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乐杜 作品数:56 被引量:618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即刻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后即刻超声造影(CEU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6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76个病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41个病灶,对照组35个病灶)。两组均采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试验组于RFA后即刻(5~10 min内)行CEUS,若发现肿瘤残存则行补充消融治疗,至造影检查无肿瘤残存时结束;对照组RFA后不做即刻CEUS。试验组患者术后36~48 h复查CEUS,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EUS及增强CT或增强MRI、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结果:试验组患者RFA术后即刻CEUS发现5例患者共5处病灶有残存,对残存肿瘤行补充治疗。两组患者1个月后复查,试验组发现1处病灶残存(1/41),对照组发现7处病灶残存(7/3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7%vs.80.0%,P<0.05)。试验组患者RFA后即刻及36~48 h CEUS动脉期所测射频灶周围充血水肿带的宽度分别为(6.89±2.73)mm、(4.68±2.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恶性肿瘤RFA治疗后即刻CEUS能及时发现残存肿瘤并指导补充治疗,有效提高完全消融率。 谢璐璐 廖锦堂 李悦怡 黄云 周乐杜 李文政 龙学颖关键词:肝肿瘤 消融技术 超声检查 VC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07年 为探讨VCP(p97)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预后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6例肝细胞癌中VCP的表达情况,分析肝癌细胞中VC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43例行根治性肝癌切除的随访,探讨VCP的表达与复发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示,56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中33例VCP呈阳性表达,23例VCP呈阴性表达。肝癌细胞中VCP表达与pTNM分期、静脉侵犯密切有关(P<0.05)。43例行根治性肝癌切除的病例中,VCP表达阳性的1,2年复发率(59.1%,86.4%)明显高于VCP表达阴性(9.5%,52.4%)者(P<0.05);VCP表达阳性的1,2年的生存率(77.3%,31.8%)明显低于VCP表达阴性的(100%,81.0%)(P<0.05)。提示VCP可促进癌细胞的血管侵犯,可能以导致肝内转移有关,VCP的表达与pTNM分期有关,VCP高表达可能预示着肝癌的早期复发及预后不良。 游燊 王志明 何晓顺 周乐杜关键词:复发 雷帕霉素对肝癌化疗的增敏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对阿霉素(DOX)治疗肝癌效果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方法 DOX单独或与rapamycin联合处理HepG2、Hep3B 2种肝癌细胞48 h,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DOX、rapamycin以及两者联合处理HepG2、Hep3B细胞24 h,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p21和p53)的表达。结果 DOX能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和Hep3B细胞的增殖,且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Hep3B细胞;与单用DOX比较,DOX与rapamycin联用对2种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且增加Hep3B细胞对DOX敏感性的作用尤为显著。DOX作用HepG2和Hep3B细胞24 h,可诱导2种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rapamycin单独作用的促凋亡作用不明显,但与DOX联用后能明显增加DOX的促凋亡作用,2种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apamycin能明显上调p-Akt、p21和下调p-mTOR在2种细胞的表达水平,轻度上调p53在HepG2中的表达;DOX能轻度上调p-Akt、p21和下调p-mTOR在2种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53在HepG2中的表达,Hep3B中无p53表达;两药合用对上述蛋白表达的影响有协同作用。结论 rapamycin能增加DOX对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及肝癌对DOX化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rapamycin激活凋亡的p53和不依赖p53的p21途径有关。 佘浩清 白宁 胡可 周乐杜 李新营关键词:雷帕霉素 肝细胞癌 增敏作用 化疗 P53 P2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靶向干预研究 目的:通过特异性阻断PI3K和mTOR,观察HepG2和Hep3B细胞株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及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
方法:在培养的HepG2、Hep3B人肝癌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 周乐杜关键词:肝细胞癌 P53表达 PI3K/AKT/MTOR 发病机制 靶向干预 文献传递 剪凝法肝切除初步经验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肝实质离断方法——剪凝法。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6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行肝切除术的30例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采用剪凝法即单纯使用组织剪和双极电凝断肝。分析围手术期数据,总结剪凝法的技术特点。结果:该30例中24例为肝癌肝硬化患者;行1个肝段切除10例,2个肝段切除12例,半肝切除8例。平均断肝时间19.8(12~38)min,手术时间129.3(80~180)min,术中失血量207.5(60~600)m L,住院时间7.1(5~14)d;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术后4例(13.3%)患者发生6次并发症(4例次胸腹水,1例次肺炎,1例次胆汁漏),通过保守治疗均治愈。术后1个月无再出血或死亡病例。结论:剪凝法肝切除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肝实质离断替代方法在临床使用。 