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呼楠

作品数:25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地震
  • 6篇地壳
  • 5篇断裂带
  • 5篇裂带
  • 5篇S波
  • 5篇S波分裂
  • 4篇地震前
  • 4篇震前
  • 4篇小江断裂
  • 4篇小江断裂带
  • 3篇地震前后
  • 3篇地震学
  • 3篇地震学研究
  • 3篇滇东南
  • 3篇东北缘
  • 3篇东南
  • 3篇断裂活动性
  • 3篇震相
  • 3篇山前断裂
  • 3篇青藏高原

机构

  • 19篇陕西省地震局
  • 11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25篇呼楠
  • 6篇韩竹军
  • 5篇李永华
  • 5篇徐良鑫
  • 4篇王莹
  • 3篇刘春
  • 3篇马世虎
  • 3篇邱玉荣
  • 3篇刘盼
  • 2篇卞菊梅
  • 2篇董绍鹏
  • 2篇谭锡斌
  • 2篇袁仁茂
  • 2篇段蕊
  • 1篇石富强
  • 1篇田勤虎
  • 1篇谢迪菲
  • 1篇龙锋
  • 1篇杨帆
  • 1篇祁玉萍

传媒

  • 4篇地震地质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高原地震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2018年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6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
2019年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以下简称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12月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附近ML≥1.5级地震的震相报告,分别计算了震中附近的平均波速比和岷县地震台(距离震中约21km)的单台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波速比出现典型的异常形态,主要表现为2011年以来,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2013年前后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震之后,波速比变化平稳。
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
关键词:波速比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
2019年
地震波速及波速比研究一直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部分中强震前存在波速比异常,通常表现为地震前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主震。因此,研究某一范围内波速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以发现研究区域下方地壳介质物性的变化,对判断未来可能的中强地震震源区会有所帮助。
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
关键词:波速比异常地震前地震波速地壳介质
骊山山前断裂西段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研究
众多研究实例表明,受构造运动强度衰减和后期地表过程改造的影响,活动断裂尾端地表附近的断裂形迹和活动性等特征明显减弱(Aki, 1989;邓起东,张培震, 1995;丁国瑜, 1990;冉勇康等,2014;冉勇康,汪一鹏,...
徐良鑫卞菊梅呼楠段蕊
关键词:断裂活动性晚更新世以来
骊山山前断裂西段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研究
徐良鑫卞菊梅呼楠段蕊
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与动力学含义
韩竹军呼楠
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现今地震活动特征
2024年
文中基于中国测震台网统一地震编目网2010年1月—2020年6月的正式地震观测报告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的最优一维速度结构,并矫正了初始震源位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地震精定位工作,结合汶川MS80地震早期余震精定位结果和震源机制解资料综合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现今的地震活动特征。结果显示:南坝地区(S区)小地震平行于主破裂带分布;中段(M区)小地震偏离主破裂带分布,在两侧分别形成了丛集区M2和M3;北段青川附近(N区)地震沿主破裂带和青川断裂密集分布(N1区),地震活动强度较大,且沿主破裂带与青川断裂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有所不同。推测研究区南端S区的小地震空间分布延续了汶川地震主破裂的特征;北端N区汶川地震破裂受到宁强—勉县一带上地壳高速体的阻挡,地表破裂带消失,应力向深部传导,对青川断裂运动的触发作用明显。综上分析认为,先存断层、新生破裂与主破裂共同作用导致了龙门山北东段现今地震活动复杂的空间特征,暗示了汶川地震后应力传递和调整过程的空间不均匀性,这可能与北段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关。
呼楠呼楠龙锋王莹
关键词:重定位地震空间分布断层相互作用
中国大陆强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增强统计特征分析
2024年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大陆大震前普遍存在地震活动增强现象,33个震例中有21个震例存在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占比达64%;②西部地区大多数震例的地震活动增强空间范围表现为中间尺度或构造尺度,且主震震级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增强;③西部地区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增强的概率高于东部地区,前兆地震活动增强的平均震级较大,发生大震(M>7.0)的概率增大;④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增强的时间尺度与震级成正比,而东部地区随着震级增大,更可能出现中期到中短期的地震活动增强异常;⑤多数西部地区震例在震前出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增强叠加的现象;⑥川滇菱形地块的强震前均出现了中长期尺度的地震条带交会现象、不同空间尺度的地震空区以及中短期尺度的中小震活动增强现象,并且对大震地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巴颜喀拉东边界与北、西及南边界大震前存在显著的不同地震活动增强特征,震前未出现中强地震围空的现象。
呼楠石富强石富强刘洁季灵运王光明祁玉萍郭蕾
关键词:统计特征活动地块
西安台远震震相特征总结
2017年
目前,全世界每天有数万个地震台在采集地震数据,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地震数据的日常分析工作变得方便快捷,但计算机技术还不能完全代替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在地震图解释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在震相判别过程中计算机分析和常规的目测分析之间互相补充.由于地震具有原地复发的特点,因此,使得同一台站记录到的发震地点有着很高的重复率,尤其是负责长期监测的台站,在地震判定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分析经验.
呼楠刘盼马世虎
关键词:震相特征地震数据远震计算机分析发震地点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
呼楠韩竹军
文献传递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是指位于川滇块体东南缘的三条弧型断裂,具体包括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和红河断裂带,三条断裂总体走向为NW至NWW向,由北向南依次排布;三条断裂在平面上呈弧形伸展,弧顶凸向SW,故被称为滇东南弧形构造带,...
呼楠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