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民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采集与重组
-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具有原始性、基础性、多维多元性、依赖性、相对性、可加工性、可共享性特点,导致了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利用的复杂性.信息采集与重组是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信息采集需要从不同层次选择采集对象,采集...
- 刘凤民张立海
- 关键词: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采集信息重组
- 文献传递
- 岩石薄片全幅面采集技术研究与实验性采集被引量:4
- 2017年
- 岩石薄片全幅面采集(简称薄片面采集)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把岩石薄片显微信息全部真实的、完整的采集下来,达到长期保管保存的目的,提供原始信息服务。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简称实物资料中心)进行的薄片面采集技术的研究,起始于2010年岩石薄片显微图像采集之初,在地调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从实践出发,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思路开展工作,于2016年初见成效,是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提取技术方法的突破。
- 苏桂芬冯丹刘凤民冯俊岭徐艳秋
- 关键词:岩石薄片
- 大调查重要岩心、标本筛选与服务体系建设
- 2014年
- “大调查重要岩心、标本筛选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作内容包括实物地质调查资料筛选收集、实物地质调查资料库藏管理与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三大方面。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此后的五年间,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项目团队按照任务书的总体要求,密切跟踪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深入地质调查工作一线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把从两千余个地质大调查项目中选择的67个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和110个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作为工作对象,通过现场考察采集了36个矿区、96个青藏高原1/25万图幅及其他项目的实物地质调查资料收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保管;开展了“金钉子”剖面标本和中国特色古生物化石专项采集工作,总结了采集技术方法和经验;对采集的实物地质调查资料,按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进行了接收、整理、入库、建档、著录等工作;开展了岩心表面图像扫描、标本照相和薄片显微图像提取等实物数字化技术研究;结合实物地质调查资料管理的实践,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工作,制定了《岩矿心管理规程》、《实物地质调查资料管理办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方案》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细目》;组织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宣传、贯彻、培训,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了实物地质调查资料催交工作。
- 刘凤民
- 关键词:标本岩心地质资料管理地质调查工作地质大调查
- 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的价值
- 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实物地质资料的研究价值、生产价值、经济价值、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而讨论了不同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的责任.
- 刘凤民
- 关键词:实物地质资料文化价值
- 文献传递
- 地下水化学组分在强震活动下的突变被引量:3
- 2007年
- 为了探索地震预测预报途径,根据地下水化学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震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地下水化学异常组分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强烈地震活动前后,经常发生地下水水化学异常突变。反应最敏感的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为放射性元素Rn,其不仅在7级以上地震中普遍出现异常,而且在5~6级或更小的地震中也会出现异常;Rn异常范围不同,其最大半径可达500~600km,异常集中分布在距震中200km以内。其次,还有一些组分发生异常,如微量元素(B、F、Li和Sr)、常量成分(SiO2和Cl-)、气体组分(CO2、N2、CH4、H2和He)及气体总量等,它们仅在7级以上地震中较为常见。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地下水水化学异常突变与地震的关系,对于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 张立海张业成刘凤民张春山
- 关键词: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化学组分突变地震
- 论中国洪涝灾害的地质动力因素
- 本文对中国洪涝灾害的地质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有效防治洪涝灾害,不仅需要密切监视和研究雨情、水情,而且还应加强地质调查和研究。
- 刘凤民张立海刘海青张业成
- 关键词:洪涝灾害地质环境
- 文献传递
- 矿山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被引量:30
- 2006年
- 我国许多矿山或矿业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绿色矿业道路;矿山公园是这一思想的最佳体现。矿山公园的突出特点是,变被动的恢复型环境治理为主动的发展型环境保护与开发,对矿山或矿业城市的资源环境建设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多重意义。国内外矿山公园建设刚刚起步,应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矿山公园的发展。
- 刘凤民刘海青张立海张樑张业成
- 关键词:矿山公园绿色矿业
- 实物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思考
-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宝贵信息资源,具有档案保管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今后,地质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对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但重要,而且特别紧迫。其主...
- 张业成刘凤民张立海
- 关键词: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 文献传递
-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与形成条件
-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生过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但不同地区发育程度不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北北东向的高危险带.地震次...
- 刘凤民张业成张立海张春山
- 关键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地质环境
- 文献传递
- 关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的思考被引量:11
- 2018年
-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最重要成果记载,具有再次利用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地质工作每年产生一二千万米岩芯等海量实物地质资料,但大部分都未妥善保管。当前实物地质资料保管进入强化管理阶段,如何实现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安全保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总结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研究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以及Ⅰ类、Ⅱ类、Ⅲ类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内容,提出需要重点推进的一些工作建议,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 王斌王斌王琳韩健王琳陈辉
- 关键词:实物地质资料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