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素文

作品数:20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肺
  • 8篇心肺复苏
  • 3篇通气
  • 3篇骤停
  • 2篇对氧磷
  • 2篇对氧磷酶
  • 2篇心脏
  • 2篇心脏骤
  • 2篇心脏骤停
  • 2篇血管
  • 2篇医务
  • 2篇医务人员
  • 2篇预后
  • 2篇源性
  • 2篇致死
  • 2篇衰竭
  • 2篇抢救
  • 2篇综合征
  • 2篇文献复习
  • 2篇无创通气

机构

  • 20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肝胆疾...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作者

  • 20篇姜素文
  • 14篇吴霄迪
  • 5篇尹彦斌
  • 5篇韩振坤
  • 3篇陆宏达
  • 2篇李琦
  • 2篇高文卿
  • 2篇张伟
  • 2篇李雁平
  • 2篇张独佾
  • 1篇董颖
  • 1篇刘颖琪
  • 1篇王海云
  • 1篇韩涛
  • 1篇刘崇新
  • 1篇李彤
  • 1篇傅宝琴
  • 1篇高洁
  • 1篇曾宪珠
  • 1篇杨晶

传媒

  • 5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天津护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天津药学
  • 1篇开卷有益(求...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肺复苏预后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近年来,人们受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是冠状动脉硬化对心血管的威胁很大,占80%以上。从国内外两个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突发心脏骤停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很有可能会被危及,其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就是心肺复苏。通过总结影响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预后的因素,对于今后开展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的发病率、心肺复苏的质量和心肺复苏后的临床处理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心肺复苏的预后产生影响。文章对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为了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恢复部分神经功能。
陆宏达吴霄迪姜素文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骤停发病原因预后效果影响因素生存率
对氧磷酶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制备对氧磷酶1(PON1)脂质体,观察普通PON1脂质体(L-PON1)与经聚乙二醇修饰的PON1长循环脂质体(PEG-PON1-LCL)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兔L-PON1和PEG-PON1-LCL,测定其包封率、粒径和表面电位,并评价其稳定性.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静脉注射PON1、L-PON1和PEG-PON1-LCL 700 U/kg.采用乙酸苯酯法测定大鼠血清PON1活性,以注射后不同时间点PON1活性与注射前PON1活性差值作为外源性PON1活性值,并绘制酶活性-时间曲线;用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及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L-PON1和PEG-PON1-LCL两种脂质体的包封率均〉85%,平均粒径为126 nm左右,Zeta电位为-14.35 mV;避光保存2周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脂质体稳定性较好,制剂学性质基本稳定.与单纯注射PON1比较,注射L-PON1或PEG-PON1-LCL两种脂质体后,大鼠体内酶活性明显提高,半衰期明显延长〔分布半衰期(T1/2α,h):0.142±0.018、0.147±0.021比0.126±0.022,清除半衰期(T1/2β,h):3.877±1.010、4.520±1.117比1.226±0.422〕,酶活性-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0-24 h的AUC(AUC0-24,U·h^-1·L^-1):499.305±64.710、563.576±70.450比18.053±2.190,注射即刻至酶活性消失的AUC(AUC0 -∞,U·h^-1·L^-1):516.256±60.940、587.801±76.210比21.044±3.250〕,表观分布容积(Vd)和清除率(CL)明显降低〔Vd(L):0.140±0.065、0.144±0.064比0.493±0.032,CL(L/h): 0.039±0.008、0.034±0.006比0.952±0.082,均P〈0.05〕;但两种脂质体间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PON1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且稳定性好;两种PON1脂质体均提高了PON1的体内活性,同时改变了PON1的药代动力学,从而延长了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弥补了PON1在体内半衰期短的缺点.
韩振坤姜素文付宝琴赵敏
关键词: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药代动力学包封率蛋白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早期治疗的价值
2006年
姜素文张静曾宪珠
关键词:正压呼吸血气分析心率
无创通气面罩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无创通气面罩固定装置,包括枕后固定板和辅助固定件,枕后固定板包括固定底座和接触层,固定底座上设置有接触层,固定底座上设有多个放置空腔,放置空腔内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与发条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发条弹簧的另一端设...
姜素文吴霄迪
