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枫
-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问题研究——以福州市三坊社区为例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建立了以“单位制”为基础的管理体制。随着以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来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不断趋向解体,社区居民自治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中应运而生。社区居民自治作为...
- 刘少枫
- 关键词:居民自治社会事务管理民主形式
- 文献传递
- 动物医学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被引量:5
- 2022年
- 该文阐述了新农科教育背景下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依据,分析了当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以地方高校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提出“互信五共”的育人模式,在高校与企(行)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特色课程、实践体系、产业特色班、以赛促建等方面进行“共商、共建、共享、共育、共评”的有益探索,为校企协同育人方面提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案例、新样本,为同类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 邱容机黄志坚李淑萍刘少枫
-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 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5年
-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分析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借鉴意义。
- 刘少枫
-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
- 2017年
- 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生、高校及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提高英语能力有效手段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出发,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策略。
- 王劼刘少枫
-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问题研究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建立了以“单位制”为基础的管理体制。随着以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来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不断趋向解体,社区居民自治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中应运而生。社区居民自治作为...
- 刘少枫
- 关键词:社区居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 公共精神——公共行政发展的内在价值诉求被引量:4
- 2006年
- 公共精神就是存在于公民社会之中的一种关心公共事务,并愿意致力于公共生活的改善和公共秩序的建构,以营造适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规范、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公共行政的内在本质、功能以及其合法性基础都充分彰显了对公共精神的内在需要。然而,目前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公共行政面临着“公共精神”的乏弱。因此,须重塑公共行政的民主、法治、公正、服务、责任、参与精神,提升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路径是对传统公共精神资源的批判性反思与传承、公民美德的教育和行政人员公共精神的重点培育;公民社会的构建和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动“善政”走向“善治”。
- 刘少枫
- 关键词:公共行政公共精神公民社会善治
- 行政法视野下的公共利益问题探析
- 2006年
- “公共利益”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概念,但其在行政法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行政法内涵做一探讨。为避免行政机关盗用公共利益之名而谋非公共利益之实,应在立法、执法及司法等环节中对公共利益予以界定和审查,把行政机关的权力限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刘少枫
- 关键词:公共利益行政法比例原则
- 官德建设是提高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的关键
- 2006年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对“官德”内在涵义的详细解读,阐述了官德建设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官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以重塑“为民、务实、清廉”的官德。
- 刘少枫
- 关键词:官德执政能力执政成效
- 公共精神——公共行政发展的内在价值诉求被引量:10
- 2006年
- 公共行政的现代公共精神基本体现在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务精神、责任精神、参与精神六个方面。现阶段提升我国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路径包括:传统公共精神资源的批判性反思与传承;公民美德的教育和行政人员公共精神的重点培育;公民社会的构建和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动“善政”走向“善治”。
- 刘少枫
- 关键词:公共精神公民社会善治
- 浅谈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 2022年
- 在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指导下,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现代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内容。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而言,应当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教工职员的思政教育水平和能力,进而将思政教育元素从教育教学的全程、全员、全方位角度渗透,有效调控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培育正确的政治修养与道德品质。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而提出其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系统框架建设策略。
- 郑长焰刘少枫袁超
-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