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龙
- 作品数:40 被引量:3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青藏高原土壤可溶性氮组成特征被引量:8
- 2015年
- 对青藏高原不同海拔(2500~5500 m)、不同植被类型(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地、林地、荒漠、盐碱地等)土壤可溶性氮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壤总可溶性氮(TSN)含量丰富,以可溶性有机氮(SON)为主,SON占TSN的比例达50%以上,且硝态氮(NO3--N)占可溶性无机氮(SIN)比例显著高于铵态氮(NH4+-N),NO3--N占SIN的比例达60%以上。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海拔梯度间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差异显著,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的TSN及SO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土壤p H与不同形态可溶性氮均呈负相关关系,是影响土壤不同形态可溶性氮的重要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土壤NH4+-N影响最为显著的气候因子是生长季相对湿度,而对土壤NO3--N影响最为显著的气候因子是生长季温度。
- 王洁杨曦朱兆洲李鹤牛颖权刘小龙张伟李军
- 关键词:青藏高原植被类型海拔
- 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水库夏季甲烷排放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夏季对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各水库在坝前采集分层水样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的温度和溶解氧都会影响甲烷的产生和分布;其中红枫水库和百花水库存在2个温度不连续层,在连续层以下以厌氧环境为主,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修文水库以及红岩水库在整个剖面上只产生少量的甲烷气体。水库甲烷的产生与世界上水库湖泊内甲烷的产生相似,水库以底层泄水的方式排放到大坝下游对于温室气体释放来说影响重大,而水库则有可能改变了原来河流的甲烷含量的分配,说明梯级水库的建设使用对甲烷的排放影响很大,这在水电开发的环境保护中应当引起重视。
- 杨妍刘丛强吴攀刘小龙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甲烷溶解氧梯级水库
- 青藏高原表土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被引量:78
- 2020年
- 为了解青藏高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污染来源,沿东北-西南方向对青藏高原表土(0~20 cm)样品进行了采集,对土壤中的Ba、Cd、Co、Cr、Cu、Fe、Mn、Mo、Ni、Pb、Sb、Sc和Zn等13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初步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Cd和Sb均显著超标,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青藏高原土壤背景值的2.13与1.52倍.富集因子(EF)、地累积指数(Igeo)和Nemero综合指数(PN)分析同样表明青藏高原表土主要以Cd和Sb污染为主,但污染程度普遍不高.在空间分布方面,青藏高原中部、东南部及东北部均呈不同程度污染,但中部及东南部污染相对较重.PCA-APCS-MLR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土壤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分别为自然、交通和采矿等综合因素.Co、Cr、Cu、Fe、Mn、Ni和Sc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Ba、Cd、Mo和Pb主要受交通因素影响,Zn主要受自然和交通因素共同影响,Sb主要受采矿、自然和交通等综合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受交通、采矿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Cd和Sb污染.
- 杨安王艺涵王艺涵胡健刘小龙
- 关键词:青藏高原表土重金属
- 乌江渡水库夏季氮的垂直分布特征
- 水坝建筑打乱了河流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不仅阻断了地理空间上和水流过程的连续,也影响了由此驱动的水环境变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的连续性。水库蓄水后,水深、水动力条件、水体滞留时间、水团混合方式都发生了显著...
- 刘小龙刘丛强李思亮汪福顺王宝利丁虎
-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水库开发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典型湖泊小流域水--气界面CO2源汇效应及影响因素
- CO2 不仅是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虽然其温室效应潜能显著低于CH4 和N2O,但是由于其在大气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温室气体而使其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过半.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壤、草地、湿地系统CO...
