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东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382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生态
  • 4篇群落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生态带
  • 3篇生态风险
  • 3篇生态风险评价
  • 3篇区域生态
  • 3篇芦芽山
  • 2篇优势树种
  • 2篇油松
  • 2篇树种
  • 2篇区域生态风险
  • 2篇区域生态风险...
  • 2篇栎林
  • 2篇物种
  • 2篇辽东栎
  • 2篇辽东栎林
  • 1篇地理信息

机构

  • 13篇山西大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作者

  • 13篇孟东平
  • 8篇张金屯
  • 3篇上官铁梁
  • 3篇郭东罡
  • 3篇李晋鹏
  • 1篇席跃翔
  • 1篇王翠红
  • 1篇苏尚军
  • 1篇赵文婧
  • 1篇徐建红
  • 1篇马晓勇
  • 1篇王应刚
  • 1篇辛晓芸
  • 1篇万江丽
  • 1篇刘斌
  • 1篇王志磊
  • 1篇李斌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北方七省市植...
  • 1篇第七届北方七...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阳泉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阳泉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区发展能力、环境问题与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变化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矿区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矿区1990年、2000年、2010年三年生态环境综合情况分别表现为差、差、中的质量等级,发展趋势良好。因此,矿区应继续实行污染物排放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同时提高废水复用和植被恢复的技术水平。
王志磊李斌孟东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层次分析
山西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被引量:29
2007年
运用TWINSPAN和DCA相结合的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吕梁山南段云邱山的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74个样方划分为18个群丛;分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对74个样方和优势种的DCA排序表明影响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是水分和土壤,而认为干扰加剧了该区域植被的退化.
李晋鹏上官铁梁孟东平郭东罡马晓勇徐建红
关键词: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DCA排序
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
复合生态区生态风险涉及的风险源及风险受体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相对突出地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而更为复杂、多样。山西省属我国黄土高原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相对突出。近年来,省内重型能源型工业发展速度很快,自吕梁孝义市至...
孟东平张金屯
关键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文献传递
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5
2004年
复合生态区生态风险涉及的风险源及风险受体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相对突出地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而更为复杂、多样.山西省属我国黄土高原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相对突出.近年来,省内重型能源型工业发展速度很快,自吕梁孝义市至临汾侯马市已逐渐形成较明显的以煤焦产业特征为主的复合生态带.以该生态带主要风险源——洪涝、干旱、风灾、煤焦工业污染等的危害作用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分析技术,以区域为尺度探讨了复合生态区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针对其敏感性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保护对策.
孟东平张金屯
关键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
本文以该生态带主要风险源--洪涝、干旱、风灾、煤焦工业污染等的危害作用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以区域为尺度探讨了复合生态区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针对其敏感性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保护对策.
孟东平张金屯
关键词:区域生态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芦芽山油松-辽东栎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27
2006年
采用由连续小样方(2m×2m)组成的样带取样,并用双项轨迹方差分析法对芦芽山油松-辽东栎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和辽东栎的小斑块规模在8~16m之间,大斑块规模在60-70m之间。乔木种联合格局的小斑块规模为20-30m,大斑块规模为80~90m。乔木层的联合格局比单个优势种群格局大,种群格局是相互交错和相互重叠的。该格局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增强对干扰的抗性。
张金屯孟东平
关键词:种群分布油松辽东栎
煤炭开采对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组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煤炭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破坏早已引起关注,对其破坏机理和修复方法进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煤炭开采对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组成成分的影响。从分布在晋西北地区的338个煤矿中,随机选择16个煤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煤炭采空区和非采空区地面的野生植物物种,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分析了煤矿采空区和非采空区的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差异,同时用Srensen指数分析了煤炭采空区野生植物物种组成成分和非采空区植物物种组成成分的相似性。结果表明:煤炭开采造成了野生植物物种数的减少,采空区的野生物种丰富度明显少于非采空区;煤炭开采也造成了野生植物物种组成成分的变化,采空区和非采空区的野生植物物种组成成分出现明显差异。
孟东平王应刚万江丽刘斌赵文婧苏尚军
山西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20
2008年
吕梁山南段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地带。通过样方调查,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结合TWINSPAN分类、DCCA分析,对该地区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4个样方共记录了种子植物109种,分属41科91属;2.TWINSPAN等级分类法将74个样方划分为8组,分属于8个群系,2个植被型;3.植物群落的总体多样性变化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从群落结构来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则有下降的趋势(Simpson指数例外);4.物种多样性指数的DCCA排序图反映了海拔和人类活动干扰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5.该地区海拔1100~1300m的灌木状半常绿檀子栎(Quercus baronii)林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的零散分布,是该地区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落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特征主要标志。
李晋鹏上官铁梁郭东罡孟东平
关键词:多样性TWINSPANDCCA植物群落
汾河太原段水体浮游藻类生态位的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etrail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汾河太原段34个优势藻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清洁河段,优美曲壳藻的生态位最大,在水质较差的断面,以纤维藻属的2个种和中间菱形藻的生态位最宽。从生态响应速率值看,清洁河段中,扭曲小环藻的进攻性最强;在污染段,平片针杆藻的进攻性最强。从生态位普遍重叠指数分析,清洁带高于污染带,表明在污染水体中,藻类分化明显,而清洁水体中,藻类对资源的利用充分。
孟东平王翠红辛晓芸张金屯
关键词:藻类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汾河太原段
芦芽山油松-辽东栎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采用由连续小样方(2 m× 2 m)组成的样带取样,并用双项轨迹方差分析法对芦芽山油松-辽东栎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和辽东栎的小斑块规模在8~16 m之间,大斑块规模在60~70 m之间.乔木种...
张金屯孟东平
关键词:优势树种群落结构油松辽东栎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