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庆

作品数:21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瘤
  • 4篇血管
  • 4篇肿瘤
  • 4篇颅内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切除
  • 3篇颅内感染
  • 3篇脑室
  • 3篇内感染
  • 3篇复发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造影
  • 2篇入路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机构

  • 19篇宁夏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一医...

作者

  • 21篇刘文庆
  • 14篇田继辉
  • 8篇刘仲涛
  • 7篇王文斐
  • 6篇何鹏
  • 4篇宫剑
  • 3篇尚明华
  • 3篇陈鹏飞
  • 3篇张海峰
  • 3篇侯乾
  • 2篇胡万宁
  • 2篇邢树山
  • 2篇王伟
  • 2篇张富强
  • 2篇甲戈
  • 2篇张福强
  • 2篇王慧琪
  • 2篇孙涛
  • 2篇赵喜庆
  • 1篇夏志强

传媒

  • 11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肿瘤代谢与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假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假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诊断为假性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及影像学特征,18例患者均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假性垂体瘤所致垂体增生。予以左旋甲状腺素试验治疗后,9例生长缓慢患者生长速度达到7~10.8cm/年,7例女性停经泌乳症状恢复,3例改善;2例月经来潮提前女童月经停止,泌乳素(PR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皮质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3例ACTH升高并肾上腺体积缩小者,口服氢化可的松片1月,复查ACTH及皮质醇水平恢复正常,肾上腺体积增大。3个月复查垂体增强MRI显示垂体恢复正常大小10例,8例垂体占位明显减小(2.0cm缩小到1.2cm)。结论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特点是假性垂体瘤诊断的重点。激素替代治疗是假性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刘仲涛何鹏田继辉刘文庆
关键词:激素治疗
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IGF2B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binding protein2 IGF2BP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7例不同病理级别(9例Ⅱ级,21例Ⅲ级,17例Ⅳ级)胶质瘤组织IGF2BP2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肿瘤组织中IGF2BP2的表达情况。结果Ⅱ级胶质瘤IGF2BP2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率(100%)明显高于胶质瘤Ⅲ级(52.38%)(P=0.013)和Ⅳ级(11.76%)(P=0.000)胶质瘤Ⅲ级高于Ⅳ级(P=0.015);Ⅱ级胶质瘤IGF2BP2的基因表达量(0.075±0.020)高于Ⅲ级(0.047±0.011)(P=0.016)和Ⅳ级胶质瘤(0.026±0.004)(P=0.000),Ⅲ级胶质瘤IGF2BP2的基因表达量高于Ⅳ级胶质瘤(P=0.000)。结论在Ⅱ级胶质瘤组织中IGF2BP2的表达水平高,并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表达减弱,推测IGF2BP2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薛皓予刘文庆尚明华王文斐刘仲涛田继辉
关键词:胶质瘤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
胶质瘤组织及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低、高级别胶质瘤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25例胶质瘤病人的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分为低级别组(n=12)和高级别组(n=13);同时将12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免疫组化、RT-PCR、ELISA的实验方法,检测组织和血清中IGF-2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胶质瘤组织中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高级别组IGF-2阳性表达情况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IGF-2 m RNA表达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血清中IGF-2表达水平为(541.85±137.45)μg/L,低级别组为(423.60±141.80)μg/L,正常对照组为(294.50±106.23)μg/L,高级别组血清中IGF-2表达高于低级别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IGF-2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血清检测IGF-2表达水平对胶质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
王文斐刘文庆宋祖耀薛皓予张海峰宋开义田继辉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研究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分布情况,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保护桥静脉提供术前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全脑DSA阴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测量工具(digimizer)将上矢状窦均分为5段(A、B、C、D、E),为了更详细描述每段中桥静脉位置,又将各段均分成3小段(1、2、3),观察并测量各小段桥静脉的数量、注入上矢状窦的角度及有无转点及转角。结果①额前入路桥静脉主要集中在A1段;经胼胝体前入路有桥静脉缺乏段B3(靠近矢状窦旁前下方);经皮质中央区入路桥静脉集中分布在C1段(矢状窦旁下方);经Dandy入路桥静脉主要集中在D1段(矢状窦旁后下方远段);Pop-pen入路有桥静脉缺乏段E3(窦汇上方)。②桥静脉的走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来自额极的桥静脉顺行注入上矢状窦(桥静脉长轴与硬脑膜窦血流方向间夹角为钝角);来自额叶中部的桥静脉垂直注入上矢状窦(夹角为直角):来自额叶后部和顶枕叶的桥静脉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夹角为锐角)。结论明确上矢状窦旁各段桥静脉的走行及分布情况,可以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桥静脉的保护提供指导。
张福强田继辉王圆庆刘仲涛何鹏刘文庆陈鹏飞
