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剑杰 作品数:24 被引量:11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骨膜减张技术在引导骨再生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0年 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临床上常用于增加种植区骨高度和宽度的骨增量术式。获得成功的GBR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获得创口一期愈合。为了获得无张力的创口一期愈合,骨膜减张技术因此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的骨膜减张器械以及不同的骨膜减张技术相继出现。本文就当前几种常见的骨膜减张器械及技术的临床操作程序及各自优缺点做一综述。 程璐 史剑杰关键词:引导骨再生技术 一期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协同骨形态发生蛋白4促进骨愈合的效应 2014年 背景: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骼发育中的起到关键性作用;文献报道单独的富血小板血浆在动物或者临床试验中并不具备明显促进移植骨组织愈合的作用。目的:验证富血小板血浆协同骨形态发生蛋白4促骨缺损区的成骨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构建上颌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空白对照组建模后不做特殊处理。2β-磷酸三钙+Bio-gide生物膜组为β-磷酸三钙0.1 g+Bio-gide生物膜1张。3富血小板血浆组为β-磷酸三钙0.1 g+Bio-gide生物膜1张+富血小板血浆1 mL。4富血小板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为β-磷酸三钙0.1 g+Bio-gide生物膜1张+富血小板血浆1 mL+5μg骨形态发生蛋白4。于造模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各组骨缺损区新生骨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富血小板血浆组、富血小板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骨缺损区新生骨以及新生血管均多于β-磷酸三钙+Bio-gide组(P<0.01);β-磷酸三钙+Bio-gide组新成骨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术后4,8,12周,富血小板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均多于β-磷酸三钙+Bio-gide组、富血小板血浆组两组骨缺损区(P<0.01),β-磷酸三钙+Bio-gide组和富血小板血浆组均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以β-磷酸三钙为支架,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可明显促进骨缺损的愈合。 史剑杰 罗志宾 陈文雄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富血小板血浆 磷酸钙类 骨形态发生蛋白 Β-磷酸三钙 老年人拔牙中麻醉剂复方阿替卡因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拔牙中麻醉剂复方阿替卡因(碧兰麻)不同剂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8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2组,在使用麻醉剂后拔牙并利用VAS(visudanalogue scale)标尺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口腔科医生评价麻醉效果,统计麻醉完全、良好、有效和无效的比例;同时观察2组接受拔牙病人在麻醉剂使用前和使用10min后的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病人使用麻醉疗效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病人使用麻醉剂后的MBP和HR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病人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阿替卡因在老年人拔牙中使用是安全有效的,但须减少剂量。 罗俏丽 史剑杰 徐仲关键词:麻醉药 拔牙 老年人 颌外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颌外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颌外动脉瓣进行颌面软组织重建的临床病例39例,观察其近远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中37例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心端部分坏死,经修整换药后存活,术后随访1~6年,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病例,皮瓣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颌外动脉瓣是一种很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具有血供足、静脉回流通畅、可靠性高、皮瓣存活率高、供区瘢痕隐蔽等优点,不需额外手术切口,皮瓣皮肤颜色、质地与受区匹配;但须术前排除颈部颌下淋巴结转移可能,并作好颌外动脉的血流评估。 史剑杰 罗志宾 赵小朋 潘朝斌关键词: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组织缺损 病例讨论结合MDT在住培医师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22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住院医师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医疗改革举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是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教师团队在数年的带教过程中,建立了病例讨论与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获得了校方和院方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住培学员的肯定,逐渐发展成为住培基地中的一大亮点。