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莉
- 作品数:40 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为肺癌胸膜转移1例被引量:3
- 2011年
- 患者,女,45岁,以"胸闷、气短、咳嗽2个月"为主诉于2009年5月11日就诊于当地医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刺激性干咳,无咯痰、咯血,偶有夜间盗汗,无胸痛及呼吸困难。胸部CT提示:左侧叶间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下壁可见新月形水样密度影。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无缓解,遂于2009年5月14日就诊于北京某医院结核研究所,经胸膜活检病理提示:(胸膜)纤维结缔组织中间少许低分化癌浸润;CK(++),CK8/18(++),CK5/6(-),Mesothlial(-),Calretinin(-),TTF(-);免疫组化提示为腺癌。
- 冯莉左静刘巍
- 关键词:误诊肺癌
- 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新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胃癌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全身化疗具有重要意义。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卡培他滨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在疗效、毒副作用方面均显示出优于氟尿嘧啶持续滴注的效果,同时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和药物经济学优势。
- 冯莉王龙刘巍
- 关键词:卡培他滨进展期胃癌化学治疗
- 成骨性骨转移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治现状被引量:9
- 2007年
-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骨转移,患者常伴有严重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及神经压迫综合症,且预后较差。骨转移是肿瘤治疗中一个严重而耗费极大的临床症状,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骨转移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骨转移。成骨性骨转移与溶骨性骨转移本质上的区别在于骨组织微环境中所释放出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不同,前者激活的细胞因子均具有促成骨作用。在临床可通过全身骨扫描、X线、CT或MRI等检查手段检测成骨性骨转移的发生。治疗成骨性骨转移不能单一应用一种方法,也不能只重视骨转移而忽视原发肿瘤的治疗,应合理选用化疗、内分泌治疗、外照射治疗、核素治疗、手术、双膦酸盐药物及止痛药物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手段治疗成骨性骨转移。
- 刘巍冯莉郝希山
- 关键词:恶性肿瘤
- 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通路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与其配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相结合,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控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当FGFR基因发生扩增、突变或者融合等异常改变时,就会导致下游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同时,FGFR在多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因此FGF/FGFR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可以将抗FGFR信号通路药物分为两大类,分别为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阻断FGF/FGFR的单克隆抗体。目前,已有多种针对FGF/FGFR的靶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肿瘤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有的靶向药物获批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为肿瘤的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 刘林楠(综述)范志松冯莉
- DUOX2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W620和HCT116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氧化酶2(DU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配对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UOX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小干扰RNA(siRNA)敲低结肠癌细胞SW620和HCT116中DUOX2的表达。MTS实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结肠癌组织中DUOX2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265(0.0061,0.0869)vs0.0087(0.0017,0.0385),P<0.05]。结肠癌组织中DUOX2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敲低DUOX2表达后,结肠癌细胞SW620和HCT116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增殖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DUOX2在结肠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作为癌基因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提示DUOX2可能是结肠癌患者预测转移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 张雪于淼韩晶胡旭华刘嘉寅李丹刘妍冯莉王贵英
- 关键词:结肠癌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Cox模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各自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院340例术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病例,选择13项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周围器官受侵情况、残端情况、脉管瘤栓、术中淋巴结清扫程度及出现症状到首诊治疗时间)分别进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胃癌比较预后更差;2)淋巴结清扫及淋巴结转移均为二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D2式手术较D1式手术可能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3)浸润深度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浸润越深预后越差;而病变长度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病变越长预后越差。结论:与胃癌相比,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更差,并且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提示二者有所区别,今后应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 王龙刘巍吕雅蕾王玉栋冯莉杨子鑫姜达刘风玲魏素菊
- 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2例报告
- 2012年
- 肾癌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全世界每年大概有200000新诊断的肾癌病例,其中大约25%~30%的肾癌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展为转移性疾病,晚期转移性肾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10%[1],故转移性肾癌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的出现给晚期肾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 冯莉常靓刘巍
- 关键词:转移性肾癌舒尼替尼分子靶向药物癌发病率癌患者晚期
- siRNA干扰ERCC2表达影响食管癌细胞KYSE150对紫杉醇的敏感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siRNA干扰沉默食管癌KYSE150细胞中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rodent repair deficiency,complementatin group 2,ERCC2)的表达,以观察其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敏感性的改变,初步探讨逆转KYSE150细胞对PTX耐药性的新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合成靶向ERCC2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脂质体法瞬时转染ERCC2高表达细胞株KYSE150;RT-PCR和FCM分别检测转染组细胞中ERCC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对PTX敏感性的变化。结果:RT-PCR检测结果提示,si-ERCC2组在转染后24、48和72 h时细胞中均未测出ERCC2 mRNA特异性条带的表达;FCM检测结果提示,si-ERCC2组中ERCC2蛋白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24、48和72 h)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表达量分别下调了31.2%、51.6%和60.0%(P<0.01);si-ERCC2组PTX的IC50值为(6.32±0.87)mg/mL,与对照组比较,IC50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siRNA成功封闭了目的基因ERCC2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封闭ERCC2表达能部分逆转KYSE150细胞对PTX的耐药性。
- 王玉栋崔志英左静冯莉吕雅蕾刘巍
- 关键词:食管肿瘤紫杉醇
- 高渗盐微量泵治疗肿瘤相关性低钠血症2例
- 2012年
- 低钠血症是肿瘤相关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大约有14%的低钠血症与肿瘤相关。关于肿瘤相关性低钠血症的病因目前已清楚,其治疗可简单归为限水、补钠、利尿、激素等,虽可纠正大多数低钠血症,但对顽固性低钠血症的治疗仍无明显效果。我科对2例合并重症低钠血症肿瘤患者采用微量泵低剂量持续泵入10%NaCl,纠正顽固性低钠血症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杜玉娟单玉洁吕雅蕾左静冯莉刘巍
- 关键词:肿瘤低钠血症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观察57例应用伊立替康治疗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57例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伊立替康的情况,观察并记录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结果:57例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28位点,TA序列6次重复的纯合野生型TA6/6有43例(75.4%);基因型为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型TA6/7有13例(22.8%);基因型为TA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有1例(1.8%)。UGT1A1基因启动子区6位点野生型G/G有48例(84.2%),杂合突变型吲A有7例(12.3%),纯合突变型A/A有2例(3.5%)。在57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28位点,TA6/6、TA6/7和TA7/7野生型和突变型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7.0%、14-3%,发生3级以上腹泻者分31j为9.3%、14.3%,其中纯合突变型仅1例患者,100%的发生率。UGT1A1基因启动子区6位点,G/G、G/A和A/A野生型和突变型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4.2%、55.6%,发生3级以上腹泻者分别为12.5%、44.4%,具有统计学差异。各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多态性分布基本一致,UGT1A1+6突变型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的风险增加,而UGT1A1+28突变型与以上不良反应并无绝对相关性,UGT1A1各基因型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能否通过对UGT1A1的筛查,选择合适患者安全有效的应用伊立替康,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 吕雅蕾刘巍杜玉娟冯莉王玉栋王龙
- 关键词:伊立替康消化道肿瘤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