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振

作品数:77 被引量:1,548H指数:23
供职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8篇农业
  • 17篇农民
  • 16篇合作社
  • 10篇农业机械
  • 10篇农业机械化
  • 10篇专业合作社
  • 10篇机械化
  • 9篇农村
  • 8篇联合社
  • 7篇农机
  • 7篇农业现代化
  • 6篇农民合作
  • 6篇农民合作社
  • 6篇农民专业
  • 6篇农民专业合作
  • 6篇农民专业合作...
  • 6篇补贴
  • 4篇新型农业
  • 4篇社会化服务
  • 4篇实证

机构

  • 50篇中国人民大学
  • 18篇宏观经济研究...
  • 15篇国家发展和改...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 1篇农业农村部规...

作者

  • 69篇周振
  • 34篇孔祥智
  • 6篇牛立腾
  • 5篇钟真
  • 5篇张义博
  • 5篇张琛
  • 4篇路玉彬
  • 3篇兰春玉
  • 3篇蓝海涛
  • 3篇谭智心
  • 3篇涂圣伟
  • 2篇高强
  • 2篇蓝海涛
  • 2篇穆娜娜
  • 2篇王为农
  • 2篇崔嵩
  • 1篇伍振军
  • 1篇姚柳杨
  • 1篇朱乾宇
  • 1篇马庆超

传媒

  • 4篇改革
  • 4篇中国物价
  • 4篇中国发展观察
  • 3篇经济纵横
  • 3篇农业经济问题
  • 3篇中国软科学
  • 3篇农村经济
  • 2篇农业技术经济
  • 2篇宏观经济研究
  • 2篇中国农村观察
  • 2篇中国经贸导刊
  • 2篇管理世界
  • 2篇中国农民合作...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商业时代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4篇2015
  • 19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统分结合新形式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实现--基于河南省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本文从一个农民合作社实践出发,提出了对象合作社为何能在当前"地价上升、粮价低迷"时期仍能保持经营规模不缩减、经营绩效不下滑的问题.为此,本文剖析了对象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主营业务以及关键制度设计,研究结论表明:合作社规模经...
张琛周振安旭孔祥智
关键词:农业规模化经营
盈余分配方式对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为例被引量:51
2015年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仁发农机合作社这一案例的剖析,揭示了盈余分配方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绩效的重要性生。研究表明:仁发农机合作社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从弱到强"蜕变的最根本原因是它完善了内部盈余分配方式。该合作社改革后的盈余分配方式使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的贡献在盈余分配中都得到了体现,激励了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投入,从而促进了合作社经营规模的扩张。案例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有效的盈余分配方式应当给予有贡献的所有要素合理的激励,例如赋予要素剩余索取权。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含义: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道路上,促进盈余分配方式的完善应成为国家规范合作社制度建设的重要取向。
周振孔祥智
关键词:绩效剩余索取权农机合作社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业现代化被引量:3
2015年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新世纪以来的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指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所谓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农村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掌握农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潜力,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要求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钟真周振
关键词: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家庭经营收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效益
新时代我国城乡要素配置改革:实践成效、理论逻辑和未来展望被引量:7
2023年
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是促进乡村内生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新时代以来,聚焦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关键发展要素,我国深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市场化推进土地要素改革,健全金融、财政支农体制机制,特别是推动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大量向农村流动,改变了过去要素由乡到城单向流动的格局,优化了城乡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我国城乡要素配置改革可概括为盘活、流动、保护、公平四个关键词,盘活即推动更多要素参与市场交易,流动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梗阻,保护即赋权与强化产权强度,公平即推动实现区域要素禀赋均衡。我国城乡要素配置改革既有着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体现了中国特色,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深邃理论内涵。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宏伟目标,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盘活、流动、保护、公平的改革方向,持续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周振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新世纪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1
2013年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了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框架。本文在分析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背景的基础上,梳理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立财政支农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农民与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八大政策关注重点,并对十年"三农"发展成效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中国未来的农业政策将着力于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以及在促进"四化同步"前提下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孔祥智郑力文周振
关键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收入粮食安全
农业机械化对中国粮食增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实证研究了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较以往文献不同的是,本文选择了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作为机械化衡量指标。这个指标比以往文献选取的农机总动力更为直观,更能准确表达农业机械化实况。通过构建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表明:以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机械化衡量指标时,2004-2013年间农业机械化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度为8.73%;以机耕、机播、机收三者乘积为机械化衡量指标时,同时期内机械化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度达9.62%。
周振穆娜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粮食产量农业现代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项政策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研究表明:2004年至2012年间,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边际效应至少为0.000087,即同时期内平均每个省市区每增加1亿元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单位100)将增加0.87。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认为未来在推进农业机械化道路中,仍应坚持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着力点,加大补贴资金的投入,并优化补贴程序的实施。
周振崔嵩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问题障碍与应对策略被引量:7
2024年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差距、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举措。数字技术是影响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变量。在微观要素层面,数字技术促使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能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产业中观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业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及其内部的协作,不断催生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了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在宏观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农业生产组织化以及农村产权制度完善,优化了农业生产关系,使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联通落后于数字技术应用需求,农户涉农数字技术采纳意愿不强,数字技术开发面临经济性困境,政策和改革工具与数字技术工具不匹配,以及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滞后迟滞数字技术应用等问题障碍;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还存在数字斥农、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等风险隐患。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规避可能的风险隐患,急需优化相关制度和政策创设。
周振
关键词:数字技术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产出的效果评价与政策方向被引量:49
2019年
虽然当前我国粮食产出结构性过剩,但是在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与应对未来消费需求增加的宏观情境下,更需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下滑。农业机械化作为粮食产出的关键影响因子,一直以来倍受关注。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出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粮食产出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弹性为1.28。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含义: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应成为保障粮食产能的一项重要政策抓手,这就需要攻克粮食作物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着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继续推进与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周振孔祥智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购置补贴双重差分模型
农业补贴制度的历史轨迹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联度被引量:43
2014年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经历了从以价格干预为主的间接补贴阶段到以"四补贴"为主的直接补贴阶段的转变。对现行农业直补制度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的研究表明:农业直补制度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发挥,但当前的农业补贴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小于种粮成本上升带来的抑制作用。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应从顶层设计、建立农业补贴资金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创新和完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政策、充分运用市场和价格支持手段等方面着手。
谭智心周振
关键词:农业补贴种粮积极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