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柱同

作品数:17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关节
  • 6篇关节镜
  • 5篇骨折
  • 4篇疗效
  • 3篇韧带
  • 3篇手术
  • 3篇肩关节
  • 3篇交叉韧带
  • 2篇头下型
  • 2篇皮肤牵张带
  • 2篇牵张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缺损
  • 2篇自体
  • 2篇胫骨
  • 2篇膝关节
  • 2篇肌腱
  • 2篇股骨
  • 2篇股骨颈
  • 2篇股骨颈头下型...

机构

  • 7篇武警广东省总...
  • 6篇武警广东总队...
  • 3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16篇刘柱同
  • 9篇孙小平
  • 3篇李献成
  • 3篇龙源深
  • 2篇郭志勇
  • 2篇梁锦
  • 2篇王延斌
  • 2篇刘运晃
  • 2篇李乔
  • 2篇陈建华
  • 1篇李志国
  • 1篇王延斌
  • 1篇薛剑
  • 1篇张瑞
  • 1篇殷明
  • 1篇顾玉荣
  • 1篇于博
  • 1篇吴庆
  • 1篇矢庆明
  • 1篇舒勇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武警部队骨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有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VSD治疗, 10~24d后,在创面上行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伤口。结果 25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新鲜,行游离植皮...
陈建华孙小平李献成刘柱同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软组织缺损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解剖基础及治疗方法改进
2007年
目的熟悉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解剖学特点,探讨改进治疗方法,即采用两柄空心加压螺钉及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GardenⅢ型或Ⅳ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骨科牵引床,C型臂X线机透视下骨折复位。取从髂嵴中部经髂嵴至髂前上棘,绕腹股沟韧带中点转至大腿前外侧切口。两柄空心螺钉由股骨大粗隆外侧进行固定。上位钉从股骨大粗隆外侧,经张力骨小梁达头下骨质;下位钉从股骨大粗隆外侧,经股骨距,压力骨小梁达头下骨质。沿股动脉或髂外动脉寻找向外上方走行的旋髂深血管柬,最后可见旋髂深血管在距髂前上棘上方内侧6cm处,分出数支穿支进入髂骨。以此血管柬为中心,取4.0cm×1.5cm×0.8cm内板骨块。再在股骨颈的前侧,沿其长轴凿一骨槽,宽1.5cm,深0.8cm,长4cm;并在骨槽上端向股骨头挖一骨穴,约深1cm,将骨块经髂肌遂道移植至股骨颈骨槽内。将骨块一端插入股骨头的骨穴内,再将其余部分嵌插在骨槽内。结果复位标准(按Garden对线指数):1级复位,7例;2级复位,1例。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3年,骨折全部愈合。未见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结论采用两柄空心加压螺钉及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本方法适用于青壮年患者;陈旧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以及Gan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
孙小平龙源深王延斌梁锦郭志勇刘柱同
关键词: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内窥镜微创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内韧带,术后用IKDC分级、影像学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测量进行关节机能打分。结果:11例患者获得3-5年随访,平均随访3.8年。术前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46.8±5.7)分,终末随访时平均(81.3±10.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稳定性测量,在20磅时、30磅和最大拉力时健膝和患膝分别是:6.1±0.3和6.8±0.8;6.3±0.5和7.7±1.3;7.5±0.6和9.6±2.4,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观IKDC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例;影像学IKDC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良好有效方法。
刘柱同孙小平刘佩莲刘运晃陈建华李献成王延斌
关键词:关节镜交叉韧带损伤
新型McLaughlin改良手术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后脱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McLaughlin改良手术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1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7例肩关节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新型McLaughlin改良手术治疗,即对经典McLaughlin手术进行少许简化,将上半部分肩胛下肌肌腱转位折叠填充肱骨头缺损,并以单排带线锚钉固定。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记录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复发脱位、内固定排异反应、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影像学复查提示盂肱关节恢复正常对位关系。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4个月。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及肩关节ROM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采用新型McLaughlin改良手术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肩关节ROM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李乔李献成陈泽刘柱同
关键词:肩脱位后脱位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解剖基础及治疗方法改进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也可见于青壮年。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头下型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两个主要问题。本文根据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解剖基础,改进治疗方法,采用两柄空心加压螺钉及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治疗...
孙小平龙源深王延斌梁锦郭志勇刘柱同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带旋髂深血管蒂
文献传递
简易皮肤牵张带在关闭高张力伤口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何长街孙小平刘柱同陈建华郭志勇舒勇
关键词:皮肤牵张带伤口一期愈合关节功能
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治疗上胸椎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行上胸椎前方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3例患者,其中结核2例,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3例病人均成功的显露出胸3-5椎体;2例结核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好转,1例爆裂性骨折病人行椎体次全切、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无1例出现纵膈内神经,大血管及胸导管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2例结核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手术视野开阔,病变节段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椎体序列恢复好,并发症少,是处理上胸椎病变的较理想入路。
刘柱同矢庆明殷明顾玉荣吴庆
关键词:上胸椎
应用皮肤牵张带修复小腿皮肤缺损及其作用机理
小腿皮肤缺损在临床上常见.尤其是小腿开放性骨折及减张切口。以往处理多采用游离植皮,若肌腱、骨质外露还需皮瓣转移,笔者应用皮肤牵张带(external tissue extender ETE)治疗7例小腿皮肤缺损,伤口一期...
孙小平龙源深郭志勇薛剑黄伟龙刘柱同
六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目前不同学者对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存较多争论,因此寻找简便、经济的修复方法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胫骨隧道钻取双隧道模拟前内、后外两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于重建前后利用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关节动度仪测试试验,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并应用IKDC分级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19例患者随访的IKDC分级:A级8例、B级10例、C级1例,无伸膝受限,活动范围120°~140°,平均126°。KT-2000TM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在90.7kg,136.1kg和最大拉力时,患膝和健膝之间的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重建前(P<0.01)。影像学IKDC评估为:A级15例(79%),B级3例(16%),C级1例(5%)。结果证实,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孙小平刘运晃刘柱同赵喆邢更彦李志国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26例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治疗且随访时间满1年的2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体格检查的差异,通过X线检查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以及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结果随访末期所有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屈伸均可达到0°~130°。术后6个月骨折线块全部消失,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为86~98分,平均(92.7±4.3)分,与患者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术后6个月,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83~96分,平均(90.7±4.2)分,与患者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简便,创伤小,效果肯定。
刘柱同孙小平王延斌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缝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