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衡凭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治疗
  • 1篇带蒂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心内膜
  • 1篇心内膜炎
  • 1篇胸大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抑素

机构

  • 9篇郴州市第一人...
  • 2篇深圳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9篇卢衡凭
  • 4篇郭仪
  • 4篇邓治洲
  • 2篇李小荣
  • 2篇龙孝斌
  • 2篇王先明
  • 2篇刘晓飞
  • 2篇易石坚
  • 1篇刘辉
  • 1篇谢海清
  • 1篇李志红
  • 1篇李汉贤
  • 1篇方力
  • 1篇罗吉辉
  • 1篇胡雄强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2组(n=70)。对照组采用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则转外科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瓣膜修复术,并行常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以及舒普深等药物耐药率低。结论采用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不仅能够维持心脏结构整体性,还对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卢衡凭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抗菌药物
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整形保乳术的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整形保乳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拟行整形保乳术的乳腺癌女性患者48例[年龄28~55(42±3)岁)], 分为常规保乳组和整形保乳组各24例。常规保乳组用切缘周围筋膜瓣移位修复, 整形保乳组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美容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保乳手术。整形保乳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引流管留置时间较常规保乳组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9、9.37、21.74、8.80, 均P<0.05);但2次手术扩切率明显低于常规保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 P<0.05)。整形保乳组有3例、常规保乳组有1例出现皮瓣边缘皮肤缺血坏死, 经换药引流后愈合。术后美容效果显示, 整形保乳组优良率(91.7%)明显高于常规保乳组(5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 P<0.05)。术后患者随访中位数36个月, 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中局部缺损, 可操作性强, 切口隐蔽及美容效果好, 值得临床应用。
何建怀卢衡凭李小荣王先明易石坚屈洪波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术穿支皮瓣美容效果
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下调DLK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2013年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factor-2α,HIF-2αα)基因下调DLK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BCSCs裸鼠移植瘤模型,原位注射RNAi慢病毒载体和空载体慢病毒载体至裸鼠左右侧背部移植瘤组织中,定期观察成瘤时间、瘤体体积及重量,进一步绘制生长曲线及计算抑瘤率.HE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病理,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HIF-2α、DLK1及CD4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BCSCs裸鼠移植瘤模型.与空载体组相比,RNAi组移植瘤生长速率、瘤体体积和重量均明显降低(15.1% vs 21.6%,5.80 cm3 vs 3.30 cm3,3.0 g vs 1.7 g,P<0.05),抑瘤率为43.1%;HE染色显示RNAi组出现明显缺血坏死;RT-PCR结果提示RNAi组移植瘤组织中HIF-2α、DLK1及CD4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0.59 ±0.02 vs 0.21 ±0.01,0.32 ±0.01 vs 0.08 ±0.01,0.76 ±0.03 vs0.04 ±0.01,P<0.05);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RNAi组移植瘤组织中HIF-2α、DLK1及CD4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0.49 ±0.02 vs 0.28 ±0.01,0.43 ±0.02 vs0.11 ±0.01,0.62±0.03 vs 0.23±0.01,P<0.05).结论 沉默HIF-2α基因下调DLK1表达有效抑制BCSCs裸鼠移植瘤生长,DLK1可能参与BCSCs未分化表型维持,并增强其致瘤性.
龙孝斌郭仪卢衡凭邓治洲刘辉刘晓飞罗吉辉李汉贤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DLK1移植瘤
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
2005年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9月~2005年3月收治的30例(36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均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结果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月无复发.结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式简单、创伤微小、安全、美观且疗效可靠.
方力胡雄强李志红卢衡凭谢海清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
经肌间入路与腋窝入路行乳腺癌术后复发锁骨下淋巴结清除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经胸大肌肌间入路与经腋窝入路清除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锁骨下淋巴结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05-2018-07-05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42例乳腺癌术后锁骨下淋巴结复发患者临床资料。将经胸大肌肌间行锁骨下淋巴结清除的21例患者分为肌间入路组;经腋窝行锁骨下淋巴结清除的21例患者分为腋窝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肌间入路组与腋窝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5.70±1.94)和(31.40±3.08)min;平均手术出血量分别为(6.96±1.43)和(12.70±1.57)mL;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分别为(6.10±1.50)和(4.90±1.20)枚;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3.20±1.50)和(17.20±1.70)d。肌间入路组在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腋窝入路组低,而淋巴结清除数目较腋窝入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03、15.371、10.113和3.886,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和0.042。肌间入路组与腋窝入路组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80%和28.60%;胸大肌萎缩率分别为4.80%和42.9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0%和28.60%;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50%和28.60%。肌间入路组术后各并发症较腋窝入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91、6.431、5.091和4.725,P值分别为0.024、0.011、0.024和0.030。结论经胸大肌肌间入路清除乳腺癌术后复发的锁骨下淋巴结,不仅淋巴结清除更彻底,同时较好的保留胸大肌及胸小肌功能,手术可操作性强,创伤小,术后生活质量较经腋窝入路患者有所提高。
何建怀卢衡凭李小荣王先明易石坚屈洪波
关键词:腋窝入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同引流管侧孔修剪方式引流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引流管的放置通常是在外科手术(如乳腺癌手术、腹腔手术等)后,用以充分引流渗血、渗液[1],从而减少术区液体残留、预防感染等,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引流管端孔形状基本固定,而侧孔则变化性较大,不同的修剪方式将出现不同形状的侧孔。本文分析笔者科室3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术区引流情况,对比不同形状侧孔的引流效果。
邓治洲郭仪卢衡凭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管侧孔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纵隔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食管癌纵隔转移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接收的食管癌纵隔转移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PR与CR均为19例,观察组10例PR、26例CR;对照组患者治疗24个月的生存率以1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7.8%(P均<0.05)。结论 食管癌纵隔转移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治疗。
卢衡凭
关键词:食管癌纵隔转移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02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纯给予奥沙利铂(L-OHP)+培美曲塞(PEM)化疗方案;实验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薄芝糖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以及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治疗后的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能提高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免疫功能。
卢衡凭邓治洲龙孝斌郭仪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薄芝糖肽奥沙利铂培美曲塞非小细胞肺癌
腹腔镜胃癌手术中两种处理血管的方法比较
2014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手术中两种处理血管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4年间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187例患者的手术视频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处理血管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方法 1组(89例)和方法 2组(98例),方法 1主要在主刀的独立操作下完成,方法 2通过主刀和助手的默契配合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术中病理检获淋巴结数、术后相关总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方法 2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优于方法 1组(均P<0.05)。结论:通过主刀和助手的默契配合能较快完成血管的处理,缩短淋巴结清扫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且并未降低淋巴结清扫质量,故推荐临床应用。
邓治洲郭仪刘晓飞卢衡凭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