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新
- 作品数:124 被引量:255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Survivin通过调节整合素5抑制骨肉瘤侵袭生长的体外和体内研究
- 流小舟黎承军樊根涛周光新
- 股骨近端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和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2000~2010年本科共收治并随访股骨近端巨细胞瘤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44岁,平均28.9岁。Campanacci’s分级: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s分级为III级的患者行肿瘤广泛切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他患者均行肿瘤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疼痛均完全消退,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巨细胞瘤。术后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1例Campanacci’sⅡ级的患者在术后24个月时肿瘤复发,未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往往缺少典型的偏心性和膨胀性改变,穿刺活检成功率也不高,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近端巨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用高频电刀反复烧灼残腔骨壁有助于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而移植的松质骨愈合后可提供良好的远期功能学预后。
- 任可施鑫吴苏稼赵建宁周光新胡波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股骨近端骨移植手术治疗
- 肘部孤立肿块为首发的套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套细胞淋巴瘤于1992年由Banks在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由非典型小B淋巴细胞组成,广泛围绕正常生发中心,套区增宽(起源于淋巴结滤泡套区内的小B细胞),故称为套细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兼具惰性和侵袭性淋巴瘤的最差特征。结外孤立病灶为首发症状的套细胞淋巴瘤鲜有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以肘部孤立包块为首发症状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樊根涛周光新鲁经纬郭国栋吴苏稼
-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
-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被引量:2
- 2008年
- 目前对骨肉瘤的发病及其转移发展以及肿瘤耐药性等仍然了解甚少。通过肿瘤动物模型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好的推动骨肉瘤治疗。目前常用的骨肉瘤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兔、犬等。大鼠器官与人类相似,基因型与人类也相近。犬类可自发骨肉瘤,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常用作自发性肿瘤模型。但肿瘤模型与人类肿瘤在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组织学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别。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有越来越多符合人类骨肉瘤特点的新型动物模型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从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周光新赵建宁
- 关键词:骨肉瘤疾病模型动物
- 巨噬细胞移动因子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巨噬细胞移动因子(MIF)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30名健康人(对照组)和32例骨肉瘤患者(病例组)初次入院、术后化疗前、术后化疗结束时血清MIF水平,分析MIF的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化疗对MIF水平的影响。[结果]病例组患者入院时血清MIF为(1.521±0.520)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49±0.284)ng/ml(t=3.452,P=0.001)。MIF的血清水平与骨肉瘤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转移存在相关性。患者化疗前血清中MIF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后(P<0.05)。[结论]MIF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能为骨肉瘤的重要预后因子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蔡滕流小舟樊根涛周光新施鑫吴苏稼
- 关键词:骨肉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化疗
- 上肢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
- 吴苏稼施鑫周光新黎承军陆萌
- 不同官能团对骨肉瘤Saos-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肿瘤假体置换是目前治疗骨肉瘤的常用手段,功能化假体的设计和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肿瘤细胞周围微环境对肿瘤的增殖、活力和凋亡等行为起重要作用。探讨不同的官能团对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通过自组装技术在金片表面接枝不同的化学基团(-CH_3、-COOH、-NH_2、-OH),测定接触角和X线光电子谱确定其表征,采用早期扫描电镜、DAPI、CCK-8法、死/活细胞染色、流式细胞检测仪等方法观察不同官能团对骨肉瘤Saos-2细胞的黏附、增殖、活力、凋亡的影响。结果 -CH_3、-NH_2、-OH、-COOH基团的表面接触角分别为(103.0±10.1)°、(58.5±5.7)°、(13.5±0.5)°和(19.1±2.8)°。电镜下可见骨肉瘤Saos-2细胞在含有-NH_2和-COOH基团的材料表面伸展较大,细胞贴壁展开,形态不规则,大多呈梭形和盘状,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紧密;细胞在含有-OH基团的材料表面铺展面积相对较小,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而含有-CH3基团的材料表面细胞的黏附数量明显较少,不同的官能团对Saos-2细胞黏附、增殖率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COOH≥-NH_2>-OH■-CH_3;而对Saos-2细胞凋亡率和毒性的顺序-CH_3■-OH>-NH_2>-COOH;不同的官能团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CH_3(19.1%)■-OH(7.2%)>-NH_2(4.3%)>-COOH(2.9%)。结论含有-CH_3基团的材料不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并对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何鹏周幸流小舟丛宇徐海栋樊根涛周光新施鑫吴苏稼赵建宁
- 关键词:自组装膜官能团骨肉瘤SAOS-2生物学特性
- 治疗前血清LDH、ALP浓度与骨肉瘤预后的相关性
- 樊根涛蔡滕周光新施鑫吴苏稼
- 关键词:骨肉瘤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预后
- 15例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治疗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总结15例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5例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在最大限度保存上肢功能的前提下,以手术治疗,将肿瘤及边缘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对5例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及3例诊断为纤维肉瘤病例于术后给予化疗。结果术后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3.5年。其中1例左肘上皮样肉瘤于术后1年因肺部转移而死亡,其余患者无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80%。局部复发10例,复发率为67%;由于多次复发最终上肢截肢2例,肢体保存率为86%。结论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主要手段为手术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
- 陆萌施鑫周光新黎承军赵建宁吴苏稼
- 关键词:软组织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存活率
-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髋臼肿瘤发病率较低,由于肿瘤部位特殊,临床治疗有相当大的难度。文中探讨髋臼部位肿瘤患者的手术操作方法、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髋臼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64岁,平均(45.2±6.3)岁。良性肿瘤8例,占22%,其中单纯性囊肿4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纤维结构不良1例,血管瘤2例。恶性肿瘤28例,占78%,其中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12例,脊索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软骨母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患者行单纯肿瘤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恶性肿瘤患者行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5例患者出现可控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5~96个月,1例良性肿瘤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获随访。7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髋关节活动正常;恶性肿瘤患者中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6例出现肺部转移,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无瘤生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死于术后2年,1例带瘤生存;截至末次随访日骨巨细胞瘤、恶性软骨母细胞瘤及脊索瘤患者未见局部复发或肺部转移;转移性肿瘤5例均死于术后3年内。术后3个月,患者肢体功能评价参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良性肿瘤患者7例>90分,恶性肿瘤患者9例70~79分,19例<70分。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能满足一般日常活动;手术前髂内动脉栓塞可明确减少出血和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应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倪建法周幸周光新计忠伟胡斌陆萌吴苏稼施鑫
- 关键词:骨盆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