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冬梅
- 作品数:21 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癌神经浸润相关分子表达及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4年
- 胰腺癌具有神经周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特性。PNI是胰腺癌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国内外近年一系列研究表明,众多生物分子及细胞信号通路与胰腺癌的PNI及其疼痛有密切关系,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包括NGF-TrkA通路的激活、CX3CR1的刺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上调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免疫异常等。并且,PNI和肿瘤继发性占位、对神经元的破坏和异常再生、新生血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造成胰腺癌顽固性疼痛及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上以这些分子和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治疗胰腺癌和控制疼痛起到了一定作用。
- 党诚学刁冬梅
- 关键词:CX3CR1
- 术前D二聚体水平可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1年内预后不良被引量:8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部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短期即出现转移。D二聚体(D-dimer,DD)是肺癌(主要是非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其能否预测NSCLC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的术前DD水平,术后随访1年,终点是出现预后不良事件(转移、局部复发或肺癌相关性死亡)。统计分析组间不良预后对比情况。结果以术前DD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1.05(0.55)mg/L为分界值,高DD组患者中出现预后不良事件11例,而低DD组中出现预后不良事件3例,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OR=4.89,95%CI:1.2-20.1)。高DD组与低DD组的疾病进展情况亦有统计学差异(P=0.024)。术前DD对于早期NSCLC(I期、II期),特别是早期腺癌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最为准确。结论术前DD水平可以预测NSCLC患者术后1年内预后不良,有助于筛选适合手术的患者。
- 王哲付军科刁冬梅党诚学
- 关键词:肺肿瘤D二聚体预后
- 血浆D-dimer在预测及评估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中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构建恶性黑色素瘤动物血行转移模型,发现出现血行转移时血浆D-dimer明显升高,通过检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血液标本D-dimer、FIB等相关指标以及结合病理影像学结果比较其诊断效率,评估D-dimer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血行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选取常见的高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构建小鼠肺转移模型,尾静脉注射2周后,观察肺转移情况并检测血浆D-dimer的水平变化。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血液标本和病理资料。结果B16/F10实验组小鼠血浆D-dimer[(1.04±0.15)mg/L]明显高于PBS对照组[(0.56±0.11)mg/L,(P<0.001)],解剖小鼠后可以很明显在实验组观察到肺转移灶。进一步回顾性分析7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25例转移患者的血浆D-dimer的中位水平为1.0 mg/L,高于未转移患者的0.5 mg/L(P<0.001);此外,采用D-dimer诊断远处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可信区间为0.726~0.9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dimer作为一种无创、廉价、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预测恶性黑色素瘤血样转移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其在恶性黑色素瘤血行转移及常规筛查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 王璇张鑫王莹李文星党诚学刁冬梅
- 关键词:D-DIMER恶性黑色素瘤
- 葡萄糖转运蛋白1影响食管癌细胞对2-脱氧葡萄糖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可以特异性阻断癌细胞Warburg效应发挥抗肿瘤作用,其靶点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1,GLUT-1)。但GLUT-1的表达是否影响2DG的作用效率尚不得知,因此,笔者拟在食管癌细胞中证明GLUT-1的表达是否影响食管癌对2DG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体外试验,使用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及敲除食管癌细胞GLUT-1蛋白,将细胞行2DG干预后,使用噻唑蓝比色[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上清葡萄糖含量。并进一步使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法测定细胞内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protein kinase B,p-Akt)及LC3蛋白家族B(LC3-B)表达水平。结果Eca-109和TE-1细胞中,GLUT-1高表达组72 h细胞数是空白对照组的1.44倍和1.46倍,葡萄糖消耗是空白对照组的1.62倍和1.39倍,GLUT-1低表达组的细胞数分别是相应空白对照组的59.4%和58.2%,葡萄糖消耗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33.1%和27.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2DG干预后,GLUT-1高表达组72 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6%及71%,葡萄糖消耗减少50%及49%,空白对照组的抑制率分别为43%及34%,葡萄糖消耗减少15%及27%,GLUT-1低表达组分别为28%及17%,葡萄糖消耗减少7%及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LY294002阻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后,两株细胞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B法检测显示GLUT-1表达与p-Akt呈正相关,高表达GLUT-1的细胞LC3-B水平较低,使用2DG干预后,所有细胞LC3-B水平均明显增高,p-Akt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食管癌细胞中,GLUT-1是2DG的作用靶点,其表达上调增强细胞对2DG的敏感性,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相关机制。同时,2DG还可能通过Akt通路影响食管癌细胞的自噬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
