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 作品数:29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随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阴道加德纳菌体外对人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主要致病菌,引起阴道及其周围部位各种炎症等,是与性接触传播有关的病原体之一。已证实GV也是男性不育患者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GV感染与精子质量有一定关系。但是目前GV体外对于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
- 刘杨谢明水项华
- 关键词:阴道加德纳菌精子体外研究
- 一种用于胃炎祛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胃炎祛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配方技术领域。一种用于胃炎祛寒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以下中药材原料:苍术40份、白术40份、厚朴40份、甘草24份、藿香48份、黄连16份、姜炭40份、吴萸32...
- 张秋莹戢俊峰胡珊谢明水潘杰刘杨李玲张敏
- 黄连温胆汤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分析清热燥湿方剂黄连温胆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灌胃腺嘌呤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将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黄连温胆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各组大鼠血清及尿液中生化指标及肾脏组织HE染色,通过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黄连温胆汤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连温胆汤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尿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HE染色表明:黄连温胆汤可缓解慢性肾功能大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球硬化及炎细胞浸润。黄连温胆汤可明显下调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及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可缓解大鼠慢性肾衰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肾脏组织中TGF-β1及VEGF水平有关。
- 李玲刘杨夏凡张秋莹谢明水
-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转化生长因子-Β1
- 血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1例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25例,同期选择2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AMI组的H-FABP水平[(73.35±56.73)ng/mL]最高,UAP组[(13.50±5.64)ng/mL]次之(P<0.01);NCCP组[(4.07±3.27)ng/mL]与对照组[(3.42±1.53)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诊断AMI敏感性(96.7%)明显优于cTnI诊断敏感性80%(P<0.05),两者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水平可作为心肌坏死或损伤的早期判断指标,可为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 谢明水刘杨张秋莹张振建
- 关键词: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胸痛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
- ICU常用医疗器械使用中带菌分析及医院感染控制对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日常使用的医疗器械在自然工作状态下细菌携带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医院ICU患者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采样,培养鉴定分析。结果共采集使用中医疗器械11种,300份标本,阳性217份阳性率72.3%;分离菌株24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4株占76.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居前3位;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17.0%;留置导尿管检出率最高,使用48h病原菌检出率为89.5%,其次为氧气湿化瓶检出率为89.3%;并且部分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分离出复数菌株。结论 ICU使用中医疗器械的带菌情况主要还是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留置尿管的病原菌检出阳性率最高,中心供氧壁管出口和氧气湿化瓶的病原菌带菌率次之;证明ICU内发生的医院感染确实与医疗器械高频率、长时间使用有关;应加强环境细菌的目标性监测,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 殷玉华刘杨吕朝阳吴超英李奎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疗器械病原菌医院感染
- 随州地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型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随州地区阴道加德纳菌(GV)的感染情况及生物型分布情况,分析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对妇产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Piot分型法分型,再采用K-B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326例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GV的总检出率为35.9%,除7型外其余各型均检测到;GV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奇霉素、甲硝唑、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49.6%、21.4%、35.0%、56.4%、66.7%、59.0%、87.2%、54.7%、46.2%、84.6%、96.6%、86.3%。结论随州地区BV患者分离出的GV主要为1、5、6型,对头孢吡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氨苄西林、甲硝唑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
- 谢明水刘杨李玲
- 关键词: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型药敏试验
- 重症监护室常用医疗器具使用中病原菌携带情况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日常使用的医疗器具病原菌携带情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ICU患者使用中的医疗器具进行采样,培养分离并鉴定细菌。结果选择使用中医疗器具11种,共采集标本300份,其中217份阳性,阳性率为72.33%。使用48 h病原菌检出率,以留置导尿管最高,为89.47%;其次为氧气湿化瓶,达89.29%。部分使用中的医疗器具分离出复数菌株。共分离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4株(76.03%),革兰阳性菌41株(16.94%),假丝酵母菌7株(2.89%),毛霉菌10株(4.13%)。结论该院ICU使用中的医疗器具病原菌携带较严重。应加强清洁消毒和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强化无菌观念及手卫生,定期、及时地对空气、环境消毒,防止其与医疗器具交叉污染,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刘杨张秋莹殷玉华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微生物
- 生殖道支原体对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对米诺环素的耐受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分别从1 076例生殖道感染者的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生殖道支原体,通过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鉴定支原体及其对米诺环素的敏感性,然后采用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各菌株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的阳性率。结果共分离得到387株支原体阳性菌株,其中解脲支原体(UU)占71.06%,人型支原体(MH)占5.43%,UU+MH占23.51%;随着米诺环素浓度增大,菌株耐受性逐渐降低,当米诺环素浓度为1.000 0mg/L时抑菌效果最佳;TetM基因在中介菌株检出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M基因在耐药菌株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显著高于中介菌株、敏感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支原体对米诺环素米诺环素有一定耐受性,TetM基因与菌株米诺环素耐受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米诺环素耐药性的重要参考依据。
- 谢明水刘杨
- 关键词: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米诺环素
- H-FABP联合cTnI、CK、Mb、CK-Mb检测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H-FABP与cTnI、CK、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1例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这些患者血清中的cTnI、CK、Mb、CK-Mb,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25例,同期选择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H-FABP的诊断价值。结果:AMI组的H-FABP水平(73.35±56.73)μg/L最高,UAP组(13.50±5.64)μg/L次之(P<0.01);NCCP组(4.07±3.27)μg/L与对照组(3.42±1.53)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诊断AMI敏感性(96.7%)明显优于cTnI诊断敏感性74.5%(P<0.05);H-FABP与cTnI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就更高达0.908。结论: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 谢明水刘国政李玲敖晶晶刘杨张振建
- 支原体四环素耐药与渔畜禽类养殖业中抗性基因TetM污染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支原体四环素耐药与养殖业抗性基因污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渔畜禽类养殖业周边环境部分标本、产品标本和临床分离出的四环素耐药支原体,检测各类标本中的Tet M基因进行比对。结果:支原体对四环素的耐药菌株和中介菌株中均有部分菌株检测到TetM基因存在,检出率分别为82.86%和49.28%;渔畜禽类养殖业环境标本共计60份,TetM基因检出率为95%;渔畜禽类产品食材标本Tet M基因共计检出率为80%。结论:本地区的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M检出率较高,养殖业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抗性基因对环境的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推断可能因为Tet M基因与可移动元件相结合,通过污染环境和食物链整合到人体菌群,包括感染的支原体,导致耐药的发生。
- 刘杨陈丹丹谢明水
- 关键词:支原体四环素抗性基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