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燕

作品数:5 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水稻
  • 2篇回交
  • 2篇QTL定位
  • 1篇导入系
  • 1篇稻叶
  • 1篇选择导入系
  • 1篇叶色
  • 1篇叶色突变
  • 1篇叶色突变体
  • 1篇优良恢复系
  • 1篇水稻叶色
  • 1篇水稻叶色突变...
  • 1篇水稻籽粒
  • 1篇突变体
  • 1篇偏分离
  • 1篇千粒重
  • 1篇籽粒
  • 1篇籼型
  • 1篇籼型水稻
  • 1篇粒长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刘海燕
  • 5篇高用明
  • 4篇钱益亮
  • 4篇黎志康
  • 4篇崔金腾
  • 4篇朱苓华
  • 3篇张力科
  • 3篇陈冰嬬
  • 3篇石英尧
  • 3篇王辉
  • 2篇陈满元
  • 1篇张蓉

传媒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供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籼型水稻优良恢复系回交导入改良被引量:12
2008年
选取53个SSR标记,分析了55份参试水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期为选配组合与改良亲本提供参考。本试验共检测到26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5.04个,变化范围为4 ̄7个;53个SSR标记的多样性指数(PIC)平均为0.624,变化范围是0.287 ̄0.786。55份不同材料大体上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类,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588 ̄0.996之间。明恢86与53份供体亲本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655 ̄0.850,蜀恢527与53份供体亲本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640 ̄0.873。试验结果表明检测SSR多态性是研究水稻品种之间遗传差异的高效、准确的手段之一,为高代回交导入群体的有利基因发掘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崔金腾陈冰嬬石英尧张蓉王辉钱益亮刘海燕朱苓华黎志康高用明
关键词:水稻SSR遗传多样性
利用BC2F3产量选择导入系定位水稻耐盐QTL被引量:17
2009年
本研究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籼稻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回亲本,以ZDZ057和特青为供体亲本,培育选择了蜀恢527/ZDZ057、明恢86/ZDZ057、蜀恢527/特青和明恢86/特青4个BC2F3产量选择导入系群体,分别选取65个、75个、73个和60个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用于以上4个群体的基因型分析。对4个BC2F3群体的幼苗耐盐等级和幼苗存活天数两个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对上述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在群体蜀恢527/ZDZ057、明恢86/ZDZ057、蜀恢527/特青和明恢86/特青中分别检测到了11、15、11和6个控制幼苗耐盐等级和幼苗存活天数的QTL,其中群体明恢86/ZDZ057检测到的15个QTL中有3个QTL具有多效性。其中有2个QTL能在蜀恢527/ZDZ057和明恢86/ZDZ057群体分别检测到,1个QTL可以在蜀恢527/ZDZ057和蜀恢527/特青群体分别检测到,1个QTL在明恢86/ZDZ057和明恢86/特青群体中分别检测到。QSst2c、QSst10b、QSst12、QSds1b、QSst4b、QSst2d、QSst2e、QSds10、QSst1b、QSst10c、QSst10d和QSds4b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20.36%、24.06%、22.50%、28.45%、21.39%、23.31%、34.92%、42.18%、20.29%、20.50%、21.31%和26.27%,位点QSst2c、QSds1b、QSst9a和QSst2e与前人定位在同一区域。QSst12表现为负向超显性,QSst4b和QS-ds10表现为正向超显性,QSst10b和QSst2d分别表现为负向和正向部分显性。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高产耐盐育种提供有益参考。
钱益亮王辉陈满元张力科陈冰嬬崔金腾刘海燕朱苓华石英尧高用明黎志康
关键词:水稻耐盐性QTL定位选择导入系
遗传群体偏分离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09年
偏分离是指观察到的基因型比例偏离预期的孟德尔分离频率方式,无法用传统的遗传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偏分离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动力,并对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造成影响。本文针对偏分离的现象、偏分离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以及对QTL定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植物分离群体偏分离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刘海燕崔金腾高用明
关键词:偏分离分子标记
利用BC2F2高代回交群体定位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QTL被引量:35
2008年
以我国优良籼稻恢复系蜀恢527为轮回亲本,以来自菲律宾的Milagrosa为供体亲本,培育了样本容量为199株的BC2F2高代回交群体。选取85个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同时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4种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和双向方差分析对上述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单向方差分析(P<0.01)共检测到了10个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的QTL,其中有3个具有多效性。由于粒长和长宽比的高度相关性,控制长宽比的2个QTL均能在粒长QTL中检测到。位于第3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qgl3b是一个控制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的主效QTL,它可以分别解释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表型变异的29.37%、26.15%和17.15%。该QTL对于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均表现较大的加性效应(来自蜀恢527的等位基因为增效)和负向超显性。位于第8染色体的qgw8位点是一个控制粒宽的主效QTL,同时也是控制千粒重的微效QTL,能解释粒宽表型变异的21.47%和千粒重表型变异的5.16%。该QTL对粒宽和千粒重均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来自蜀恢527的等位基因为增效)和正向部分显性。双向方差分析(P<0.005)共检测到61对显著的上位性互作,涉及54个QTL,其中23个是能同时影响2~4个性状的多效位点,且有8个位点与单向方差分析检测到的相同。控制长宽比的13对上位性互作位点中,与控制粒长的上位性互作位点完全相同的有8对。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有利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陈冰嬬石英尧崔金腾钱益亮刘海燕张力科王辉高用明朱苓华黎志康
关键词:水稻粒长粒宽千粒重QTL定位
两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体形态结构与遗传定位研究被引量:37
2010年
【目的】对2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体进行形态结构与遗传分析,并且初步定位这2个突变基因。【方法】在水稻育种材料中分别发现了一株白色条纹叶突变体和一株黄叶突变体,经多代自交已形成稳定的突变系。对突变体的主要形态特征与叶绿素组分等进行分析,观察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并以这2个突变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应用SSR标记对突变基因进行初定位。【结果】与其野生型相比,白色条纹叶突变体的单株穗数减少12.86%,生育期延长11.27%,黄色叶突变体的株高降低31.08%,千粒重减少14.55%,生育期延长17.86%,并且2种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低于其野生型。电镜观察结果表明:2种突变体的类囊体结构异常,与野生型水稻相比,黄色叶突变体的类囊体片层数变少,白色条纹叶中条纹部分的类囊体片层结构几乎消失,正常绿色部分的类囊体结构没有变化。遗传分析表明:这2种突变性状均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将突变基因暂时命名为st9(t)(stripe)、chl12(t)(chlorophyll-deficit)。将st9(t)定位到第一染色体短臂最末端,与分子标记RM1331相距9.6cM,且与标记RM3252等共分离;将chl12(t)定位到第三染色体短臂,与分子标记RM411、RM8208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1.2、5.1cM。【结论】发现了2个叶色突变新基因,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张力科李志彬刘海燕李如海陈满元陈爱国钱益亮华泽田高用明朱苓华黎志康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