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菡

作品数:22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病毒
  • 4篇荧光
  • 4篇生物安全
  • 4篇组合物
  • 4篇虫媒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实验室生物
  • 3篇实验室生物安...
  • 3篇流感
  • 3篇节肢动物
  • 3篇虫媒传染病
  • 2篇毒力
  • 2篇疫苗
  • 2篇实验室
  • 2篇突变体
  • 2篇尿囊
  • 2篇尿囊液
  • 2篇流感病毒
  • 2篇流感病毒分离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海南省疾病预...
  • 2篇军事科学院
  • 2篇广州海关技术...
  • 2篇上海科源电子...
  • 2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东出入境检...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预防医学科学...
  • 1篇美国德州大学
  • 1篇中国合格评定...

作者

  • 22篇夏菡
  • 16篇袁志明
  • 3篇李天宪
  • 3篇唐霜
  • 3篇张忠
  • 2篇何昌华
  • 2篇黄弋
  • 2篇范兆军
  • 2篇韩谦
  • 1篇宋冬林
  • 1篇王环宇
  • 1篇何晓斌
  • 1篇寇铮
  • 1篇王荣
  • 1篇王荣
  • 1篇邓菲
  • 1篇刘红
  • 1篇单超
  • 1篇危宏平
  • 1篇刘起勇