肖亮 周乐杜 王志明关键词:止血技术 苦参碱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阻断肝血流60 min再灌注120 min诱导;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25 mg/kg)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组)、高剂量苦参碱(50 mg/kg)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高剂量苦参碱组),低、高剂量苦参碱组在肝缺血前30 min,经门静脉主干注入各自剂量的苦参碱溶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则以相同的方式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20 min再灌注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标本行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收集肝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肝细胞凋亡检测,以及TRAIL、BAX、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肝组织均有肝损伤表现,但损伤程度轻重不一(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组>高剂量苦参碱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RAIL、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但以上指标的变化程度在低、高剂量苦参碱组均明显小于模型组,且在高剂量苦参碱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苦参碱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RAIL的表达,减少BAX与caspase-3的活化,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白宁 王栋 欧阳锡武 周乐杜 王志明关键词:再灌注损伤 苦参碱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 被引量:1 2023年 甲磺酸仑伐替尼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转染重排基因等靶点的口服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该药于2018年9月4日经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截至2023年2月,仑伐替尼已在我国上市4年余,积累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证据。为了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使用仑伐替尼,国内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仑伐替尼上市前后的临床实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使用经验,经过多次共同讨论,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杨欣荣 孙惠川 谢青 张万广 荚卫东 赵明 赵海涛 刘秀峰 周乐杜 严盛 徐立 王楠娅 丁元 朱小东 周俭 樊嘉关键词:肝肿瘤 肝细胞癌 全程管理 安全性 肝实质解剖优先法对比肝蒂优先法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 2024年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LRH),是难度较大的微创肝切除手术,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传统的LRH操作秉承了开放肝切除“肝蒂优先,鞘内解剖”的操作习惯,即在切除胆囊后先游离右肝动脉、右门静脉、右胆管,分别离断后再行肝实质离断。但它耗时费力,如操作不当,有出血风险。笔者在前期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了优先解剖肝实质再处理目标肝蒂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将其命名为“肝实质解剖优先法”(LPDF)。这一方法未改变手术切除范围,仅调整了操作顺序,初步经验提示其可简化半肝切除手术流程,有利于LRH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LPDF相对于肝蒂优先法在LRH中的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LRH且符合标准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采用LPDF,对照组则采用肝蒂优先法。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19例患者,其中观察组10例,对照组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224.30 min vs.267.78 min,P=0.045),两组其余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无复发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PDF应用于LRH相较于传统的肝蒂优先法简化了肝蒂处理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血风险,建议行进一步大样本量研究与推广。 肖亮 谭盛 龙果 米星宇 莫蕾 杨瀚睿 周乐杜关键词:肝切除术 腹腔镜 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 被引量:49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 (简称肝癌破裂 )的作用。方法 分析两所医院 1970年以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 2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 17例 ,女 4例。平均年龄 4 2 (2 2~ 6 5 )岁。 19例为急症肝切除 ,2例为 2期切除 ,包括左外叶切除 8例 ,左内叶切除 2例 ,左半肝切除 2例 ,右肝部分切除 5例 ,肿瘤切除 4例。本组中Child Paugh肝功能分级A级的 15例 ,B级 6例 ,B级中 1例术后死于肝衰 ,手术死亡率 4 8%。 2 0例生存者 18例获得随访 ,中位生存时间 16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4 7% ,11 8% ,5 9%。其中 1例已无瘤生存 2 5年 9个月。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癌破裂的最好方法 ,当有可能时应争取施行。肝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可能使病人获得长时间生存。 吕新生 何跃明 刘志苏 王志明 周乐杜关键词:肝切除 肝癌破裂 自发性破裂 原发性肝癌 肝部分切除 肝功能分级 绕肝提拉法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切断二步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绕肝提拉法(LHM)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切断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行ALPPS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肝右叶肿瘤3例,肝尾状叶肿瘤1例,均采用LHM法导引的一期左、右肝脏原位劈离,右门静脉切断;二期行肿瘤完整切除。结果:4例均预先游离肝脏,成功安置弹力带,顺利实施二期肝切除术;一期手术时间195~273(232.2±35.3)min,术中失血420~1 210(735±344.3)m L,并发胆瘘1例;二期手术时间98~186(139.5±36.6)min,术中失血100~320(197.5±95.3)m L;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3例情况良好,1例术后2个月复发死亡。结论:LHM法对于下腔静脉的保护,充分显露左右肝动脉、肝静脉、肝内胆管有较好的效果,可常规适用于肝肿瘤ALPPS二步肝切除术。 王志明 胡宽 苌群刚 黄云 周乐杜 李新营 李劲东 陶一明关键词:肝肿瘤 肝切除术 绕肝提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