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润学

作品数:8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腔
  • 3篇热灌注
  • 3篇热灌注化疗
  • 3篇细胞
  • 3篇化疗
  • 3篇灌注
  • 3篇灌注化疗
  • 3篇腹腔热
  • 3篇腹腔热灌注
  • 3篇腹腔热灌注化...
  • 2篇单抗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化疗治疗
  • 2篇积液

机构

  • 6篇唐山市人民医...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开滦总医院

作者

  • 8篇姜润学
  • 4篇胡万宁
  • 3篇蔡海峰
  • 2篇王建功
  • 2篇孙国贵
  • 2篇王会志
  • 1篇李义慧
  • 1篇刘远廷
  • 1篇孙志国
  • 1篇韩晓晨
  • 1篇杨俊全
  • 1篇肖磊
  • 1篇李军
  • 1篇韩晓晨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纳米炭在腹腔镜下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价纳米炭在腹腔镜下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纳米炭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总数,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及转移淋巴结数目,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注射纳米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且术中黑染淋巴结清晰可辨;试验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25.5±8.78)枚vs.(16.05±4.84)枚],直径≤5 mm淋巴结枚数[(22.6±8.25)枚vs.(13.65±4.62)枚],转移淋巴结枚数[(3.13±4.14)枚vs.(1.35±2.06)枚]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例直肠癌患者术中发现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髂内动脉旁有黑染淋巴结,相应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有肿瘤细胞转移。结论: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对直肠癌淋巴结清扫有指导作用,方法安全、有效。
姜润学蔡海峰胡万宁刘远廷
关键词:纳米炭进展期直肠癌腹腔镜
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整形保乳术3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评价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整形保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二)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60例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行整形保乳术,对照组30例行标准保乳术,比较两组术中切除的乳腺局部标本质量,肿瘤距外科切缘最近的距离,术后患乳美容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切除的乳腺标本量为(71.03±12.92)g vs.(41.53±7.13)g,肿瘤距外科切缘最近的距离为(13.30±2.97)mm vs.(10.63±1.65)mm,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3.33%vs.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切除的乳腺组织量更大、范围更广,而术后患乳美容效果与对照组无差别。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整形保乳术可行、有效。
姜润学蔡海峰胡万宁孙志国
关键词:乳腺癌美容效果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并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DDP)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伴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0例伴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抽出腹腔积液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共分二组,每组40例。DDP组:DDP60mg腹腔热灌注化疗,隔日1次,共3次。p53联合DDP组:腹腔内先注入p53注射液4×1012 VP,再注入DDP60mg腹腔热灌注化疗,隔日1次,共3次。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作用。结果 80例患者均进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p53联合DDP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2.5%和85.0%,与DDP组相比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联合DDP组患者生活质量(QOL)改善者占80%,较DDP组明显提高(P<0.05)。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相关毒副作用不明显。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DDP)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肖磊邢树山郭智珍王建功李义慧张光菊姜润学杨俊全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
BTG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7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5例癌旁组织中BT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TG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43%,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1.43%,P<0.05)。Western blot示喉癌和癌旁组织BTG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17±0.032和0.918±0.081(P<0.05)。BTG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所在部位无关,与肿瘤局部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TG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检测BTG1的表达对喉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润学胡万宁孙国贵王建功韩晓晨
关键词:喉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
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行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贝伐珠单抗+HIPEC组(38例)及常规腹腔内注射化疗组(58例)。两组均联合替吉奥口服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生命质量(QOL)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贝伐珠单抗+HIPEC组血清CEA、CA199水平均低于常规腹腔内注射化疗组[(16±11)ng/ml比(24±14)ng/ml,(39±25)U/ml比(51±26)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2,P=0.004;t=-2.361,P=0.020)。贝伐珠单抗+HIPEC组ORR、DCR、QOL改善率均高于常规腹腔内注射化疗组[63.2%(24/38)比41.4%(24/58),92.1%(35/38)比75.9%(44/58),78.9%(30/38)比53.4%(3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行贝伐珠单抗联合HIPEC治疗安全有效。
王霞姜润学
关键词:胃肿瘤恶性腹腔积液腹腔热灌注化疗
BTG1对喉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背景与目的:在多种细胞中B细胞易位基因1(B-cell translocation gene 1,BTG1)能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及分化。该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BTG1高表达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构建pEGFP-N1-BTG1,培养并转染喉癌Hep-2细胞,分为实验组(转染pEGFP-N1-BTG1的Hep-2细胞)和对照组(转染pEGFP-N1空质粒的Hep-2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BTG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值活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Ⅴ-FITC/PI)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p EGFP-N1-BTG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中BTG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0.921±0.091 vs 0.308±0.04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相比,从第24 h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增值能力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中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0.436±0.023 vs 0.916±0.092,P<0.05),细胞周期的G_0/G_1期细胞比例升高[(85.1±5.2)%vs(63.8±3.1)%,P<0.05)];S期细胞比例降低[(8.3±1.1)%vs(23.1±1.5)%,P<0.05];实验组细胞AnnexinⅤ增多,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10.3±1.1)%vs(2.8±0.3)%,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降低(0.167±0.009 vs 0.834±0.084,P<0.05)。结论:BTG1高表达能明显抑制喉癌Hep-2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凋亡,其可能的机制与BTG1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姜润学胡万宁孙国贵李军韩晓晨蔡海峰
关键词:喉癌增殖凋亡细胞周期
B细胞易位基因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病理参数NSCLC病人BTG1蛋白表达水平,绘制生存曲线分析BTG1与病人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BT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8.4%,BTG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TG1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组(P<0.05);BTG1阳性与阴性病人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BTG1的表达情况对判断NSCLC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BTG1阳性病人预后较好。
王霞姜润学王会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织化学
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并发恶性腹水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并发恶性腹水患者行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唐山弘慈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95例,分为A、B两组,A组35例行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Bevacizumab+HIPEC),B组60例行常规腹腔内注射化疗,两组患者均联合卡培他滨口服化疗。行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缓解率(ORR)、控制率(DCR)、生活质量(QOL)、治疗毒性反应。结果A组比B组血清CEA、CA199水平降低(P<0.01),ORR、DCR、QOL均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并发恶性腹水患者行Bevacizumab+HIPEC可行、有效。
王霞王会志姜润学
关键词:结直肠癌恶性腹水腹腔热灌注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