- 程遥李少民党诚学周斌宋永春刁冬梅
- 关键词:食管癌葡萄糖转运蛋白12-脱氧葡萄糖
- 2-脱氧葡萄糖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2-脱氧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被证明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作为可能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一系列的研究显示2-脱氧葡萄糖有较复杂的抗肿瘤机制。除了对糖酵解的抑制,降低细胞内ATP,抑制生长以外,它还抑制寡糖链来干扰肿瘤的糖基化,引起细胞内的未折叠蛋白反应和凋亡,或影响糖基化来抑制相关转录因子。在单独使用时,可激活某些肿瘤的凋亡通路和因子,造成细胞凋亡,尚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抑制肿瘤生长。联合使用时,它被证实在体外对放化疗有增敏作用,还可减少化疗药物造成的机体损伤动物实验和部分Ⅰ期临床研究,证实2-脱氧葡萄糖具有代谢快、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但国内对2-脱氧葡萄糖的相关研究以及重视程度尚不足本文回顾了2-脱氧葡萄糖的抗肿瘤机制和研究现状。
- 程遥刁冬梅宋永春党诚学
- 关键词:2-脱氧葡萄糖糖酵解糖基化肿瘤
- 格列卫联合辛伐他汀对间质瘤GIST-T1细胞的抑制作用
- 2014年
- 目的: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对放疗和常规化疗不敏感,格列卫是唯一能够对间质瘤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寻求能和格列卫起到协同抑制作用的药物对治疗间质瘤意义重大。方法:本实验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格列卫对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GIST-T1进行体外抑制实验,使用MTT和凋亡检测药物的作用效果,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辛伐他汀联合格列卫对GIST-T1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单药更为明显,该作用是通过caspase-3介导的凋亡途径完成的。使用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逆转辛伐他汀造成的凋亡,进而减少辛伐他汀造成的细胞杀伤。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磷酸化JNK-MAPK信号通路诱导凋亡的途径,促进格列卫对间质瘤细胞系GIST-T1的杀伤作用,可能会对临床格列卫的治疗提供增效作用。
- 程遥刁冬梅张昊郭琪武轩迪刘棣赵硕党诚学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格列卫辛伐他汀
-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诊治进展被引量:6
- 2020年
- 胃食管结合部癌由于肿瘤的特殊部位及生物学行为,导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该种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针对不同Siewert分型,手术方式等尚有争议。本文结合大规模临床研究及NCCN指南认为,对于SiewertⅠ型患者,经胸腹食管胃切除术可使患者临床获益;对于SiewertⅢ型患者,经腹胃部分或全胃切除术是可以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而SiewertⅡ型患者的手术选择需要根据肿瘤大小、分期以及肿瘤两端至胃食管结合部距离等因素综合决定。但无论哪种手术方式,肿瘤完全切除(R0)与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是影响胃食管结合部癌预后最主要的因素。此外,对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患者,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R0切除率,改善预后;而对于晚期患者,除了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也是可以考虑的治疗策略。
- 刁冬梅党诚学
- 关键词:手术
- 神经生长因子对不同胰腺癌细胞的刺激作用及其与细胞Trk-A表达的关系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不同胰腺癌细胞株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刺激的反应性,以及各细胞株中Trk-A的表达情况,探讨NGF对胰腺癌细胞株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MIA-PaCa-2、PANC-1、SW-1990、AsPC-1、BxPC-3等5种不同转移性能及分化程度的胰腺癌细胞株,给予外源性NGF刺激,运用MTT方法观察各种细胞株的增殖情况;通过Matrigel实验观察NGF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运用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种细胞株中Trk-A的表达情况,并观察NGF刺激作用与细胞TrK-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用含有不同浓度NGF的培养液(0、4、20、100、500 ng/ml)对5种细胞进行培养及MTT检测,发现NGF浓度为100 ng/ml对细胞的刺激作用最强。选用含100 ng/ml NGF的培养液对各组胰腺癌细胞进行培养及MTT检测,结果显示NGF对PANC-1细胞的刺激作用最大,增殖最快,对AsPC-1的刺激作用最小。Matrigel实验显示NGF可明显增加PANC-1及MIA-PaCa-2细胞的侵袭能力,对AsPC-1细胞影响最小。TrK-A抑制剂CEP701可抑制NGF对细胞侵袭的刺激功能。对细胞中TrK-A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检测显示,PANC-1细胞Trk-A水平最高,AsPC-1细胞水平最低。细胞内TrK-A表达水平与NGF对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成正相关。结论外源性NGF促胰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作用和细胞中Trk-A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一致,说明NGF对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与Trk-A蛋白结合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 刁冬梅宋永春侯妮徐海飞汪建光党诚学
- 关键词:胰腺癌神经生长因子增殖
- 一种肿瘤活检钳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肿瘤活检钳,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连接部。第一主体包括第一腔体和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可旋转式照明灯;第二主体包括第二腔体、钳体、刀体杆、刀片和活动组件,钳体具有两个且其上端均固定在第二腔体的内壁上,下端...
- 刁冬梅程遥
- 文献传递
- 一种肿瘤活检钳
- 本发明涉及一种肿瘤活检钳,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连接部。第一主体包括第一腔体和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可旋转式照明灯;第二主体包括第二腔体、钳体、刀体杆、刀片和活动组件,钳体具有两个且其上端均固定在第二腔体的内壁上,下端伸出...
- 刁冬梅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