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
- 作品数:49 被引量:28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氟伐他汀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究氟伐他汀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CL-1细胞,MTT法检测氟伐他汀钠对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实时qPCR法检测PI3K、AKT、mTOR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不同浓度氟伐他汀钠处理SCL-1细胞后,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SCL-1细胞增殖(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不同浓度氟伐他汀钠干预SCL-1细胞24 h、48 h后早期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氟伐他汀钠培养SCL-1细胞24 h后PI3K、AKT、mTOR mRNA相对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氟伐他汀钠可抑制SCL-1细胞增殖,诱导SCL-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有关。
- 刘鸿雁孙冲李倩刘梅
-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氟伐他汀钠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青春期痤疮的流行病学研究
- 痤疮(Acne)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青春期,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近年通过对大量人群、家族及双生子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青春期痤疮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就此在辽宁省沈阳市5所高校进...
- 魏彬庞莹刘梅曲乐肖汀陈洪铎何春涤
- Lightsheer半导体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评价Lightsheer半导体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波长为800nm的半导体激光对116例患者共计238个部位进行脱毛。3~6周治疗1次,4次为1疗程。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及第4次治疗后2个月记录治疗部位毛发密度(根/cm2),以治疗前后毛发密度计算毛发减少百分率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观察不良反应;评定医生和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4次治疗后2个月,96.64%患者毛发较治疗前减少40%以上及76.47%患者减少60%以上;有13(5.46%)个治疗部位发生轻微炎症后色素沉着,随访6个月色素沉着消失。对脱毛疗效综合评价,医生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8.32%和95.38%(P>0.05)。结论800nm半导体激光脱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刘梅李远宏吴严何春涤陈洪铎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脱毛疗效
- 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应用波长为405~420nm的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93例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每周2次,共治疗8次。计数患者炎性皮损(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非炎性皮损(粉刺)及皮损总数来计算改善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肤黑素指数、红斑指数、皮脂分泌及角质层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为82.80%。非炎性及炎性皮损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1.67%和68.90%;患者面部红斑指数及皮脂分泌显著降低,而黑素指数及角质层含水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且可以减轻皮肤红斑、减少皮脂分泌。
- 刘梅李远宏吴严董光辉徐媛媛何春涤陈洪铎
- 关键词:蓝光寻常性痤疮皮脂
- 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系统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CBM和CNKI等电子数据库,纳入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1966年1月至2010年3月。检索语种限中、英文。对纳入RCT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2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共354例患者,496处皮损,其中试验组皮损237处,对照组皮损259处。Meta分析结果显示:PDT组的治愈率高于安慰剂组[RR=4.16,95%CI(1.69,10.25)]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治疗组[RR=1.38,95%CI(1.12,1.71)],而与冷冻治疗组无显著差别;PDT组的美容效果评价优于冷冻组[RR=1.48,95%CI(1.18,1.87)]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治疗组[RR=1.51,95%CI(1.05,2.15)];PDT组的复发率低于安慰剂治疗组[RR=0.29,95%CI(0.10,0.86)],但与冷冻组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组无显著差异。以红光为光源的PDT组治愈率高于绿光光源组的PDT[RR=1.29,95%CI(1.02,1.65)],复发率低于后者[RR=0.20,95%CI(0.05,0.87)]。两次光照治疗方案与单次光照治疗方案的治愈率及美容效果评价无显著差异。PDT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感觉异常、局部炎症反应、色素沉着、结痂。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冷冻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等对照治疗,复发率低于安慰剂,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红光-PDT治疗疗效优于绿光-PDT,复发率低,而不良反应两者相似;两次光照治疗方案与单次光照治疗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疼痛明显。
- 陈晶吴严刘梅曲乐杨振海陈洪铎何春涤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鲍温病随机对照试验
- 脉冲光治疗面部光老化、雀斑、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新型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面部光老化、雀斑、黄褐斑皮损的疗效。方法:分别选取左右面部皮损位置相对对称的39名光老化、10名雀斑、10名黄褐斑女性受试者,将每人面部分为治疗...
- 吴严李远宏刘梅徐媛媛高兴华陈洪铎
- 黑眼圈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 黑眼圈(Dark circles under the eyes,DCLE)是为位于双侧眶下区的,环形的,色素沉着区。其可能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循环淤滞、真皮色素沉积、继发于过敏/异位性皮炎的炎症后色素沉着、眶周水肿、血管...
- 李远宏徐天华吴严徐媛媛刘梅陈洪铎
- 寻常型银屑病诱发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诱发因素。方法选取4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病例组)和500例健康者(对照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两组受检者的10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潮、感染、外伤、饮酒、食鱼虾、药物、精神紧张及吸烟的患者在病例组、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了药物外,其他因素均是寻常型银屑病的诱发因素(P<0.05)。结论多种环境因素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魏瑾刘梅肖汀曲乐陈洪铎何春涤
- 关键词:银屑病
- 汗孔角化症合并假性阿洪病一例
- 汗孔角化症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病,它以角化过度、柱状角化不全为其组织病理特征。假性阿洪病是一种先天性或者后天获得性的罕见疾病,病程的发展过程中可见指或趾关节处纤维带形成,最终失去指/趾节。病史:一位28岁女性自出生...
- 魏彬刘梅曲乐肖汀陈洪铎何春涤
- 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酒渣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新型强脉冲光(IPL)治疗酒渣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IPL治疗仪(Lumenis One^TM,美国科医人公司)治疗85例酒渣鼻患者,其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32例,丘疹脓疱型53例。每3周治疗1次,4次为1疗程。每次治疗前皮损照相以评估治疗效果。测定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6个月皮肤黑素指数、红斑指数、皮脂分泌、角质层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1.18%和78.82%。治疗结束时,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和丘疹脓疱型酒渣鼻有效率分别为75%和84.91%。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患者面部黑素指数、红斑指数及皮脂分泌显著降低,而角质层含水量无显著变化。随访6个月,各客观评价指标均保持在治疗结束时水平。无患者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结论新型IPL治疗酒渣鼻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 刘梅李远宏何春涤高兴华陈洪铎
- 关键词:强脉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