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泽宇
-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BP神经网络PID的机电式作业机全向调平控制
- 2024年
- 针对现有丘陵山地农业机械机身调平效果不佳,坡地作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机电式全向调平农用作业机,并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PID的自动调平控制方法。基于机电式作业机整机结构方案和全向调平系统控制原理,建立伺服电动缸控制模型,并设计BP神经网络PID调平控制算法;搭建Matlab/simulink-Adams联合仿真平台,以经典PID控制算法作为对照,进行仿真与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PID控制算法,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的调平控制性能更优,其横纵向调平稳定时间平均缩短18.99%,稳态误差在0.30°以内。对实体样机进行静态与动态试验。静态试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PID控制下,横向20°和纵向25°的调平稳定时间、最大倾角超调量、稳态误差均小于PID控制,与仿真结果误差较小。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BP神经网络PID控制下,横纵向调平稳定时间平均缩短0.5 s,横纵向调平倾角误差均在±1.5°之内,能够较好地实现作业平台的自动调平控制,满足丘陵山地作业农机的调平性能需求。
- 汪若尘蒋亦勇丁仁凯孙泽宇徐可
- 关键词:丘陵山地联合仿真
- 液力式惯容器力学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针对机械式惯容器力学性能受非线性因素影响较为严重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液力式惯容器,阐述了液力式惯容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在考虑摩擦和流动压力损失的影响下,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液力式惯容器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惯容器力学性能的仿真,仿真分析了飞轮转动惯量、马达排量、油液实际作用面积以及回流管等效长度对惯容器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液力式惯容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加工了液力式惯容器试验样机,在数控液压伺服激振试验台上进行了液力式惯容器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建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设计开发液力式惯容器提供了重要依据。
- 陈龙任皓汪若尘孙泽宇陈兵
- 关键词:力学性能非线性仿真
- 基于改进天棚控制的混合电磁主动悬架节能机理与试验被引量:3
- 2020年
- 为协调线性电磁主动悬架在提高系统动力学性能与降低系统能耗间的矛盾关系,以混合电磁主动悬架为潜在解决方案.基于改进天棚控制策略,得到了混合电磁主动悬架相较于线性电磁主动悬架能够实现节能的一般性机理.以被动悬架和线性电磁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动力学性能与节能性能的对比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被动悬架,混合电磁主动悬架在确保车轮与地面具有良好接触的前提下,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23.35%和14.97%;相较于线性电磁主动悬架,在获得相同动力学控制效果的前提下,混合电磁主动悬架消耗的电功率降低了70.60%,验证了混合电磁主动悬架在兼顾系统动力学性能与系统能耗方面的优越性.
- 孟祥鹏孙泽宇丁仁凯汪若尘陈龙
- 关键词:动力学性能
- 基于滑模同步控制的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针对现有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底盘大坡地作业时易侧翻、安全性差的问题,基于“三层车架”式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结构方案,设计了一种互联式全向液压调平系统,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同步控制方法,降低了单液压缸位置误差以及双液压缸同步误差。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滑模同步位置控制的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优于传统PID控制,全向调平中20°横向调平时间减小1.6 s,25°纵向调平时间减小1.8 s,上升时间平均缩短21.8%,调平时间平均缩短35.5%,同步位置控制误差保持在±6×10^(-4) m内。在此基础上,对3层车架式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样机进行了实机测试,其中全向调平机身倾角平均误差为2.55%,液压缸平均同步误差为8.2%,测试结果验证了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 汪若尘苏兆睿丁仁凯孙泽宇蒋俞郭中阳
- 关键词:丘陵山区扰动观测器
- 液压互联ISD悬架系统模式切换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为实现液压互联ISD悬架全局工况最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液压互联ISD悬架系统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研究液压互联ISD悬架系统工作原理,仿真对比液压互联ISD悬架两种工作模式力学特性,确定模式切换参数,并设计悬架工作模式识别以及模式切换控制策略,针对液压互联ISD悬架工作模式构建液压互联ISD悬架模糊控制器,并进行整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预期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设计液压互联ISD悬架样机,进行台架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液压互联ISD悬架系统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模糊切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汪若尘叶青孙泽宇周卫琪陈龙