关键词:上矢状窦桥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与造釉型颅咽管瘤侵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L12/CXCR4)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侵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对20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标本(原发组11例,复发组9例)中CXCL12/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XCL12/CXCR4在复发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组(P<0.05)。结论 CXCL12/CXCR4可能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侵袭、复发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CXCL12/CXCR4可能成为评价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和复发的标记物。
刘文庆宫剑甲戈夏志强赵育梅王凤梅孙涛田继辉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4侵袭性复发
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急诊手术中的诊断和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患者3DCTA资料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比较,评价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3D-CTA诊断41例动静脉畸形(AVM),能清楚显示主要的供血动脉、畸形团的位置与大小及引流静脉等详细情况。但对细小的供血动脉显示不佳。8例急诊手术的患者,3D-CTA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的结果一致。结论 3D-CTA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AVM破裂出血需急诊手术、不能及时行DSA检查的患者,3D-CTA快速、准确、安全的特点,更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王伟张斌刘文庆
关键词:颅内血管畸形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脑血流的评估与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围手术期中对脑动脉常规检查及术中监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方法对26例神经外科CEA患者根据交通动脉情况分成4组:开放组、不开放组、潜在开放组和无潜在开放组,进行术前TCD检测,术中TCD监测及术后TCD复查。对术前压颈试验与术中实验性夹闭颈总动脉(CCA)不同时间各组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术前TCD对颅内交通动脉开放情况进行评估:19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有交通支开放的14例(73.6%),无交通支开放的5例(26.3%);7例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中交通支潜在开放的5例(71.4%),无交通支潜在开放的2例(28.6%)。2术中不使用转流的TCD血流动力学评估:26例患者压颈即刻与压颈后1min、夹闭CCA即刻与夹闭CCA后3min比较,MCA的PSV均出现血流速度回升(P<0.05)。3术中脑血流过度灌注的TCD评估:7例患者在剥脱手术完成并开放夹闭的CCA时,术侧MCA的PSV出现明显增快,采取半夹闭CCA并断续开放,同时降低患者血压,MCA的PSV降低。4术后TCD复查及随访:26例CEA患者术后TCD显示颅内血流明显改善的17例,术前所有开放的前、后交通支关闭。26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TCD对CEA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监测,可评估术前侧支开放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术中不使用转流术,也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
陈景云张晨潘宗董亮艳吴艳华王伟刘文庆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动力学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白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在儿童和成人低级别胶质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interleukin 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IL-1RAP)在成人与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通量全基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20例低级别胶质瘤(成人10例,儿童10例)标本中IL-1RA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高通量全基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IL-1RAP与成人比较,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总阳性表达率较低,有统计学意义(100%>30%,Chi-Square=12.439,P<0.05)。结论 IL-1RAP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IL-1RAP可能成为评价低级别胶质瘤预后差异的重要参考指标及潜在的药物靶点。
邢树山胡万宁赵喜庆刘文庆宫剑
关键词:低级别胶质瘤成人儿童
E-cadherin和PCNA在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E-钙黏连蛋白(E-cadherin,E-ca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与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6例人胶质瘤组织中E-cad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均显示E-cad和PCNA在高、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组织中均有表达,E-cad在低级别组表达高于高级别组(P<0.05);PCNA在低级别组表达低于高级别组(P<0.05)。结论 E-cad和PCNA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张海峰刘文庆王文斐郑士亚霍显浩侯乾田继辉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岩上静脉的解剖学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岩上静脉(SPV)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桥小脑角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10例(20侧)甲醛固定并经彩色硅胶灌注的成人头颅湿标本,解剖并观测SPV的形态、行径、入口位置及与周围组织标志物的距离关系。结果在20侧标本共发现SPV 19侧,共25支。SPV通常沿着岩骨嵴汇入内、中2/3的岩上窦。SPV在个体间的变异较大;SPV长度为(11.15±4.36)mm,外径为(3.83±0.97)mm;SPV主干分为:单干注入岩上窦有12侧(63.16%),双干型有5侧(26.32%),三干型有1侧(5.26%),缺如1侧(5.26%)。SPV属支分为:单支有2侧(10.53%),双支型12侧(63.16%),三支型4侧(21.05%),四支型1侧(5.26%);根据SPV汇入岩上窦的入口与Meckel's囊(MC)和内耳道(IAM)的位置关系将SPV的引流类型分为3型:Ⅰ型共4处(16%),Ⅱ型共16处(64%),Ⅲ型共5处(20%)。结论 SPV注入岩上窦的位置与Meckel's囊(MC)和内耳道(IAM)关系密切,且多位于二者之间。熟悉SPV显微解剖及其引流类型,对临床涉及该静脉的桥小脑角区手术有指导意义。
王圆庆田继辉张福强刘仲涛何鹏刘文庆陈鹏飞
关键词:岩上静脉桥小脑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