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龙

作品数:28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音乐
  • 6篇乐团
  • 4篇音乐会
  • 4篇剧院
  • 4篇交响乐
  • 4篇交响曲
  • 4篇国家大剧院
  • 4篇大剧院
  • 3篇音乐学
  • 3篇交响乐团
  • 2篇学术
  • 2篇巡演
  • 2篇音乐学研究
  • 2篇琴音
  • 2篇西方音乐
  • 2篇弦乐
  • 2篇协奏
  • 2篇协奏曲
  • 2篇教育
  • 2篇乐学

机构

  • 19篇北京大学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19篇刘小龙

传媒

  • 14篇人民音乐
  • 3篇艺术评论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第三届全国艺...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音乐评论应穿梭于梦想与现实之间被引量:2
2017年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音乐评论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优秀评论文献。笔者对舒曼评论文章展现出的文学想象、历史风尚和批判精神三个显著特征予以阐述,点明作曲家的评论风格和音乐追求。舒曼的音乐评论对当代评论写作产生跨越时空的影响力。作曲家秉持的写作原则和艺术观念值得后人不断回顾和反思,对启发评论者的创新写作,构建良好的音乐评论氛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针对音乐评论的当代反思中,笔者主张彰显个性、关注历史、崇尚学理、勇于批评,确立音乐评论在大众音乐生活中的独立地位和功用。
刘小龙
关键词:罗伯特·舒曼音乐评论文学想象
“英雄”的重构与复兴——评维也纳爱乐乐团现场演奏的贝多芬交响曲
2014年
在当今时代,“英雄”无论如何都难以成为显著而时尚的话题。人们要么陶醉在自我标榜的孤立世界里,要么委身于消弭个性的集体意志中。繁忙的生活、焦虑的心态、堪忧的环境,迫人远离理想和信念,逃避变革与奉献,使“英雄”这一概念消融淡化,隐没不见。于是,经典艺术及其审美旨趣也随着时代潮流向下跌落,代之而起的则是新奇、快捷、简单、媚俗的大行其道。
刘小龙
关键词:维也纳爱乐乐团贝多芬交响曲现场演奏集体意志审美旨趣
聆听柏林 望乐兴叹——有感于柏林爱乐团访华巡演
2012年
现场乐评,一般追求书写迅捷,立意鲜明。然而,2011年11月柏林爱乐乐团的访华演出,却令作者每欲提笔,终难成篇。
刘小龙
关键词:柏林爱乐乐团访华演出巡演
为大学谱写交响新声--评天津大学纪念中国高等教育120周年原创交响音乐会
2015年
交响曲是西方近代音乐发展的文化标志。它以庞大的器乐规模和复杂的音响结构,将宏大叙事与哲学理念融汇其中,成为最具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音乐体裁。中国的大学教育酝酿于洋务运动,发端于戊戌变法,成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推动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大学”之名古已有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中的观念点明了“大学”修身治世的教育本质。
刘小龙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交响音乐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创艺术感染力
回归综合文化视野的音乐史写作以《文化语境中的西方音乐》为例
《文化语境中的西方音乐》作为一套新近出版的西方音乐史系列丛书,反映着当代音乐学家对于历史叙事和写作的深刻变革:从针对代表作品和人物的传统叙事模式转变为在综合文化视野中阐述音乐历史.这种变革受到当代文化理论和史学反思的影响...
刘小龙
关键词:音乐史叙事模式学术建设
文献传递
《漂泊的荷兰人》:作为哲学的歌剧被引量:2
2012年
德国作曲家理查·瓦格纳的生日(1813年5月22日)让广大乐迷恍然意识到,距离这位大师200周年的诞辰纪念仅剩一年光景。就在全世界为"瓦格纳年"积极筹备之际,北京国家大剧院早已捷足先登,把歌剧《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nder)搬上了中国舞台。2012年4月3日至8日,瓦格纳的这部中期杰作在大剧院演出五场。
刘小龙
关键词:《漂泊的荷兰人》歌剧国家大剧院哲学作曲家大乐
仰望天空 俯视大地 融入自然 神游八极——对林耀基教授的最后访谈被引量:2
2009年
3月16日,林耀基教授逝世的消息令笔者倍感意外和震惊。就在两天前,笔者还在国家大剧院观看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时看到先生。当时林先生正在和别人交谈,笔者不想打扰先生,亦没有上前打招呼。
刘小龙
关键词:神游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打招呼
一位指挥家的艺术价值和使命——评克劳迪奥·阿巴多现场演绎的马勒交响曲
2009年
在当代古典乐坛上,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无疑是最为杰出的风云人物之一。自1965年首度登上国际舞台,阿巴多经过多年的演出磨砺,一跃成为“二战”后第二代指挥家中的佼佼者。1989年,他在卡拉扬辞世89天后接掌柏林爱乐交响乐团,由此攀上个人指挥生涯的发展高峰。直到2002年正式卸任,阿巴多完成了对这支世界顶级乐团的艺术革新,使它从德奥古典音乐的坚定捍卫者,
刘小龙
关键词:阿巴多指挥家艺术价值交响曲交响乐团
左手挥洒的夕阳之光——评加里·格拉夫曼国家大剧院钢琴音乐会
2011年
青年人演奏钢琴,指尖时刻激荡着绚丽的青春。而对于步入晚境的老人,他的手中则凝聚着人生大义,挥洒出一片夕阳的余辉。曾几何时,我们目睹过无数位年迈的大师,鲁宾斯坦、霍洛维茨、阿劳、塞尔金、布伦德尔,他们的演奏犹如灿烂的晚霞,永久定格在观众的记忆里。如今,83岁高龄的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加里·格拉夫曼迈着悠然的步子踱到琴前,仅用左手演绎起他的人生哲学。
刘小龙
关键词:钢琴音乐会国家大剧院夕阳左手霍洛维茨布伦德尔
追寻玄同忘我之境——听郑明勋演绎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2016年
韩国指挥家郑明勋在国家大剧院的历次献艺总会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不仅由于他作为国际顶级指挥的艺术品质和崇高威望,更因为他身为一位亚裔音乐家的儒雅风范和细腻追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郑明勋同亚洲的联系日益紧密,先后担任亚洲爱乐乐团指导、
刘小龙
关键词:郑明勋布鲁克纳交响乐作品音乐语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