文献传递
公众心肺复苏同质化培训师资团队的构建与管理
2023年
目的:探讨公众心肺复苏同质化培训师资团队的构建与管理方法,以提高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方法:制定公众心肺复苏同质化培训师资的选拔与管理方案,对新导师进行公众心肺复苏教学能力培训,同质化培训师资团队构建前后对新导师的理论、技能及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入选导师713名。团队构建后导师的心肺复苏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教学能力成绩及试讲教学能力满意率高于构建前(P<0.01)。结论:构建公众心肺复苏同质化培训师资团队,对师资开展规范化的培训及考核,有利于公众心肺复苏技术同质化培训的发展,促进公众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
李雁平罗亮雒雅鑫吴霄迪姜素文李琦黎俊王海云高辉
关键词:心肺复苏非医务人员师资团队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成功抢救84岁心搏骤停患者被引量:11
2017年
传统心肺复苏(STD—CPR)不可避免会造成患者胸部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2013年9月,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LC—CPR)协作组制订了首部《ALC—CPR专家共识》,其中指出,对于存在胸外按压禁忌证如胸廓畸形、血气胸、胸部骨折等是腹部复苏的适应证。本院急诊科在抢救1例心搏骤停(CA)患者时进行胸外按压过程中发生了肋骨骨折,随即采用国内学者王立祥教授发明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进行ALC—CPR.成功抢救了患者的生命,现报告如下。
姜素文傅宝琴韩振坤韩哲赵越吴霄迪
关键词:心肺复苏仪心搏骤停腹部抢救胸外按压
脑出血伴心电图“尖盔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8年
“尖盔征”是心电图上“圆顶-长钉”样改变,其产生可能与胸腹腔内压力改变有关,一旦出现往往提示患者病情危最甚至有心搏骤停风险。现将本科近期收治的1例脑出血合并尖盔征的患者病情变化总结如下。
尹彦斌姜素文吴霄迪
关键词:脑出血
海姆立克急救法
2024年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美国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先生发明的,它的原理是通过压迫上腹部使膈肌突然上升,利用肺部残余气体产生的冲击力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是一种专门抢救急性呼吸道被异物阻塞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的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下面就来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
姜素文
关键词:气管异物残余气体外科医生急性呼吸道
甲型H3N2型流感感染后严重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致死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3
2016年
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ystemiccapillaryleaksyndrome,SCLS)是不同原因引起的毛细血管内皮损害、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造成大量血浆蛋白渗漏至组织间隙,临床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血压性休克及急性肾衰竭等临床综合征。1960年Clarkson等首次报道了这一临床综合征,故也成为Clarkson综合征。
张独佾吴霄迪姜素文张伟侯炜晶
急诊科心肺复苏注册登记及复苏质量录像分析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有效记录心肺复苏(CPR)全过程,分析比较医护人员的复苏表现,查找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进CPR工作提供依据,以提高CPR质量,改善患者存活率。方法采用Utstein模式注册登记和录像方法记录急诊科CPR过程,分析CPR10min内无胸外按压时间,安装机械装置、气管内插管和建立静脉通道需要时间,并对影响复苏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注册登记376例心搏骤停(CA)患者,其中男性248例,女性128例;年龄68(53,78)岁;估计CA至开始复苏时间5.0(0.1,20.0)min,≤5min者189例;CA主要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145例,占38.6%)。230例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初始可电击心律16例(7.0%),其中心室纤颤(室颤)13例(5.7%),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例(1.3%)。146例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初始可电击心律47例(32.2%),其中室颤40例(27.4%),室速7例(4.8%)。机械胸外按压219例(58.2%)。376例患者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186例(49.5%),复苏成功(ROSC维持≥24h)110例(29.3%),住院治疗99例(26.3%),存活出院40例(10.6%)。146例IHCA患者中ROSC89例(61.0%),复苏成功63例(43.2%),住院治疗56例(38.4%),存活出院29例(19.9%)。230例OHCA患者中ROSC89例(38.7%),接受院前CPR65例(28.3%),复苏成功47例(20.4%),住院治疗43例(18.7%),存活出院11例(4.8%)。53例室颤患者中复苏成功37例(69.8%),存活出院25例(47.2%)。②可用于录像分析的有效病例77例,其中OHCA48例,IHCA29例。从患者就诊至安排到抢救床上延迟时间22(0,33)s,CPR10min内无胸外按压时间41(18,90)s,机械CPR安装时间43(31,69)s,气管插管时间59(35,109)s,建立静脉通道时间112(70,165)s。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时间、无胸外按压时间对复苏成�
吴霄迪尹彦斌姜素文杨晶高文卿
关键词: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