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兰

作品数:14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置管
  • 6篇静脉
  • 6篇PICC置管
  • 6篇超声
  • 6篇超声引导
  • 5篇导管
  • 5篇置入中心静脉...
  • 5篇中心静脉
  • 5篇中心静脉导管
  • 5篇外周
  • 5篇静脉导管
  • 5篇老年
  • 3篇置管术
  • 3篇外周静脉
  • 3篇外周静脉置入
  • 3篇外周静脉置入...
  • 3篇外周置入中心...
  • 3篇经外周静脉
  • 3篇经外周静脉置...
  • 3篇经外周静脉置...

机构

  • 14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14篇刘丽兰
  • 7篇何佩仪
  • 6篇柳建华
  • 4篇卫建宁
  • 4篇杜萍
  • 3篇罗丽燕
  • 2篇王衍慧
  • 2篇黄玉宇
  • 2篇彭晓辉
  • 2篇周薇
  • 1篇李霞
  • 1篇银孟卓
  • 1篇何卫国
  • 1篇曹小飞
  • 1篇陈敏军
  • 1篇朱国栋
  • 1篇孙启鑫
  • 1篇何子永
  • 1篇刘丰
  • 1篇朱志刚

传媒

  • 2篇广州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护理学报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病研...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经上肢浅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便携式超声仪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需长期输液的2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肢血管条件分为对照组(血管条件相对较好,103例)和观察组(血管条件较差者,1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式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仪引导下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置管后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便携式超声仪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罗卓鹏柳建华刘丽兰何佩仪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超声静脉炎
综合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PICC置管的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调控及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及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维护依从性,以及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0.0%和9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和76.4%(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吴晓虹刘丽兰李霞
关键词:综合护理PICC置管脑梗塞并发症
超声引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正>与传统的浅静脉给药和深静脉置管术相比,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已在临床广泛...
何佩仪柳建华刘丽兰杜萍卫建宁罗丽燕
文献传递
老年患者PICC管静脉血栓形成分析与预防对策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应用PICC管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老年患者置入PICC管331例,其中出现静脉血栓形成19例,发生率5.74%。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究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以此制定防护策略。结果导致19例老年患者在应用PICC管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年龄因素、原发疾病、导管本身问题、血管内皮损、血液黏稠度高、置管肢体活动少、没有主动或坚持做握拳运动等,在进行对应的治疗及护理之后,1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彩超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流通畅,2例治疗无效。结论对于置入PICC管后的老年患者保持密切的观察,制定全面的防护策略,减少PICC管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从而保障老年患者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敏军刘丽兰何卫国
关键词:老年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PICC导管脱出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方法对降低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脱出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CQI前(2013年1至6月)216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对照组),分析PICC导管脱出的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导管脱出的防护管理措施,与CQI后(2013年7至12月)198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实验组)导管脱出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ICC导管脱出发生率,对照组为20.83%,实验组为10.6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PICC导管脱出的严重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脱出率。
何佩仪杜萍卫建宁刘丽兰
关键词:导管脱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浆吸附治疗老年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例
2023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新发急性感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重症/危重症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高龄(>60岁)及合并基础疾病是造成重型/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1]。如何降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死率,是其救治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对1例老年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血浆吸附治疗,在阻止ARDS进展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诊治过程和体会报道如下。
王衍慧刘丰连兴基彭晓辉谷文龙银孟卓何婷刘丽兰黄玉宇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疾病危重型代谢性酸中毒冠状病毒感染
广州市305名老年病科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2021年
探讨广州市305名老年病科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分析。方法: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305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医护人员应用微信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缓和医疗知识与态度。结果 305名老年病科医护人员针对缓和医疗知识中,对姑息护理、疼痛治疗方案、终末期呼吸困难的治疗、疲劳或焦虑与痛阈的关系等情况了解比较少,不了解的比例分别为49.18%、43.61%、50.49%、40.00%;305名护理人员仅有13.11%的人认为临终患者不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诊疗、54.42%的人认为临终患者止痛时,不应该考虑镇痛药物成瘾、25.90%的人认为临终患者应该被告知自己的真实情况、27.54%的人认为家属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经常妨碍临终患者的专业治疗。结论:老年病科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知识掌握情况还有待提升,对于照护态度情况多数较高,但是管理者依然需要加强对于老年病科医护人员的医疗知识培训和态度积极性培养工作。
赵紫媛刘丽兰孙启鑫
关键词:老年病科医护人员
以感染性休克为临床表现的严重过敏反应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反复咳嗽、咯痰10年,加重伴气促4个月余”就诊。患者10余年前出现咳嗽、咯痰,为白色黏痰,每天痰量约80 ml,于早晨和晚上明显加重,自觉体力下降,登3层楼可感气促,曾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右肺上叶、下叶及左肺下叶散在炎症”,诊断“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连兴基何子永谷文龙何婷王衍慧彭晓辉刘丽兰黄玉宇
关键词:降钙素原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反应
静疗干预联合信息化行为干预应用于老年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静疗干预联合信息化行为干预应用于老年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老年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差异分作两组,各38例,对照组施予静疗干预,实验组于此基础联合施予信息化行为干预,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癌因性疲乏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心理弹性(81.34±9.89)分、社会支持(62.25±8.00)分,分别比对照组(66.43±8.18)分及(50.27±7.44)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老年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中施予静疗干预联合信息化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状况,值得推广.
刘丽兰
关键词:白血病PICC置管
超声引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与传统的浅静脉给药和深静脉置管术相比,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
何佩仪柳建华刘丽兰杜萍卫建宁罗丽燕
关键词:置管术实验组穿刺成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