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涌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克隆
  • 5篇基因
  • 4篇血吸虫
  • 4篇日本血吸虫
  • 4篇吸虫
  • 4篇基因克隆
  • 2篇亚克隆
  • 2篇化粪池
  • 2篇粪便
  • 2篇粪便无害化处...
  • 1篇蛋白
  • 1篇碘放射性同位...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肺炎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异构酶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原核表达载体
  • 1篇原基因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科技公司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池州市第二人...
  • 1篇皖西卫生职业...
  • 1篇皖北煤电集团...

作者

  • 13篇姚涌
  • 9篇汪学龙
  • 3篇沈继龙
  • 2篇蒋猛
  • 2篇操基玉
  • 2篇江宝玲
  • 2篇张婧
  • 2篇蒋作君
  • 1篇金敖兴
  • 1篇金问森
  • 1篇陈霁明
  • 1篇王谋江
  • 1篇储德勇
  • 1篇朱健生
  • 1篇沈际佳
  • 1篇徐师国
  • 1篇刘晓静
  • 1篇徐生新
  • 1篇季其仁
  • 1篇包怀恩

传媒

  • 4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动凝集法检测3557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的实验室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MP)总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来检测3557份血清MP总抗体。结果2007年检测1801例血清,阳性为105例,阳性率为5.83%;2008年检测1756例血清,阳性为120例,阳性率为6.83%;两年的总阳性率为6.3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分析被动凝集法阳性结果偏低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为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蒋猛姚涌
关键词:被动凝集法肺炎支原体抗体
猪囊尾蚴抗原基因6H的克隆、表达及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抗原6H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然后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亚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观察表达结果。结果用PCR法扩增出一条大小约774bp的特异性片段,克隆质粒PMD-18T-6H和原核表达质粒PET-28a-6H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和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可见一条约33kDa大小的融合蛋白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可与猪囊尾蚴病人血清起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抗原6H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及鉴定,为进一步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汪秀琴包怀恩沈继龙姚涌
关键词:寄生虫病抗原基因克隆
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2004年
目的 克隆和鉴定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 (SjT PI)编码基因 ,为寻找血吸虫病的候选疫苗联合应用打基础。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 ,抽提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 ,用RT PCR法从中扩增出SjTPI基因编码序列 ,将其克隆入pGEM T载体 ,用双酶切、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RT PCR法从成虫总RNA中扩增出大小为 75 9bpSjTPI基因编码序列 ,重组质粒 pGEM SjT PI经双酶切、PCR扩增 ,均可获得一条与RT 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 ,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具有一个长度为 75 9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 ,与日本血吸虫 (菲律宾株 )和曼氏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核苷酸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分别为 99%和88% )。结论 该实验成功地克隆了SjTPI编码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汪学龙沈继龙姚涌江宝玲蒋作君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编码基因克隆基因序列
日本血吸虫P7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克隆、分析日本血吸虫p7蛋白(Sj P7)基因,为研究该基因编码蛋白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及预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中用PCR法体外扩增出Sj P7蛋白基因,通过与线性克降载体pGEM-T连接,经进行酶切和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和分析。结果 PCR法扩增出了一个大小约423bp左右的DNA片断,将重组质粒pGEM-T-Sj P7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均能得到一个大小与PCR扩增产物一致的插入片断,对插入片断的测序结果表明,Si P7具有一个长度为423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4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0 kDa,与GenBank收录(编号为EU121231)的Sj P7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100%)。结论本文验成功地克隆了Si p7编码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刘晓静刘晓静余宏余宏姚涌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基因克隆