传媒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暖通空调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ya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突变体、其表达载体和载体组合物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ya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突变体、其表达载体和载体组合物及应用。所述Oya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将野生型RN...
夏菡王静林熊国典王飞袁志明
美国CDC《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第6版)中虫媒病毒生物安全名录简介被引量:2
2022年
近年来,新发和再现虫媒病毒病频发,给虫媒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从虫媒病毒生物安全背景、等级划分依据、分类概况及风险评估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美国CDC发布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第6版)中的虫媒病毒生物安全名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护实验室人员生命健康提供指导和建议,并可望为虫媒传染病防控机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政策和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夏菡袁志明
关键词:虫媒病毒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一种提高禽流感病毒分离率的鸡胚胚体分离方法
一种提高禽流感病毒分离率的鸡胚胚体分离方法属病毒的分离接种技术领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收获样品接种鸡胚的尿囊液、胚体,混合研磨,2500~4500rpm离心10~20min;取上清,继续尿囊腔途径盲传,接种样品0.1~0...
唐霜张忠夏菡范兆军李天宪
文献传递
20世纪80年代华中地区H7N8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
2010年
对1985年从湖北家禽分离的禽流感毒株A/duck/Hubei/216/1985/H7N8进行了分子特征和致病性研究.A/duck/Hubei/216/1985/H7N8的HA蛋白在HA1和HA2连接处,含有连续多碱性氨基酸(-PEIPKGRG-),为低致病性分子特征,而且其M,NP,NS,PA和PB2基因的宿主相关氨基酸位点与H5N1病毒相似.进化分析结果显示,A/duck/Hubei/216/1985/H7N8的M,NS和PB2基因与Gs/Guangdong/1996/H5N1亲缘关系较为紧密,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致病性Gs/Guangdong/1996/H5N1毒株的部分内部基因在华中地区流行.动物感染实验结果显示,A/duck/Hubei/216/1985/H7N8对鸡和小鼠为低致病性,与HA基因的分子特征相一致.
杨佳琳夏菡赵九如何晓斌潘丽敏唐霜张忠寇铮李天宪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5N1
东南亚十二节段双链RNA病毒的分子进化及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东南亚十二节段双链RNA病毒(South-East Asian dodeca RNA viruses,Seadornavirus)的分子进化规律及遗传差异。方法基于Seadornavirus衣壳蛋白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系统进化、理化性质、抗原表位预测以及三级结构和表面电荷分布的分析。结果Seadornavirus的最近共同祖先大约于2359年前,分为3个进化簇,其进化时间分别为约距今1338、499、253年前,其平均核苷酸替换率为3.6×10-4n/s/y。Seadornavirus 3种病毒之间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31.3%~100%(μ=68.0%)和11.9%~100%(μ=56.0%)。理化性质和抗原表位分析显示,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衣壳蛋白为酸性疏水性蛋白质,存在6个B细胞表位和2个Th抗原表位,而辽宁病毒(Liaoning virus,LNV)和卡迪皮诺病毒(Kadipiro virus,KDV)为碱性亲水性蛋白质,分别存在3和5个B细胞抗原表位,其中LNV仅有1个Th抗原表位,KDV病毒则不存在。三级结构以及蛋白表面电荷分析显示,Seadornavirus的α螺旋和β折叠各不相同,并且BAV有2个明显的带正电荷区域和2个带负电荷的区域,LNV只有1个带正电荷区域,KDV则有2个带正电荷区域。结论Seadornavirus进化速率快,并且其基因组、衣壳蛋白抗原表位、理化性质、三级结构等具有较大的差异。
张珺赵秋霞王家辉夏菡王纪衡张建明庄莹刘红丁忠峰
关键词:版纳病毒
NanoLuc标记的重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及其初步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为了构建可分泌表达NanoLuc荧光素酶的重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并探讨其用于抗病毒药物高通量快速初筛的可行性。方法将NanoLuc基因与CCHFVM节段上的mucin编码框融合,拯救重组病毒,并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评估Furin抑制剂在体外对重组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成功获得可分泌表达NanoLuc荧光素酶的重组CCHFV(rCCHFV_mucin_NLuc),且在感染细胞上清中,表示NanoLuc活性的相对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RLU)与病毒半数组织感染剂量(TCID50)呈显著正相关性(cor=0.998,P=0.001)。10μmol/L浓度下,Furin抑制剂处理后1~3d感染细胞上清中NanoLuc荧光素酶活力与利巴韦林处理组无明显差异(P>0.1),但第4天Furin抑制剂处理组上清中RLU值显著高于利巴韦林处理组(P=0.001),且与未处理病毒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1)。结论成功构建1株NanoLuc标记的rCCHFV并可用于抗病毒药物的体外快速初筛。
夏菡袁志明Dennis Bente
关键词:荧光素酶抗病毒药物
一种用于蚊虫感染相关操作的生物安全隔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安全隔离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蚊虫感染相关操作的生物安全隔离装置,包括矩形底板。该专业用于蚊虫感染相关操作的生物安全隔离装置,通过相对的两个侧板上设置两对纱网袖套,便于该实验操作者进行双人协同作业...
夏菡王飞杨辞寒吴群袁志明
美国节肢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标准的分级与分类被引量:1
2023年
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蜱传脑炎等,是以吸血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每年在我国乃至全球均有不同程度的暴发和流行,给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梳理和对比分析了美国节肢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相关标准。重点阐述了节肢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与分类,包括不同级别实验室工艺布局要点、通风空调方案、废弃物处理及排水等措施的主要要求,以期对我国节肢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标准制定和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
梁磊夏菡赵四清高玉伟赵彤言孙岩松王荣崔磊王燕芹李明陈珣珣
关键词:节肢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反向遗传学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正内罗病毒(CCHFV)是引发烈性传染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病原体。由于CCHFV基因组为3节段负链RNA,且最大的节段长达12 kb,操作难度极大,因此其反向遗传学系统的发展较为缓慢,直至2015年才成功构建了基于质粒的全病毒拯救系统。本文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正内罗病毒反向遗传学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做简要综述。
任南洁赵路袁志明夏菡
美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体系及其启示被引量:19
2019年
当前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对烈性传染病的研究及防控,我国计划至2025年建成5~7个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并实现每个省至少设有一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目标,用于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全面和完善的生物安全培训体系是有效防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并确保实验室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美国拥有数十年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和运行的历史,在人员标准化培训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本文介绍了美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体系的启示。
夏菡黄弋马海霞宋冬林袁志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