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丹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美学
  • 2篇心理
  • 2篇心理意义
  • 2篇设计美
  • 2篇设计美学
  • 2篇周易
  • 2篇立象
  • 2篇立象以尽意
  • 2篇美学内涵
  • 2篇尽意
  • 1篇新语
  • 1篇心理过程
  • 1篇性恶
  • 1篇虚静
  • 1篇虚静说
  • 1篇玄学
  • 1篇玄学思潮
  • 1篇意蕴
  • 1篇音乐
  • 1篇音乐美学

机构

  • 12篇山东工艺美术...
  • 7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3篇姚丹

传媒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美与时代(创...
  • 2篇科教文汇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山东艺术
  • 1篇中国文化论衡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2008年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姚丹
关键词:性恶
论“大巧若拙”的美学内涵被引量:3
2015年
"大巧若拙"是老子为了论证道的自然无为而列举的一个例证。自老子提出"大巧若拙"后,"巧拙"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组相对的重要范畴。"大巧"的实现,正是一种审美和艺术的境界,它具有自然天成、本色纯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一种超越人工技巧、达到天然的创作观,蕴含着一种天人一体的自由境界,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大巧若拙"的思想,对于设计领域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姚丹
关键词:大巧若拙
城市环保主义中美学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使人性的几个对立的方面——个人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现代性与历史性等都得到尊重,做到功能与审美的统一,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理论热点。为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外几位有影响的学者,就我们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传统山水美学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文化与艺术创造、城市环保主义中美学的作用、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等议题畅述己见,以促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齐藤百合子姚丹
关键词:环保主义城市美学环保法律法律课公民权
《周易》之“象”论的设计美学内涵被引量:3
2015年
"象"是《周易》的核心概念,《周易》把"象"与制器联系起来,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相关命题:观物取象、制器尚象和立象以尽意。它们蕴含了丰富的设计美学内涵:观物取象体现了一种系统设计和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制器尚象蕴含着模仿自然和遵循自然规律的设计原则;"立象以尽意"与古代器物设计的象形寓意是相通的,是中国古代设计美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姚丹
关键词:周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
当代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反思被引量:1
2015年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思想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的90年代。研究的内容横跨人类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基础是少数民族美学文献和不多的资料,研究重点为民族风情、民族艺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自21世纪起,研究内容从横向发展转向了纵深,艺术人类学也介入到了该研究范畴,并且研究领域也予以了扩大,多民族的研究越来越热门,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姚丹
关键词:少数民族美学
论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
姚丹
关键词:虚静审美静观
周易的生命哲学及其对中国古代设计美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周易》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源头,蕴含着"天地之大德曰生"、"一阴一阳之谓道"、"二气感应以相与"等重要命题,其核心思想是把整个宇宙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生生之"气"为宇宙的本源,阴阳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推动宇宙的变化发展。在这种生命哲学的影响下,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注重比象天地,崇尚阴阳和谐、阳尊阴卑,并且追求与生命精神相应的飞动之美、韵律之美。
姚丹
关键词:周易生命哲学设计美学
立象以尽意——中国古代设计的象征思维
2019年
一、"立象以尽意"的内涵"立象以尽意"源自《周易·系辞上传》:"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1]这段话阐明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言"原义为卦爻辞,"象"指卦象,意指圣人对天地万物以及宇宙人生规律的理悟.
姚丹
关键词:立象以尽意生殖崇拜
论宗炳“澄怀味象”的审美心理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澄怀味象"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美学命题。它主张审美主体以超世俗、超功利的心胸品味、体验审美对象,进而把握审美对象的本体和生命——道。澄怀是实现审美观照的前提,味象即审美体验,澄怀味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心物交融的审美心理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艺术创作及艺术欣赏中审美心态的变化流程,具有丰富的审美心理意义。
姚丹
关键词:澄怀味象心理意义宗炳《画山水序》审美心理过程美学命题
论老子“有”“无”的美学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老子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就是道论。而与道密切相关的就是"有""无"问题。老子论"有"、"无"可分为两个层面:道体的有无和现象界的有无。其中,包含三个重要的观点,即有无统一、有无相生和有生于无。它一方面阐明了有无的相生与统一,成为中国古典美学虚实说的源头;另一方面又以虚无为本,对中国艺术创作中崇尚虚境的审美理想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为了实现对"虚无"的道的体悟观照,老子提出涤除玄览,也是后世主张虚静的审美心胸理论的源头,因而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姚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