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养分
  • 3篇红壤
  • 2篇有效养分
  • 2篇施用
  • 2篇土壤有效
  • 2篇土壤有效养分
  • 2篇赤红壤
  • 1篇氮肥
  • 1篇氮钾
  • 1篇氮钾肥
  • 1篇养分特性
  • 1篇有机物料
  • 1篇酸碱度
  • 1篇糖厂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改良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机构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刘树基
  • 1篇吴启堂
  • 1篇云永利
  • 1篇楚玲
  • 1篇温志平
  • 1篇谭秀芳
  • 1篇陆学飞
  • 1篇刘腾辉
  • 1篇陆发熹

传媒

  • 3篇热带亚热带土...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2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 2篇198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广东英德红壤高产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培肥措施的研究
谭秀芳云永利刘树基
关键词:红壤土壤物理化学土壤有效养分土壤酸碱度高产土壤
有机物料与^(32)P标记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对磷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3
1993年
本试验利用^(32)P示踪法研究赤红壤上两种有机物料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对磷有效性的影响。盆栽试验表明,纸厂废料蔗渣或猪粪与磷肥混合施用比磷肥单独施用更有利于提高格拉姆柱花草的含磷量和总吸磷量。单位施磷量引起的土壤有效磷和植株吸磷量的增加量也是有机物料单施或与磷肥混施高于磷肥单施。在前39d,^(32)P标记过磷酸钙的利用率在单独施用时为2.14%,比混合施用高一倍左右;在80d时,混合施用的磷利用率较快提高,蔗渣与磷肥混施处理超过单独施用,达22.88%。
陆学飞吴启堂刘树基
关键词:过磷酸钙
糖厂碳法滤坭对赤红壤上柑桔施用效果初探被引量:5
1996年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碳法滤坭可明显地提高土壤的pH值和土壤的速效磷含量;适量滤坭配施钾肥可比单施钾肥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柑桔的产量,明显地提高柑桔果汁的Vc和柠檬酸含量,柑桔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部分和果汁含量也有提高;单施滤坭对提高柑桔产量和改善柑桔品质也有一定的效果.滤坭配施钾肥对提高柑桔产质的效果优于与其等当量的石灰配施钾肥,故认为碳法滤坭可代替石灰应用于改良赤红壤的酸性.
温志平刘树基
关键词:赤红壤柑桔
南方高产茶园土壤养分特性被引量:17
1996年
本文对南方高产获园土壤养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茶园土壤表层碱解N100.3mg/kg、全N1.38g/kg.有机质31.0g/kg,均按丰富;茶叶产量与上壤碱解N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重施磷肥,磷素在土壤中趋于积累.土壤表层全磷含量比相应的荒地土壤平均高0.47g/kg.由于少施钾肥.老茶园土壤比荒地土壤全钾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率最高达30.25%,平均达25.60%.高产茶园土壤具有独特的熟化层(20-40cm).红壤茶园土壤肥力最高,赤红壤和砖红壤茶园相近.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采用‘控氮、降磷、增钾”的施肥原则.
郭荣发刘腾辉刘树基
关键词:茶园土壤磷素全钾
广东西、北江下游低 渍水区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及其改良利用途径
邓家刘树基区沃恒
关键词:土壤肥力化学土壤改良土壤生态体系土壤有效养分
氮钾肥配施对赤红壤上甜玉米生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1989年
本文研究氮、钾肥配施对赤红壤上甜玉米生长的影响,于1986年秋作和1987年春作进行两次盆栽试验及植株和土壤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可增加供试土壤有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可增加甜玉米穗叶(吐丝明)含N量和含K量,降低穗叶含P量、含Ca量和含mg量。不施钾肥处理的甜玉米穗叶含K量≤1.30%,吐丝前有明显的缺K症。施高量钾肥(0.33克KCl/公斤土)处理的穗叶含Mg量≤0.15%;吐丝后出现明显的缺Mg症;施K_1水平(0.17克KCl/公斤土)的钾肥较适宜。单施氮肥处理,甜玉米果穗和籽粒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配施钾肥处理,甜玉米增产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增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籽粒粗蛋白质含量,降低水溶性糖含量。施钾肥与不施钾肥比可明显增加水溶性糖含量,增加粗蛋白质总量(克/盆),但降低租旦白质含量。在供试赤红壤盆栽甜玉米条件下。
楚玲陆发熹刘树基
关键词:氮肥钾肥红壤
广东低塱渍水地区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1990年
本文研究广东低塱渍水地区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利用改良。采取田间调查研究与分析化验相结合的办法,结果表明:水稻土的养分含量较高,如有机质、氮素和全钾量均较高,伹速效磷和钾均偏低,冲积土和堆叠土的养分含量则较低(全钾量除外);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活性铁、锰和有效锌含量均较高,符合一般作物的需要;耕层土壤多属强酸性,pH多为4.5~5.1;土壤质地偏粘(冲积土除外),粘粒含量达30~45%;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不良,容易发生涝害,生产没有保证。因此,土壤利用改良的主要措施应是:继续整治水利,改善土壤生态条件;适施石灰,每亩一造约施25kg,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要注意早造施磷肥,晚造施钾肥;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养鱼(塘与基的面积比例以3:2为宜)、种植甘蔗、花生和水果等经济作物。
刘树基邓家祐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