太原科技大学
  • 6篇安徽机电职业...
  • 5篇暨南大学
  • 5篇山西太钢不锈...
  • 4篇东北大学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钢不锈钢管...
  • 1篇山西工程技术...

作者

  • 133篇帅美荣
  • 61篇楚志兵
  • 26篇秦建平
  • 25篇李海斌
  • 25篇李玉贵
  • 23篇王建梅
  • 22篇赵晓东
  • 20篇拓雷锋
  • 15篇桂海莲
  • 14篇黄庆学
  • 11篇朱艳春
  • 10篇李亚杰
  • 9篇潘露
  • 9篇常彬彬
  • 8篇李伟
  • 6篇李亮
  • 6篇李华英
  • 6篇李帅
  • 5篇王强
  • 5篇马立峰

传媒

  • 7篇稀有金属材料...
  • 7篇热加工工艺
  • 7篇太原科技大学...
  • 5篇锻压技术
  • 5篇重型机械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塑性工程学报
  • 4篇精密成形工程
  • 2篇材料导报
  • 2篇2008双(...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特殊钢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铸造技术
  • 1篇钢管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山西冶金

年份

  • 5篇2025
  • 17篇2024
  • 14篇2023
  • 22篇2022
  • 14篇2021
  • 18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JSA-BP修正神经网络的TC4钛合金本构关系构建
2023年
研究高性能材料的热塑性变形行为及影响机理对于优化成型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leeble-3800热力模拟实验机对TC4钛合金开展高温压缩实验,在变形温度800~950℃双相区,应变速率0.001~10 s^(-1)条件下,该合金高温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以及应变速率的降低显著降低,且具备典型动态再结晶的特征。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本构模型的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JSA-BP修正的本构关系,旨在辅助搜索优化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的权值和阈值,并与基于应变补偿的Arrhenius新型本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JSA-BP算法计算的应力预测值偏差率不大于15%的占比为95.65%,平均相对误差为3.83%,具有更为显著的计算精度优势,可用于指导金属高温流变应力的精确预测。
张宇航帅美荣周路
关键词:TC4钛合金热变形行为本构模型
TC4钛合金棒材精密连轧宽展模型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保证三辊连轧过程中棒材的成型精度,研究了TC4钛合金棒材的宽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方法设计数值模拟方案,在Marc有限元平台上,研究轧制工艺参数(轧制温度、轧制速度、孔型内切圆直径、轧辊直径、摩擦系数)对宽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参数的影响显著性顺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辊轧制TC4棒材的宽展模型。试验在自行研制的8机架Y型连轧机上进行,孔型系统为平三角-圆。宽展测量结果和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帅美荣黄庆学朱艳春潘露
关键词:宽展正交试验
一种厚壁金属直缝焊管板边全液压预弯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焊管的预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壁金属直缝焊管板边全液压预弯装置及方法。一种厚壁金属直缝焊管板边全液压预弯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机架主体,所述机架主体安装在下底板上,在所述机架主体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均...
楚志兵李帅桂海莲帅美荣沈卫强高虹
锡原子在碳钢表面的热扩散分析
2020年
研究了310℃时液态锡向25、35钢表面的热扩散行为。结果表明:随时间的增加,进入碳钢表面的锡原子扩散层厚度增大。活化锡原子与25钢、35钢基体铁原子的反应速率(k)分别为0.153、0.0956 min-1,为准一级反应。随着锡原子扩散量的增加,扩散层系统化学势(-Δμ)逐渐减小,稳定性降低。25钢界面的化学势(-Δμ)远低于35钢,锡原子易于向25钢表面扩散;锡原子的扩散驱动力随化学势的降低而降低,说明锡原子沿其浓度降低方向扩散。含碳量高的35钢中含有性能稳定的渗碳体(珠光体)较多,抵消了锡原子向35钢扩散的较大驱动力。
李海斌帅美荣王强
关键词:反应级数化学势
一种长尺寸金属盘管卧式盘曲装置
本发明属于钢管盘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尺寸金属盘管卧式盘曲装置,包括收卷台、摆动移斜装置和夹送弯曲装置;所述收卷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安装在基坑内,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变频调速电机,所述变频调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收卷减速...