这种授课模式是以临床实际病例为载体,主讲教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充分调动住培医师作为课堂参与者的积极性,并邀请与病案相关的多个口腔专科医师参与,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提出诊疗措施和建议。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帮助住培医师建立系统的临床思维体系,充分培养住培医师的全科医疗意识。 赵新 吴玉婷 史剑杰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桩核材料修复残根残冠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桩核材料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96颗已行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利用玻璃纤维桩与双固化桩核材料制作桩核,再行钛合金烤瓷冠修复。治疗完成后12、24个月复诊,观察修复效果。结果12个月后,2例3颗患牙失访,1例1颗磨牙作为活动义齿基牙Ⅱ度松动,其余93颗患牙无不适,桩核冠稳固无松动。24个月后,又有3例3颗患牙失访,4例4颗磨牙作为活动义齿基牙Ⅱ度松动,其余86颗患牙均修复成功。结论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桩核材料制作桩核操作简单方便,强度高,色泽好,可满足临床需要。 史剑杰 陈文雄 沈琳 蔡锦芬 宋志钧关键词:玻璃纤维桩 桩核 牙修复 帐篷技术在牙槽骨垂直骨增量中的应用 2023年 在牙槽骨骨增量手术中,垂直骨增量往往具有挑战性。其难点在于受植区的周围缺少骨壁支撑,难以保持血凝块和骨替代物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垂直骨增量效果。近年来,帐篷技术的提出及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逐渐发展出三类理念相同却各有特点的具体术式,以应对大部分需要垂直骨增量的情况。本文将对帐篷技术的具体内容和该技术在垂直骨增量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张嘉义(综述) 史剑杰关键词:口腔种植 牙槽骨 牙列缺损 铒铬铱钪镓石榴石激光照射乳牙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变化 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牙体硬组织表面预处理对粘接修复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铒铬铱钪镓石榴石激光酸蚀乳牙本质表面对树脂粘接牙本质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获取120颗离体人乳切牙,去除牙釉质后随机分成3组进行表面预处理:空白对照组(n=12)不进行任何处理;磷酸酸蚀组(n=12)采用35%磷酸酸蚀牙面;激光组(n=48)采用铒铬铱钪镓石榴石激光照射牙面,又分4个亚组,分别为1,2,3,4 W功率组(1 W、50 mJ、20 Hz;2 W、100 mJ、20 Hz;3 W、150 mJ、20 Hz;4 W、200 m J、20 Hz);联合组(n=48)采用铒铬铱钪镓石榴石激光照射磷酸酸蚀后的牙面,又分4个亚组,分别为1,2,3,4 W功率组(1 W、50 mJ、20 Hz;2 W、100 m J、20 Hz;3 W、150 mJ、20 Hz;4 W、200 mJ、20 Hz)。每组随机选2个样本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将剩余样本与复合树脂进行粘接,进行剪切粘接强度测试。结果与结论:(1)空白对照组剪切粘接强度最低,为(4.03±1.80)MPa;激光2 W功率组剪切粘接强度最高,为(14.12±3.23)MPa;其次为磷酸酸蚀组,为(13.11±3.23)MPa;(2)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空白对照组牙本质表面满布碎屑,玷污层覆盖;磷酸酸蚀组牙本质小管口完全开放,管径增大,玷污层清除,表面平坦,可见少量碎屑,管间牙本质与管周牙本质无明显界限;激光组牙本质表面高低不平,呈鱼鳞片状,牙本质小管口开放,清晰可见,管周牙本质突出于管间牙本质呈"袖口状",表面无玷污层,随着激光照射能量的提高,牙本质小管出现管栓,表面出现一些裂隙和断裂;联合组牙本质表面较激光组起伏更明显,整体脱矿程度比激光组更高,牙本质小管内栓塞、闭合现象更显著;(3)结果表明对于乳牙牙本质,最佳的铒铬铱钪镓石榴石酸蚀参数是2 W、20 Hz、100 mJ。 梁韵 史剑杰 陈柯 罗震山 邓文鑫关键词:口腔生物材料 剪切粘接强度 生物材料 西帕依固龈含漱液治疗慢性牙龈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含漱液治疗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牙龈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西帕依固龈含漱液,对照组使用朵贝氏液含漱。对比两组病例牙龈充血水肿改善情况,龈沟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牙龈指数临床总有效率92%,龈沟出血有效率88%,菌斑指数有效率80%,均优于对照组的80%、72%和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含漱液治疗牙龈炎疗效较好、较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晓岚 史剑杰 王瑾关键词:慢性牙龈炎 老年人牙病 2016年 老年人牙病发病率已高达90%,主要表现为牙周疾病、龋病、牙本质过敏、牙齿缺失等。史剑杰说,在该院门诊中,老年人牙病门诊量占口腔疾病的70%,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痛苦与不便。 史剑杰关键词:老年人生活 牙病 牙本质过敏 牙周疾病 牙齿缺失 门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