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A诊断左侧颈总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
- 颈动脉夹层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管内膜撕脱,血液流入血管内外膜之间,形成壁内血肿,即所谓假腔,并导致血管管腔偏心性狭窄。引起颈动脉夹层的因素较多:高血压、基因遗传、高胱氨酸血症及外伤等皆有可能。表现症状有头痛(占80%)、...
- 刘坚徐良洲
- 关键词:临床病理
- 文献传递
- 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并V4段成窗畸形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病例 女,47岁.主诉患者头晕、头痛、时有视物模糊来就诊.采用Toshiba Aquionl6行头颈动脉联合CTA扫描,颈部CTA提示椎动脉呈右侧优势,左椎动脉全程纤细,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左椎动脉V1段延长,于C5左侧横突孔续于V2段,左椎动脉V4段可见成窗畸形.讨论椎动脉起始部发育异常,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变异约占我国正常人群的3.84%.多数学者认为起源异常,与发育成椎动脉的背外侧支和参与合成主动脉弓的背主动脉主干之间在胚胎期发育过程中未发生中断、萎缩等退化有关.椎动脉成窗畸形属于椎动脉分支变异的一种,指椎动脉部分行程分叉,成双支走形,双支血管间形成“窗”形.
- 蔡青蓉刘坚徐良洲
- 关键词:椎动脉
- 定量CT对无酗酒者肝脏脂肪含量的测量 及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通过定量CT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分析无酗酒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无创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定量CT扫描的277例受检者,使用QCT测量软件测量所有受检者的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A)、腹腔内脂肪面积(VAA)、肝脏脂肪含量、骨密度,测量并计算肝脾CT值比值,分析无酗酒者的肝脏脂肪含量与血脂、血糖、血压、年龄、性别、骨密度、SAA、VAA及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血脂、血糖、血压、骨密度、SAA、VAA与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其中肝脏脂肪含量与血脂、VAA呈中度相关(r=0.466,0.422)。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961,-0.913),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40.86-0.57x,y=37.98-27.29x。结论: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均可较好地反映肝脏脂肪含量,可应用于NAFL筛查和相关研究中。血脂、血糖、血压、骨密度、SAA、VAA是肝脏脂肪含量的正性相关因素。定量CT可为NAFL的无创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 龙炽慧刘坚汪鹏周柱金成婷徐良洲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磁共振3D-ASL技术联合DWI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患者均行中分一站式检查,所有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均显示一支或多支脑部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0例、脑梗死30例。分别观察ASL灌注异常区域与DWI信号异常区域,对二者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同时,根据ASL低灌注面积与DWI高信号区面积将患者分为ASL>DWI组、ASL≈DWI组及ASLDWI组中患者36例(90%)、ASL≈DWI组中患者4例(10%),ASLDWI组患者有26例(86.7%),ASL≈DWI组患者有4例(13.3%),ASLDWI,在DWI序列上均为阴性表现。结论:ASL技术在脑缺血性疾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早发现、早诊断TIA具有更重要价值,并结合DWI扫描,能够明确诊断缺血半暗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刘坚蔡青蓉邓勋伟
-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脑动脉闭塞脑缺血
- ADC直方图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间判定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间判断中的可行性。方法:搜集4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在30d和90d时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AW4.6上后处理得到ADC图,计算基于感兴趣区(ROI)的平均ADC值,对骨折整体进行ADC直方图分析,计算ADC值直方图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值和偏度值。采用t检验比较30d和90d时的各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利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存在统计差异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骨折30d时,基于ROI的ADC平均值,直方图ADC平均值以及中位数分别为(1.14±0.34)×10-3 mm2/s、(1.22±0.38)×10-3 mm2/s及(0.97±0.26)×10-3 mm2/s,而骨折90d时,上述参数分别为(0.81±0.44)×10-3 mm2/s、(0.75±0.42)×10-3 mm2/s及(0.72±0.34)×10-3 mm2/s。90d时的上述参数均低于30d时的参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ADC值分别为0.811、0.902和0.870。结论:直方图ADC平均值能鉴别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为临床确定骨折时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徐良洲黄波程晓光程克斌张鑫刘华汪鹏刘坚蔡青蓉
- 关键词:胸椎腰椎
- 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U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症状且行CTU检查的患者106例。均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扫描,获得容积数据后在Toshiba Vitrea 2.0工作站行MPR、CPR、VR、MIP等后处理,获得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的完整全尿路三维影像。结果:106例中,泌尿系阴性结石32例,肾脏输尿管膀胱肿瘤2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盂旁囊肿25例,双侧巨输尿管6例,与临床、病理、术后诊断相符率为94%。结论:CTU及其三维重建后处理,可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疾病的部位及尿路梗阻情况,且无创、高效、安全、准确,可大大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 蔡青蓉刘坚徐良洲
- 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尿路造影术
-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腕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数字X线摄影(DR)平片诊断腕关节可疑骨折病例的16层螺旋CT的二维及三维图像。结果经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腕关节骨折54例,其中手舟骨骨折21例、月骨骨折4例、三角骨骨折12例、豆状骨骨折3例、头状骨骨折2例、大多角骨骨折8例、钩状骨骨折4例。排除骨折6例,诊断腕关节骨折阳性率达90%。结论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与三维重组技术(VR、SSD及MIP等)相结合能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做出准确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 刘坚蔡青蓉徐良洲倪涛汪鹏连祖胜
- 关键词:隐匿性骨折X线计算机后处理技术
- 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颅面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颅面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检查颅面骨骨折的30例患者的影像诊断资料,对30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并对容积数据行MPR、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法三维重建(SSD)。结果: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VR、SSD相结合对于显示颅面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及范围等情况能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结论:利用16排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组优势,MPR、VR及SSD成像相结合,对于提高颅面骨损伤的急诊诊断准确性及指导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 刘坚蔡青蓉徐良洲
-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后处理技术
- 多层螺旋CT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优势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踝关节骨折诊断的优势。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80例踝关节外伤、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两组,第1组是32例患者只行X线检查而并未行CT检查,第2组48例患者是先行X线检查后再行CT检查,对这两组患者检查的阳性率、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组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75%,第2组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83%。另有38%的患者在行CT检查后对X线检查的结果起到补充作用。结论 X线检查存在局限性,而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踝关节骨折的可靠手段。
- 蔡青蓉刘坚徐良洲倪涛连祖胜
- 关键词: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体层摄影后处理技术
- 探讨多b值DWI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多b值在诊断脑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3-2017.1期间患者31例,均经过临床病理证实。均行MRI增强扫描、DWI扫描(b=1000-3000s/mm2),观察不同b值下ADC图。结果:MRI增强扫描发现总病灶69枚,DWI多b值扫描检出病灶67枚,检出率97.1%。结论:多b值DWI在脑转移瘤筛查方面有较高诊断率,更适用于年老衰弱、不易做增强检查的患者。
- 蔡青蓉刘坚徐良洲
- 关键词:脑转移瘤MRI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