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分析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临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495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将其分别纳入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1495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有278例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18.60%,其中以无症状肌间静脉血栓为主(97.84%),好发于左下肢(48.92%),发生时间集中于术后1 d内(7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术后长期卧床均是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BMI≥24 kg/m^2、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术后长期卧床,临床医生应重视高危患者的识别及早期干预,以避免下肢DVT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 刘倩刘倩刘奎杰黄平黄平叶木林
- 关键词:胃肠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结直肠漏评分系统预测左侧结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评价结直肠漏评分(Colon Leakage Score,CLS)系统对左侧结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海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二科接受左侧结直肠切除术的30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将患者分为有吻合口漏和无吻合口漏两组,应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评价CLS评分系统对吻合口漏发生的预测价值并确定预测临界值.结果 有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的CL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8.23,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CI:0.913~1.00),OR值为2.9(CI:1.59 ~4.83,P<0.001),最佳临界值为“11”,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和87.2%.结论 CLS评分系统对左侧结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CLS分值“11”可作为划分高低风险的最佳预测临界值.
- 喻学桥周卫平蔡国豪方壮伟王清华黄有群彭永红袁波叶木林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手术后并发症
- 依维莫司和舒尼替尼联用提高抗胃癌活性的机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m 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和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TKIs)舒尼替尼在体内、体外试验中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依维莫司、舒尼替尼单独作用组和联合用药组。MTT法测定对人胃癌细胞NCI-N87的增殖抑制率,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体内外实验中各组p-AKT、p-S6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测定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测量不同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依维莫司抑制了体外胃癌细胞增殖,减少了p-S6的表达,降低了VEGF水平(均P<0.05),舒尼替尼的加入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变化。在体内试验中,两药联用更显著地抑制了肿瘤的生长;依维莫司阻止了p-S6的表达,引起p-AKT反馈性增加,与舒尼替尼联用部分抑制了AKT的超磷酸化;舒尼替尼诱导血清VEGF含量增加,两者共同作用时,血清VEGF水平则降至空白对照组之下(P<0.05)。结论体外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是m TOR通路信号下调引起的,与舒尼替尼抑制血管生成机制并不相关。依维莫司和舒尼替尼联用能够更好地控制体内肿瘤的增长,这很可能是因为依维莫司阻碍了舒尼替尼诱导产生VEGF,提高了抗胃癌治疗效果。
- 王清华叶木林刘倩黄平王振奋
- 关键词:依维莫司舒尼替尼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对患者胃肠功能和肛肠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和肛肠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AS、MTL、VIP等指标水平呈先降低后上升的"正V"趋势,在术后第1天和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是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比较稳定,在第14天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ARP、MSP、HPZ、MTV均在2周内明显降低,1个月后又开始逐渐升高,RRP和AIRT则先升高后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APWF水平无明显变化。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来说对患者的胃肠功能和肛肠动力学造成的影响更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
- 贺雄辉邹科见叶木林蔡国豪周卫平
-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胃肠功能肛肠动力学
- 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实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00例应用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05例传统开放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二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2,P=0.217);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8、4.263、3.712、5.225,P=0.005、0.018、0.022、0.011)。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9.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8,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手术比较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同时也可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彭永红喻学桥袁波周卫平蔡国豪叶木林王振奋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对比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对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胃肠肿瘤外科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40)和开腹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6/40)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35.0%(14/40)(P<0.05),治疗满意度97.5%(39/40)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67.5%(27/4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较开腹好。
- 方壮伟袁波黄平周卫平蔡国豪符勇王清华黄有群邹科建叶木林李仁峰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直肠癌临床治疗效果
- 169例成人胆总管囊肿诊治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总结国人成人胆总管囊肿的发病趋势,探讨降低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年7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169例成人胆总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影像学检查及手术记录的描述,按改良Todani分型,分为T型110例(65.1%),U型1例(O.6%),Ⅳ型56例(33.1%),2例因临床资料缺乏无法分型。在所有病例中,手术治疗163例,其中行囊肿切除术¨9例,内引流术33例,胆道探查并T管引流术5例,手术探查活检5例,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1例。结果随着诊断方法的进步与普及,成人胆总管囊肿在80年代表现为发病率显著增加,90年代后期至今则趋于稳定。由于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既往因误诊而行多次胆道手术的患者近年来逐渐降至25%左右。癌变率由1977年至1995年间的16.5%降为1996年至2008年间的9.7%。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切除治疗的主要远期并发症为吻合口狭窄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及反复发作胆管炎。结论近年,成人胆总管囊肿的发病率趋于稳定。囊肿切除并胆肠吻合术是治疗成人胆总管囊肿的主要方法,可降低癌变率。为防止吻合15狭窄,应该根据肝门部胆管的不同情况术中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 张隽乔岐禄叶木林吴问汉
-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胆总管肿瘤胆道外科手术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3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病、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术前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谱勒超...
- 叶木林彭永红李仁峰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手术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奥沙利铂辅助化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背景在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方案中使用奥沙利铂已被证明能以增加毒副作用为代价提高总生存率。奥沙利铂对老年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能更高,而老年患者的获益可能更少。目的评估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012-2015年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38 085例,接受辅助化疗的Ⅱ期和Ⅲ期患者3 607例,其中1 541例(42.72%)接受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2 066例(57.28%)单独使用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根据年龄分为66~69岁(987例)和≥70岁(2 6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截至2018-02-01,记录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神经性疼痛药物使用率、死亡发生率。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及神经性疼痛药物使用率构建多变量原因别风险模型,使用累积发病率函数估计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神经性疼痛药物使用率、死亡发生率。结果 66~69岁与≥70岁患者性别、病理分期、合并痴呆症状、脑卒中比例、Charlson合并症(CC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6~69岁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分期Ⅲ期、肿瘤位于结肠比例较未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升高,合并糖尿病比例、CCI指数较未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降低(P<0.05)。≥70岁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男性、病理分期Ⅲ期、肿瘤位于结肠比例较未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升高,年龄、合并痴呆症状比例、CCI指数较未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降低(P<0.05)。在全体患者中,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加相关(P<0.05);在66~69岁患者中,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加不相关(P>0.05);在≥70岁患者中,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加相关(P<0.05)。在全体患者中,
- 王振奋蔡国豪张蔚桐黄平符勇叶木林
- 关键词: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损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胃癌细胞HGC-27与SGC-7901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水平和细胞迁移能力比较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恶性程度胃癌细胞株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因表达水平及细胞迁移能力。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株HGC-27和SGC-7901中的MMP-2、MMP-9 mRNA,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测定细胞迁移能力(穿膜细胞数),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HGC-27中MMP-2、MMP-9 mRNA水平高于SGC-7901(P均<0.01),穿膜细胞数多于SGC-7901(P<0.01);胃癌细胞中MMP-2、MMP-9 mRNA表达与穿膜细胞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675、0.463,P均<0.01)。结论 HGC-27细胞中MMP-2、MMP-9基因表达水平及迁移能力高于SGC-7901细胞,且MMP-2与MMP-9表达水平与细胞迁移能力有关。
- 贺雄辉邹科见叶木林蔡国豪周卫平
-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