楚志兵靳日李恒帅美荣薛春周新亮
固溶处理对2209双相不锈钢σ相析出的影响
2024年
为了研究2209双相不锈钢σ相的析出特性,采用JMatPro热力学软件计算了热力学平衡相图,不同温度下的σ相的元素含量以及不同冷却速率下的CCT和TTT曲线;借助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精密仪器分析了不同固溶温度下2209不锈钢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σ相的析出形态及析出机理。结果表明:σ相为富Cr、Mo且贫Ni的Fe-Cr-Mo金属间化合物,相界为σ相主要析出位置,且呈辐射状向α相内生长。随着固溶温度升高(850~1050)℃,其形貌变化规律为:细条状+短棒状→片层状→块状→弥散状;在950℃区间附近,σ相析出最为敏感,此时γ相和σ相含量极剧增加,而α相的含量极剧减少,即发生共析反应α→σ+γ_(2).
田恒光帅美荣李亮
关键词:热力学计算固溶处理
不锈钢覆层尺寸效应对复合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不锈钢覆层钢筋是将韧性、抗腐蚀性高的不锈钢材料与强度较高的碳钢材料通过复合技术制成优异性能互补的复合产品,其不仅可以应对复杂的腐蚀环境,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不锈钢复合钢筋在三辊孔型中的连续轧制过程,分析覆层厚度分别为1.5 mm、2 mm、2.5 mm复合金属变形规律以及覆层尺寸效应在轧制过程中对协调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温度为1150℃,压下率33%的变形条件下,金属之间的平均径向应力远超过不锈钢金属的变形抗力,界面金属已实现初步结合;且当不锈钢覆层厚度≥2 mm时,覆层与芯部之间的空洞和耳子等缺陷有了明显的改善,说明较大的覆层厚度能够有效抑制壁厚不均匀性,提高产品复合质量。
刘鑫帅美荣常彬彬谢广明
关键词:有限元模拟尺寸效应
不同淬火温度下NM500/Q345复合板耐磨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耐磨钢/碳钢复合板不仅具有高强耐磨的双重性能优势,还可以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针对不同淬火工艺研究该复合板耐磨层NM500的耐磨性,对NM500/Q345复合板进行不同淬火温度下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借助显微硬度计测量试样表面的硬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白光干涉三维表面轮廓仪等分析该复合板耐磨层NM500的金相组织、磨痕的宏/微观形貌以及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860~920℃时,淬火前后的硬度差别很大,淬火后的试样相比淬火前的试样硬度有很大的提高,随温度的上升先增加再降低,在温度为880℃时达到最高;摩擦因数曲线完全符合标准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曲线,先快速上升然后有一定程度下降,最后趋于平稳;淬火后的磨损体积相比于淬火前会有很大程度减小,在淬火温度为860℃时,磨损量最少,耐磨性最好。
赵广辉张健宋耀辉李娟李华英帅美荣
关键词:淬火
皮尔格冷轧管机关键工艺参数周期送进量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针对目前皮尔格冷轧中关键工艺参数周期送进量无定量计算、选择随机性大的缺点,在分析周期送进量对轧制过程无缝钢管变形特点影响的基础上,以轧制304不锈钢管为例,通过理论计算获得送进量数值,建立周期送进量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其对轧制过程金属变形及成品质量的影响规律,为其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依据。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仿真模型,以之前求得的周期送进量为依据,开展轧制过程仿真,得到轧制成形过程中应力状态、成品管尺寸以及残余应力等关键数据,并结合现场轧制试验共同验证成品管能否达到预期的性能。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为周期送进量的选取提供支持。有限元模拟与实际试验测量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误差不超过8%,证明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10 mm送进量下的残余应力比依据生产经验选取的12 mm送进量下的残余应力要减小10%以上,进一步验证了周期送进量为10 mm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际生产成品管的质量。
李伟帅美荣楚志兵王环珠薛占元
关键词:残余应力
一种不锈钢复合板带材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锈钢复合板带材的生产工艺,属于轧制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将实心圆坯在线切割机上纵切为等分的两个半圆坯,在剖分面上涂隔离剂并焊合;将组合圆坯压入经过内表面处理的圆管中,并将端部缝隙用氩弧焊封闭;在双金属复合坯...
帅美荣常彬彬李玉贵秦建平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