- 关键词:实车试验
- 基于联合仿真的直线电机主动悬架协调控制研究
- 2015年
-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直线电机主动悬架系统的动态性能,本文建立了直线电机主动悬架整车SIMPACK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八板块假说,将整车姿态解耦成垂直、俯仰和侧倾三种运动姿态,针对三种运动姿态的特征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模糊控制器,建立了MATLAB/Simulink控制模型,并进行了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悬架相比,直线电机主动悬架的车身质心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值平均降低了16.28%、8.7%和16.64%,该控制策略可行,有效改善了车身的运动姿态,提高了汽车的抗俯仰和抗侧倾能力,协调了车辆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 孟祥鹏汪若尘郗欢欢孙泽宇谢健
- 关键词:联合仿真协调控制平顺性
- 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设计与性能试验被引量:7
- 2023年
- 针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作业时机身倾角变化大,工作品质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首先,提出了基于“三层车架”的铰接式全向调平系统结构方案,给出了调平系统液压回路与工作原理。其次,进行了全向调平性能关于关键结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调平系统关键结构参数为优化变量,液压油缸平均推力和调平时间为优化目标,设计了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关键结构参数。然后,建立了全向调平整机倾翻模型,通过分析履带式作业机静态极限横向倾翻角、静态纵向极限倾翻角以及动态极限行驶速度验证整机倾翻稳定性。与未调平履带式作业机相比,调平后的作业机静态横/纵向极限倾翻角分别提高了7.1%和13.5%,动态极限行驶速度提高了3.4%。最后,进行了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静态试验下,履带式作业机横向和纵向调平时间为分别3.4和3.6 s;动态试验下,全向调平履带式作业机能够明显减小最大机身倾角,并迅速调平,在平地路面以及完成调平后的机身倾角能够保持在±1.5°以内,满足丘陵山区性能需求,验证了全向调平系统的工作有效性。
- 蒋俞孙泽宇汪若尘夏长高叶青郭逸凡
- 关键词:丘陵山区
- 基于液压惯容器的ISD悬架性能分析与试验被引量:8
- 2016年
- 针对机械式悬架存在的惯容器"背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液压惯容器的ISD(inerter-spring-damper,简称ISD)悬架。介绍了液压惯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液压惯容器ISD悬架的整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压惯容器ISD悬架平顺性仿真;研究了液压惯容器ISD悬架在脉冲输入、随机路面输入作用下的动态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液压惯容器ISD悬架台架试验,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液压式惯容器ISD悬架可以有效降低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
- 汪若尘叶青孙泽宇谢健陈龙眭忠
- 关键词:车辆悬架仿真平顺性
- 基于混合SA算法的智能汽车全局路径规划被引量:8
- 2019年
- 针对目前智能汽车路径规划存在A~*算法规划的路径精度高却搜索耗时长、搜索耗时短但精度差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既保证搜索效率又可提高路径精度的混合连接SA算法.在原有连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连接方式和S算法,设计了混合SA算法的切换机制,确保了SA算法可获取保证搜索效率的次优路径.进行了路径规划单一地图仿真试验,验证了SA算法在不同的单一环境地图中,重复规划的路径具有一致性、耗时具有一定局限性;同时进行了路径规划普适性仿真试验,对比分析了混合连接SA算法与四连接A~*算法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全局工况下,SA算法相比于四连接A~*算法,在保证搜索耗时优势的同时,提高了规划路径精度,尤其是在低百分比障碍物地图下,效果更为明显.
- 吴麟麟杨俊辉汪若尘叶青孙泽宇
- 关键词:智能汽车路径规划A*算法
- 农用运输车温差发电系统瞬态响应特性分析
- 2022年
- 为预测温差发电系统在农用运输车实际行驶工况下的瞬态输出响应,建立一种瞬态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热电耦合数值模型,求解得到温差发电系统在燃油经济性测试工况(HWFET)下的流热电多物理场瞬态仿真结果,同时搭建试验台架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温差发电系统的流热电多物理场分布受尾气温度和流量动态变化的综合影响均随工况时间发生动态变化,热惯性的存在会导致温差发电片的输出响应与尾气输入之间产生延迟;系统在HWFET工况下的平均输出功率和热电效率分别可达到26.808 W和2.966%;系统输出电压的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平均误差仅为6.43%,验证了瞬态CFD-热电耦合模型的准确性.
- 孙泽宇汪若尘汪若尘夏长高
- 关键词:农用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