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盛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阆中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老年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痉挛
  • 1篇血糖
  • 1篇血脂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石杉
  • 1篇石杉碱甲
  • 1篇尿激酶
  • 1篇轻中度
  • 1篇轻中度阿尔茨...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机构

  • 5篇阆中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冯盛
  • 5篇席绪明
  • 3篇何秋鸿
  • 2篇蒲亚岚
  • 1篇赵晓红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西南军医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3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22.6%,其发生与患者性别及血钠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发病意识、发病时体温、血钙水平、白细胞计数及Hunt—Hess分级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席绪明冯盛何秋鸿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老年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变化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随疾病变化的规律,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老年患者38例,将其设为观察纽,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选取同期的健康老年人38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组老年人的血糖、血脂水平后,将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将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差异较大,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后.发现治疗前后其水平变化较大,对观察病情变化及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意义;
席绪明何秋鸿冯盛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血糖血脂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评价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凝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4.61±0.75)g/L,(4.58±0.80)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97±0.36)g/L,(3.62±0.44)g/L,观察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脑梗死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且安全性好,是首选治疗药物之一。
席绪明赵晓红冯盛蒲亚岚
关键词:脑梗死奥扎格雷钠老年
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发病2 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尿激酶(U K)50000U/d,对照组用1 500 000 U/d,静脉滴注,连用3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并发脑出血发生1例,对照组为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UK 50000U/d×3d进行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优于1 500 000 U/d×3d。
席绪明何秋鸿冯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
石杉碱甲在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在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VitC组)和观察组(石杉碱甲组),各33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在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席绪明蒲亚岚冯盛
关键词:石杉碱甲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