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金英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体外
  • 3篇猪囊尾蚴
  • 3篇尾蚴
  • 3篇囊尾蚴
  • 2篇疟疾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虫药
  • 1篇单剂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调查初报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药药
  • 1篇双氢青蒿素
  • 1篇体外作用
  • 1篇疟疾患者
  • 1篇青蒿

机构

  • 6篇北京热带医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尤金英
  • 4篇赵冠宏
  • 3篇李焕娄
  • 3篇冯曼玲
  • 3篇郭毛娣
  • 2篇许炽标
  • 1篇安亦军
  • 1篇李皓虹
  • 1篇石宏
  • 1篇甘绍伯
  • 1篇杨永春
  • 1篇齐志群
  • 1篇徐贵祥
  • 1篇王淑芳

传媒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首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雷丸蛋白酶的发酵、提取及对猪囊尾蚴体外活性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目的:探索雷丸菌发酵产物中是否含有和天然雷丸中相同分子量的而且具有体外杀灭猪囊尾蚴活性的雷丸蛋白酶。方法:对雷丸菌发酵所产生的蛋白酶进行提取、检测和体外杀灭猪囊尾蚴的实验,并和天然雷丸蛋白酶进行比较。结果:从雷丸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来的雷丸蛋白酶经测定,分子量为16800,等电点为4.4,末端氨基酸为缬氨酸,具有水解蛋白的活力及体外杀灭猪囊尾蚴的活性。结论:采用雷丸菌发酵方法所获得的雷丸蛋白酶与天然雷丸蛋白酶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郭毛娣王淑芳赵冠宏赵冠宏徐贵祥尤金英李焕娄
关键词:雷丸蛋白酶猪囊尾蚴
单剂量甲苯咪唑驱虫疗效观察被引量:2
1994年
作者首次在北京郊区应用单剂量甲苯咪唑片500mg一次顿服治疗烷虫病患儿100例、蛔虫病患者300例,其中蛔虫合并蛲虫感染8例,蛔虫合并鞭虫感染6例。经2周随访,其蛔虫卵阴转率为95%,平均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下降率为97.9%;蛲虫病患儿虫卵阴转率为99%;6例鞭虫感染者,3例阴转,3例粪便虫卵数明显下降。服药者中仅7人出现一过性轻微副反应,副反应率为1.75%。
赵冠宏许炽嫖冯君玉尤金英凌云石宏李皓虹安亦军
关键词:甲苯咪唑抗蠕虫药
雷丸蛋白酶体外抗猪囊尾蚴组织学变化的观察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寻找一种高效、低毒和价廉的杀虫药物,特别是在中草药中发掘有效杀囊虫药。方法:采用人工发酵雷丸菌(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er)蛋白酶进行体外杀囊虫试验,并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后,作镜检,观察其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雷丸蛋白酶对猪囊尾蚴大体形态、组织结构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可侵入实质细胞层。结论:证实了雷丸蛋白酶是杀囊虫的有效成分。
赵冠宏许炽标冯曼玲尤金英郭毛娣李焕娄
关键词:猪囊尾蚴中药药理学
雷丸蛋白酶对猪囊尾蚴体外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应用雷丸蛋白酶培养后的猪囊尾蚴,经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固体发酵雷丸蛋白酶(雷3、雷7)与天然雷丸干品蛋白酶(雷透)均能引起猪囊尾蚴组织结构的改变;进一步电镜观察表明其对囊虫的微毛、表皮、线粒体、肌尾等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用该药物培养后的猪囊尾蚴制成全囊蛋白液,采用聚丙烯酰胺凝况电泳(PAGE)方法,经分析表明:雷丸蛋白酶作用后的囊虫蛋白带谱较正常囊虫多2~3条,此带谱的变化可能与雷丸蛋白酶杀虫作用和破坏虫体蛋白质有关。
赵冠宏尤金英许炽标郭毛娣冯曼玲李焕娄
关键词:猪囊尾蚴超微结构
几内亚科纳克里市恶性疟疾调查初报
1991年
1988年6月至1989年6月,我们赴地处西非的几内亚参加医疗队工作。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属恶性疟高发区,疟疾被当地人称为“国病”,就罹患疟疾而言,几乎无人幸免.一年来我们对当地人恶性疟做了一些调查和临床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概述如下。1 人群带虫率的调查传统概念认为。
甘绍伯尤金英潘欣
关键词:疟疾恶性
双氢青蒿素治疗37例疟疾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1997年
为评价双氢青蒿素对疟疾的疗效,以双氢青蒿素总剂量480mg的7天疗法治疗37例疟疾患者,其中恶性疟25例,间日疟12例。25例恶性疟患者中5例为早期脑型疟,3例并发血红蛋白尿。25例的平均末梢血疟原虫数为73218/μl,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为36.24±15.30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44.80±19.09小时。随访21例,1例在19天后复燃,复燃率为4.8%。12例间日疟患者的平均血疟原虫数为4950/μl,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为16.75±14.55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29±9.52小时,其中1例在35天后复发,经再次双氢青蒿素及伯喹治疗后痊愈。全部病例服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丁雨生齐志群何亚东冯曼玲冯曼玲
关键词:疟疾间日疟双氢青蒿素药物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