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虎 作品数:52 被引量:225 H指数:8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科委重点资助项目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电气工程 更多>>
自体激活雪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结扎成年Wistar大鼠隐神经,提取大鼠自体激活雪旺细胞,将其移植入T10急性脊髓损伤部位,对其脊髓损伤后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功能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学和组织学评价,探讨自体激活雪旺细胞移植在脊髓损... 周先虎关键词: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文献传递 肘管综合征中弓状韧带差异表达miRNA的初步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miRNA芯片技术研究临床肘管综合征患者弓状韧带中miRNA的表达谱,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为进一步研究miRNA在弓状韧带肥厚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任一鸣 周先虎 魏志坚 郝岩 林伟 樊保佑 冯世庆关键词:肘管综合征 MIRNA 激活态雪旺细胞与非激活态雪旺细胞增殖相关基因DNA甲基化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外周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由非激活态雪旺细胞(SCs)转变为激活态雪旺细胞(ASCs)。细胞增殖发生变化,但基因层面机制仍不清楚。 樊保佑 林伟 任一鸣 魏志坚 史桂东 周先虎 刘燊 郝岩 冯世庆关键词:细胞增殖相关基因 激活态雪旺细胞 DNA甲基化 外周神经损伤 激活态雪旺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AS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神经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双酶消化组织块法结合机械分离法分离培养ASCs;Ficoll法分离得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并经贴壁培养、分离后获得HUCBMSCs。采用全反式微甲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照组)、ASCs培养基半量换液法(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半定量、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神经纤维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定量分析等方法在诱导培养后1、2、3、4周进行综合评价HUCBMSCs诱导分化,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HUCBMSCs在ASCs和全反式微甲酸及bFGF、EGF的作用下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不同诱导时间细胞阳性率、Westernblot半定量、Real—time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内两种诱导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s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促进HUCBMSCs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与传统全反式微甲酸诱导方法比较更简单。 周先虎 郝岩 冯世庆 孟恒星 陈有 宁广智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雪旺细胞 神经修复 分化 探究激活态雪旺细胞与生物可降解聚己内酯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2017年 目的:探究激活态雪旺细胞(ASC)、非激活态雪旺细胞(SC)与生物可降解聚己内酯(PCL)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组由结扎7 d 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提取激活态雪旺细胞,对照组由未结扎大鼠坐骨神经提取非激活态雪旺细胞。将细胞分别种植在PCL支架上,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结晶紫观察细胞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功能表达。结果:ASC与SC相比S-100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CL支架上ASC增殖率明显高于SC;ASC能够贴附PCL纤维生长,可沿纤维长轴分布,进入支架内部,并且表达髓鞘碱性蛋白(MBP)。结论:激活态雪旺细胞比非激活态雪旺细胞能够更好地在PCL支架上生长,PCL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樊保佑 林伟 史桂东 任一鸣 魏志坚 郝岩 周先虎 冯世庆关键词:激活态雪旺细胞 生物相容性 肘管综合征中弓状韧带小分子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肘管综合征 (CuTS),也称迟发性尺神经炎,是第二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病变.肘部的创伤及慢性劳损可以导致肘管弓状韧带出现肥厚增生,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这是肘管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在此我们选用基因芯片检测弓状韧带中差... 任一鸣 周先虎 魏志坚 林伟 樊保佑 史桂东 刘燊 郝岩 冯世庆关键词:肘管综合征 基因芯片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 被引量:64 2011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年龄50岁以上、临床可确诊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273例,根据是否有骨质疏松骨折病史分为再骨折组48例和骨折组225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股骨颈DXA骨密度测定T值、Charlson合并症指数、骨折时间等临床特征,并行运动协调技能评价。结果骨折组年龄(67.7±8.5)岁,再骨折组(72.7±9.5)岁;再骨折组女性占77.1%,高于骨折组女性构成比70.2%;再骨折类型以椎体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最多见,其次为股骨颈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再骨折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75岁,HR=I.23;〉85岁,曰R=1.68)、女性(HR=1.36)、曾发生椎体骨折(HR=1.62)、曾发生髋部骨折(HR=1.27),骨密度-T值〈-3.5(HR=1.38)及运动协调技能减退(HR=1.27)。再骨折平均发生于初次骨折后(3.7±2.5)年。骨折组随访2年内再骨折发生率4。9%(11/225)。结论有初次骨质疏松骨折病史的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仍然很明显,两次骨折之间有足够的间隔采取措施降低再骨折的风险。特别是对发生椎体、髋部骨折的老年女性应进行干预,进行运动协调技能的康复训练和防跌倒练习。 阮文东 王沛 雪原 马信龙 周先虎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折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外科治疗技术的新进展 2020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目标是纠正畸形,防止曲线的进展,恢复躯干的对称性和平衡,同时尽量减少疼痛和发病率.从最初的节段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出现,到最近机器人辅助手术和生长调节无融合手术的发展,外科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文献中有关外科手术新技术的报道.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技术的主要发展包括:机器人辅助椎弓根置钉、椎体U形钉侧凸矫形技术、椎弓根螺钉栓系技术、磁控生长棒、ApiFix系统和亚氨基聚酯带.这种生长调节无融合手术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有明显生长潜力的儿童脊柱侧凸人群.在儿童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中出现的各种新技术在迄今报道的数据中显示出了有希望的结果.然而,为了更好地评估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更长期、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 苏东岳 周先虎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机器人辅助手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外科治疗 亚氨基 肘管综合征中弓状韧带小分子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弓状韧带肥厚增生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是肘管综合征(CuTS)最常见的病因[1],但具体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CuTS中弓状韧带小分子RNA(miRNA,rnj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任一鸣 周先虎 魏志坚 樊保佑 林伟 刘燊 郝岩 冯世庆关键词:小分子RNA 肘管综合征 生物信息 学分 尺神经卡压 CUTS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genitor of Brain-deriveneurotrophic faetor,proBDNF)对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sor cells,OPCs)增殖、分裂及迁移的影响,探讨pmBDNF与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c receptor,p75NTR)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实验应Ⅲ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系OLN-93作为研究埘象,测定不同浓度proBDNF对OLN-93细胞分裂、增殖活性的影响;心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OLN-93细胞表面p75NTR、sortilin和内源性proBDNF的表达;观察proBDNF抗体治疗对OPCs增殖活性的影响。,体内实验应用proBDNF抗体埘SD大鼠T9脊髓损伤模型进行治疗,观察BBB评分的改善情况;应用荧光染色观察BrdU^+/NG2^+细胞存脊髓损伤后的数量及聚集部化,评估proBDNF及其抗体对OP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观察p75NTR及sortilin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proBDNF埘OPCs的分裂、增殖具有明硅的抑制作用,且可被proBDNF抗体所拮抗。p75NTR的表达水平可被proBDNF抗体下调。结论内源性proBDNF埘OPCs的分裂、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极有可能通过p75NTR-sortilin通路介导。proBDNF抗体治疗可以拮抗proBDNF的作用,提高OPCs的活性许促进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刘燊 冯世庆 周先虎 宁广智 YingSun Xin-fuZhou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 少突神经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