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士超

作品数:29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免疫
  • 6篇乳腺
  • 6篇组织化学
  • 6篇细胞
  • 6篇腺癌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病理
  • 5篇乳腺癌
  • 5篇淋巴
  • 4篇蛋白
  • 4篇增生
  • 4篇前列腺
  • 4篇肿瘤
  • 4篇淋巴瘤
  • 3篇原发灶
  • 3篇受体
  • 3篇胃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激素

机构

  • 19篇徐州市中心医...
  • 6篇东南大学
  • 4篇徐州市第四人...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丰县人民医院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卓士超
  • 7篇孙三元
  • 5篇曹苏生
  • 5篇孙丽
  • 4篇刘文楼
  • 4篇于大海
  • 3篇宋永谦
  • 3篇戴文森
  • 3篇王海为
  • 3篇冯强
  • 3篇党宏
  • 2篇谢永
  • 2篇魏玲
  • 2篇张蓓
  • 2篇成杰
  • 2篇彭森
  • 2篇程慧
  • 2篇刘霞
  • 2篇刘洋
  • 2篇任萍

传媒

  • 6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2篇199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雌激素受体表达及雌激素受体基因甲基化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间雌激素受体(ER)表达及ER基因甲基化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ER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R基因甲基化表达的变化。结果70例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ER阳性率分别为64.3%和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从原发灶到复发转移灶阳性转阴性患者6例(8.6%),其中4例ER基因从非甲基化状态转为高甲基化;ER从原发灶到复发转移灶阴性转阳性患者4例(5.7%),其ER基因均表现为高甲基化状态转为非甲基化状态。结论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ER表达不一致,引起ER表达变化的原因可能与ER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有关。
孙丽于大海殷海涛曹苏生卓士超魏玲刘艳华孙三元
关键词:受体雌激素DNA甲基化
COX-2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环氧合酶(COX)-2反义寡核苷酸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抑制原理,探讨COX-2反义寡核苷酸对乳腺癌的作用意义。方法 MDA-MB-231细胞分为3组培养:对照组、正义寡核苷酸组及反义寡核苷酸组。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正义寡核苷酸组比较,COX-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蛋白表达明显下调;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COX-2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下调COX-2蛋白的表达;并调节细胞周期的分布。
刘霞刘文楼吴迪卓士超
关键词:环氧合酶-2反义寡核苷酸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细胞增殖
隐匿性前列腺癌及其EBV、HPV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隐匿性前列腺癌与 EBV、 HPV 的关系。方法多层次、多切面取材筛选出隐匿性前列腺癌病例,采用 ABC 二步法标记 EBV、 HPV 蛋白的表达。结果隐匿性前列腺癌 HPV 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的标本,...
卓士超党宏
文献传递
膀胱纤维上皮性息肉一例
2024年
患者男,52岁,2019年8月4日因"体检发现膀胱占位"就诊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CT检查示膀胱三角区后壁局部增厚,呈结节样凸起,病灶直径2.0 cm。膀胱镜示膀胱颈部6点处见一新生物,大小约2.0 cm×1.5 cm×1.0 cm,有蒂,因暴露视野欠佳,未能取到活检。再完善相关检查后,体格检查未见其他异常,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理送检标本大体为灰红色组织1块,大小2.0 cm×1.3 cm×0.9 cm,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韧。镜检组织病理显示息肉表面被覆正常的尿路上皮,伴有局灶上皮增生,息肉的轴心内可见片状分布的Von Brunn巢和疏松的纤维血管(图1),类似非肠型旺炽性腺囊性膀胱炎样改变,间质内水肿和炎症细胞不明显,显著的纤维化(图2)。免疫组化P63、CK5/6、CK34β12弥漫阳性表达,不表达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α-甲基酰辅酶A消旋酶(Alpha-Methylacyl-CoARacemase,AMACR;P504s),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间质表达阳性、Desmin间质表达阳性。病理诊断:膀胱纤维上皮性息肉(fibroepithelial polyp,FEP)。
闵艳卓士超高立永刘霞苗龙
关键词:上皮增生膀胱颈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尿路上皮炎症细胞
隐匿性前列腺癌及其EBV、HPV蛋白的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隐匿性前列腺癌与EBV、HPV的关系。方法多层次、多切面取材筛选出隐匿性前列腺癌病例,采用ABC二步法标记EBV、HPV蛋白的表达。结果隐匿性前列腺癌HPV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的标本,而EBV的表达均较低。结论多层次、多切面取材可提高隐匿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HPV的感染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EBV的感染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卓士超王衡
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灰色带”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F/T)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灰色带"(4.0~10.0ng/ml)中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TPSA在4.0~10.0ng/ml范围内的49例前列腺癌患者和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析其血清FPSA、TPSA并计算F/T比值,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PCa组FPSA、TPSA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PCa组F/T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F/T<0.16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87.1%。结论当TPSA处在"诊断灰色带"时,同时检测FPSA并计算F/T比值,可有效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代秀安邓演超卓士超李全双
关键词: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比值前列腺癌
191例胃肠间质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技术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CD117、Dog-1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83%和74.16%,且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CD117、Dog-1和CD34标记阳性对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瘤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首次完整的肿瘤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卓士超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免疫组化
全身多发淋巴结内间皮细胞弥漫性增生1例及文献复习
2013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间皮细胞增生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全身多发淋巴结内间皮细胞弥漫性增生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淋巴结结构正常,弥漫增生的上皮样细胞充满扩张的淋巴窦腔,细胞黏附性差,胞界清晰,胞质丰富嗜酸,小泡状核,核仁小而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Calretinin、CK5/6、D2-40、MC及CKpan均阳性,S-100、HMB-45、Melan-A、TTF-1、CDX-2、Villin、ALK、CD30、CD20、CD3、CD1a及CD68均阴性。对患者随访26个月,未见原发恶性病灶,预后良好。结论淋巴结内间皮细胞弥漫性增生十分罕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诊断时需紧密结合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避免过度治疗。
刘霞彭李博卓士超党宏周晓军沈勤
关键词:淋巴结浆膜腔积液
宫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女性,23岁,因“发现宫颈肿块6个月”于2012-11—25于本院就诊。病史采集:6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阴道上方可触见一混合性回声团块(大小约为31mm×18mm),其内为黏液性暗区及稍高回声影,
程慧张蓓谢永成杰刘洋卓士超彭森
关键词: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史采集液性暗区混合性
皮肤恶性黑素瘤、变异型和模拟性黑素瘤的病理构型和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寻皮肤恶性黑素瘤 (CMM)、变异型CMM和良性色素痣模拟CMM的病理构型特征和鉴别要点。方法 光镜下低倍视野扫视观察病变的大体组织结构 ,并标记S 10 0蛋白 (S 10 0 )和黑素瘤 (HMB 45 )抗体。结果 CMM和变异型CMM有七种恶性病理构型可与良性病变鉴别。 (1)增生的黑素细胞境界不清 ;(2 )表皮内黑素细胞浸润 ;(3)表皮基底层大量单个黑素细胞增生 ;(4 )黑素细胞和黑色素含量不对称性分布 ;(5 )黑素细胞不成熟现象 ;(6 )黑素细胞增生伴弹力纤维变性 ;(7)表皮溃疡。S 10 0和HMB 45抗体标记良、恶性病变之间无差别。结论 上述七种恶性构型是CMM与良性病变鉴别的要点 ,标记S 10 0和HMB
戴文森冯强卓士超宋永谦陈菊荣
关键词:皮肤恶性黑素瘤免疫组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