重组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rSj-TPM)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寻找新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方法以rSj-TPM每鼠50μg/100μl、100μg/100μl和200μg/100μl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尾蚴攻击模型小鼠,计算减虫率、减卵率,观察它们的抗血吸虫感染作用;病例切片观察肝脏组织中肉芽肿的变化。结果用重组Sj-TPM免疫BALB/c小鼠,1、2及3组诱导的减虫率分别为27.1%、32.1%和35.2%;1、2及3组诱导的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34.2%、39.29%和43.66%,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经X^2检验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病理可见重组Sj-TPM组小鼠肝脏表面较光滑,质地较软,色泽略带暗红色,隐约可见少量灰白色小点,虫卵结节较少;生理盐水组小鼠肝组织中可见大量的虫卵肉芽肿形成,肉芽肿体积较大,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较多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陈多玲张婧姚涌汪学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学
三瓮式化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李乃林操基玉郭国伟汪学龙姚涌邵进张伟冯琳
关键词:粪便无害化处理化粪池介水传染病副伤寒杆菌污染水体霍乱弧菌
抗真菌药敏试验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ROSCO纸片法和NCCLS纸片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比研究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ROSCO纸片法和NCCLS纸片法。方法采用前述3种方法,检测105株白色假丝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依曲康唑、两性霉素、氟胞嘧啶的敏感性。结果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ROSCO纸片法和NCCLS纸片法用于检测白色假丝酵母样真菌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复性。结论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和ROSCO纸片法可以作为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陈霁明姚涌汪学龙
关键词:药敏试验微量法真菌
弓形虫组蛋白H3.3编码基因的亚克隆及序列分析
2003年
目的克隆弓形虫组蛋白H3.3(Tg H3.3)的编码基因,以研究其在弓形虫病免疫诊断及免疫预防上的作用。方法以弓形虫总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链,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扩增弓形虫组蛋白H3.3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并用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扩增出一条约411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重组质粒的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均获得了一条与RT-PCR扩增的大小相同条带,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其具有411bp的开放阅读框。结论成功构建了弓形虫组蛋白H3.3重组pGEM-T克隆载体,并完成了序列测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朱健生汪学龙沈继龙姚涌江宝玲
关键词:弓形虫组蛋白亚克隆
均衡的脱氧核苷增强^(125)I-UdR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均衡的脱氧核苷混合物(AUCG)对5-^(125)I-2′-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杀伤效应的增强作用及机制。方法在鼠 C6神经胶质瘤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5)I-UdR(74 kBq/ml)及不同浓度的 AUCG,依据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计算在 AUCG 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的细胞存活分数(SF),并通过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TEM)及 DNA 凝胶电泳观察 AUCG 增强作用的结果。结果不同 AUCG 浓度的各实验组 SF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 AUCG 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之间的 SF 逐渐下降。与低浓度组(AUCG≤20 μmol/L)比较,各高浓度组(AUCG≥50 μmol/L)的细胞存活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 AUCG 对^(125)I-UdR 的增强作用与时间呈正相关,SF 随着AUCG(30 μmol/L)的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通过 TEM 可观察到细胞凋亡小体形成,凝胶电泳结果呈现 DNA 梯度条带,提示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结论 AUCG 能够增强^(125)I-UdR 对 C6细胞的杀伤效应,并促进细胞凋亡的增加。
金问森季其仁姚涌徐生新徐师国金敖兴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碘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疗法
肿瘤标志物CA19-9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CA19-9测定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40例正常对照以及经明确诊断的2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A19-9检测。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含量和阳性率为215.27±147.47U.ml-1和87.9%,肝癌为201.5±165 U.ml-1和60%,胃癌为125±85 U.ml-1和45%,肠癌为247.5±217.5 U.ml-1和61%,慢性肝炎为14.9±9.9 U.ml-1,慢性胃炎为16.1±9.3 U.ml-1,正常人为14.2±8.3 U.ml-1。恶性肿瘤组血清CA19-9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疾病组血清CA19-9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血清CA19-9分别与良性疾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A19-9是诊断胰腺癌、肝癌、胃癌和肠癌的一项特异性较高、敏感度较强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临床参考指标。
蒋猛姚涌
关键词:CA19-9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