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调脂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2009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发展的最高阶段,而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高脂血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ACS合并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国内外研究报道,对于ACS等高危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已刻不容缓。目前阿托伐他汀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最强的调脂药物。本研究对长期应用10mg、20mg阿托伐他汀以及20mg辛伐他汀对于ACS患者调脂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吴尚勤 孙姗 姚青海 董其克 陈冬梅 丁军 杨培根 李鹏关键词:综合征 急性病 阿托伐他汀 脂类 肝功能试验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患者341例,其中未能实现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者129例为非再通组,经急诊PCI再通者212例为再通组;另选择非冠心病者36例为对照组。以校正的T波顶点至终点时间(Tp e/c,Tp-e/RR^(1/2))作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量化指标。比较正常者与STEMI患者、再通组与非再通组的Tp-e/c值:以及影响急诊PCI术后Tp-e/c下降幅度的相关因素。结果非再通组Tp-e/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在入院即刻、第2、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不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在术后即刻、第2、3天Tp-e/c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Tp-e/c下降幅度与ST段回落程度、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独立正相关(r=0.381,r=0.238,r=0.201,r=0.147,P<0.01),与LVEF、Killip分级呈独立负相关(r=-0.1 98,P<0.01;r=-0.1 62,P<0.05)。结论急诊PCI能有效降低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该效果与不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无关,而与ST回落程度、心肌标记物水平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有关。 姚青海 吴尚勤 孙姗 杨琦 程爱娟关键词:肌酸激酶 心性 肌钙蛋白I 起搏器心房阈值管理的安全性及准确性 目的探讨 EnPulse 起搏器心房阈值管理功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安置 EnPulse 起搏器患者 10名,植入后6个月采用手动方法测量心房起搏阈值,并与心房阈值管理所测心房阈值进行比较。结果 陈冬梅 陈炳伟 吴尚勤 孙姗文献传递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与随访 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特点。方法 对 3 6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者右侧旁道多于左侧 ,旁道消融成功率 10 0 % ,2例患者术后仍有阵发心房颤动。结论 导管消融术 (RF CA)是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首选疗法 。 信庭文 许静 孙姗关键词:预激综合征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感染布鲁氏菌一例 被引量:1 2021年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1,2]。虽有少数文献[3-5]曾报道布鲁氏菌导致起搏器相关感染的病例,但该菌引起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感染情况罕见。本文以1例ICD植入术后感染布鲁氏菌为例,就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英硕 李鹏 程爱娟 杨培根 张志远 马燕燕 孙姗关键词: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布鲁氏菌 AMI行直接与择期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比较 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对比直接与择期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术后心肌功能的恢复。方法 63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4例行择期PTCA加STENT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B组19例行直接PTCA加STENT术。术中分别应用CAG(冠状动脉造影术)定位IRA(梗塞相关动脉),多导心电生理仪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予以相应的处理。术后10~20d两组病人均做超声心动图,对比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以评价心肌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1)首次CAG显示A组IRA51支,其中左前降支(LAD)29支,右冠状动脉(RCA)15支,左回旋支(LCX)7支;B组IRA 24支,其中LAD 13支,RCA 7支,LCX 4支。两组冠状动脉分支梗塞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A B两组行PTCA加STENT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为25%(11/44),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14%(6/44);B组为79%(15/19),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53%(10/19)。两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心室颤动发生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室颤动病人行电除颤后均转复为窦性心率。(3)病人住院10~20d,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达到或超过60%者。A组为64%(28例),B组为89%(17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王瑞莹 许静 吴尚琴 孙姗 付乃宽 信庭文 王惠中 李鹏 曹月娟关键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AMI PTCA 他汀类药物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 2011年 随着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全面发展,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住院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致病因素。目前,对于CIN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姚青海 吴尚勤 孙姗 程爱娟 董国峰关键词:降血脂药 肾病 肾功能不全 一氧化氮合酶 小剂量卡维地洛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了小剂量卡维地洛(12.5mg/d)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将病例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n=42)和下壁心肌梗死组(n=18), 均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48... 吴尚勤 孙姗 陈炳伟文献传递 ABCA1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启动子-14bp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冠心病发生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将22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设为冠心病组,同一地区造影排除冠心病者200例设为对照组,PCR法检测ABCA1基因-14bp位点SNP并进行分析,酶法测定血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直接一步法测定血脂蛋白水平。结果:ABCA1基因-14bp位点多态性有CC、CT和TT型。全部检测人群中CC型占42.99%,CT型占51.64%,TT型占5.37%。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CC、CT、TT共3种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30,P>0.05);2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HDL-C水平低于非携带者(t=3.416,P<0.05)。结论:AB-CA1基因-14bp位点多态性在有无冠心病患者中无差异,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HDL-C水平降低。 程爱娟 毛用敏 崔让庄 吴尚勤 孙姗关键词:ATP结合匣式转运子 基因 基因频率 冠心病 脂类 心室自动阈值夺获自动模式转换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观察(附20例报告) 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介绍自动阈值夺获(Autocapture)自动模式转换(Automatic Mode Switch)双腔起搏器测试及随访。方法:20例患者,肥厚梗阻型心肌病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9例,病窦10例其中阵发房颤(AF)5例。植入Affinity DC 5230起搏器,植入手术同普通DDD,术中及随访测试起搏阈值,阻抗,输出电压,刺激除极波(ER),极化电位。结果:除1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外,余19例患者自动阈值夺获(其中5例阵发AF患者开启自动模式转换),术中或术后3天均开启,随访6个月工作良好。结论: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及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安全节能,使用寿命长,模式自动转换功能尤适用于伴阵发AF的慢-快综合征患者。 付乃宽 许静 信庭文 吴尚勤 孙姗 王惠中 梁爽霖关键词:人工起搏器 心脏传导阻滞 病窦综合征 双腔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