- 刘小龙李军王中良
- 碳与锶同位素在六盘水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0年
- 分季节采集贵州省六盘水市地下水,并分析其水化学组分、溶解无机碳及其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组成,研究其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组成主要是以HCO3-Ca为主,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区域地下水组成特征;地下水方解石饱和指数SIcalcite接近稳态,具有弱侵蚀性,与pCO2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有机污染物降解CO2对于水岩反应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枯水季节溶解无机碳含量高于丰水季节,而δ13C季节变化并不明显,同位素与水化学的分析表明,区内城镇居民区和农田区地下水受人为活动污染明显;研究区87Sr/86Sr变化不大,而污水的87Sr/86Sr在0.7080。通过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表明,人为输入对于地下水的影响与地质背景、污染源特征及水文条件等有关。
- 刘小龙刘丛强李思亮李晓东
- 关键词:地下水溶解无机碳锶同位素碳同位素
- 多环芳烃在水生环境食物链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多环芳烃是广泛存在于食物链和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对水生环境食物链中多环芳烃的富集及转化过程进行系统地总结有助于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基于此,对水生环境食物链中的多环芳烃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多环芳烃在水生环境食物链中的分布及来源,重点总结了影响多环芳烃在食物链中富集和转化的影响因素,综述了目前多环芳烃在食物链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提出了水生系统食物链中多环芳烃研究的不足。
- 梁慧姣刘小龙白莉胡健王中良
- 关键词:多环芳烃水生环境食物链影响因素
- 太湖及周边河流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来源与风险评价被引量:27
- 2017年
- 对太湖及周边河流表层沉积物中16种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的PAHs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中PAHs总量介于0.77~4.20μg/g之间,平均值为1.63μg/g,太湖周边河流沉积物中PAHs总量介于0.58~6.13μg/g之间,平均值为2.92μg/g.不同湖区沉积物中PAHs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中梅梁湾、贡湖湾以及东太湖沉积物中PAHs含量分别为(2.48±1.14)μg/g、(1.89±0.52)μg/g和(2.13±0.50)μg/g,周边河流中梁溪河、吴淞江及长兴港含量分别为7.34,6.13,5.54μg/g.利用低环/高环比值法、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分析了污染源类型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太湖及其周边河流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为燃烧来源,太湖沉积物PAHs石油源贡献率为24%,燃烧源贡献率为76%,太湖周边河流石油源贡献率为41%,燃烧源贡献率为59%.使用沉积物质量标准法(SQSs)和Ba PE(Ba P当量浓度)对PAHs毒性进行评估,得出太湖及周边河流具有一定的潜在毒性,尤其是太湖周边河流.
- 康杰胡健朱兆洲刘小龙王中良白莉李军
- 关键词:多环芳烃沉积物太湖
- 天津北大港水库水体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被引量:4
- 2017年
- 天津北大港水库蓄水后水质变差,严重影响着水库的安全运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为研究天津北大港水库水体咸化成因,在2015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分别采集河水、水库水和地下水样品,测定水体中的稳定氢氧同位素(δD,δ^(18)O)和水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水体受到强烈的蒸发作用,水体中的稳定氢氧同位素组分比枯水期富集;河水和水库水的水化学类型为Na-Cl(SO_4)型,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Na-HCO_3Cl型。河水和水库水水化学组成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且距海岸越近,水体的电导率越高,同位素越富集。滨海地区的北大港水库,水库水在运移中盐分含量增加,而强烈的蒸发作用加剧了水体中盐分积累,导致水体咸化。需进一步辨析水库咸化的影响因素及贡献,为滨海地区水库管理和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 张兵刘小龙王中良韩静艳宋献方
- 关键词:北大港水库同位素水化学
- 天津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变化特征被引量:21
- 2011年
- 通过对天津农田土壤含盐量及盐分组成的分析,研究了该区盐渍化农田盐分的组成状况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与蓟县背景对照土壤相比,东丽、津南和汉沽三区盐渍化农田的盐分组成均呈现很大的差异性;非盐渍化农田盐分呈表层累积特征,含盐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盐渍化农田表层呈强烈的洗盐、脱盐现象,底层则呈明显的积盐现象;非盐渍化和盐渍化农田盐分的阴离子组成均以HCO3-为主,而阳离子组成则由无盐渍化农田的以Ca2+为主逐渐过渡到盐渍化农田的以Na+为主;盐渍化农田剖面盐分的空间变异性较强,Na+、Cl-与SO42-均为表层低深层高,且pH、残余碳酸钠(RSC)、钠吸附比(SAR)及碱化度(ESP)也均比非盐渍化农田高,并呈现出盐化和碱化同步发生的特征。
- 王美丽李军岳甫均朱兆洲刘小龙郭笑笑
- 关键词:农田盐渍化盐分土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