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宝树

作品数:9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植物园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皂甙
  • 2篇植物
  • 2篇溶剂
  • 2篇溶剂萃取
  • 2篇山楂
  • 2篇山楂叶
  • 2篇山楂总黄酮
  • 2篇珠子参
  • 2篇总黄酮
  • 2篇萃取
  • 2篇精制
  • 2篇聚酰胺
  • 2篇化学成分
  • 2篇黄酮
  • 1篇玄参科
  • 1篇熏衣草
  • 1篇乙醇

机构

  • 9篇西安植物园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9篇冯宝树
  • 4篇杨崇仁
  • 3篇周俊
  • 3篇王答祺
  • 3篇李淑蓉
  • 2篇樊娟
  • 1篇李滨
  • 1篇贺震旦
  • 1篇陶家洵
  • 1篇高建伟
  • 1篇宁永成
  • 1篇李振声
  • 1篇刘建中

传媒

  • 2篇药学学报
  • 1篇Acta B...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香料香精化妆...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研究初报被引量:40
2000年
观察了蓝粒小麦籽粒灌浆期糊粉层色素形成情况 ,并分析了蓝粒糊粉层色素的成分。结果表明 ,在灌浆期 ,蓝粒小麦籽粒的糊粉层首先是靠近盾片的部位变蓝 ,而后逐渐向上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 ,可以看到糊粉层着色部位既显蓝色 ,又呈现一定程度的紫红色。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含矢车菊素 (Delphinidin,红色 )、飞燕草素 (Cyanidin,蓝色 )、芍药素等 8种色素成分 ,但以飞燕草素 (Delphinidin)、矢车菊素 (Cyanidin)为主。根据上述结果推断出了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合成途径的大致框架图。另外 ,2 D易位系 991 5(J2 D- 1 )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合成中 ,可能存在 1种尚未发现的新的代谢途径 ,即红色的花青素葡萄糖苷(Cyanidin 3- glucoside) B环 5′位置发生羟基化 ,变成蓝色的飞燕草苷 (Delphinidin 3-glucoside)。以上结果为全面揭示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克隆蓝粒基因提供参考。
高建伟刘建中李滨冯宝树于桂琴李振声
关键词:蓝粒小麦糊粉层生物合成途径
西藏胡黄连的化学成分(英文)被引量:39
1993年
胡黄连(Picrorhiza kurrooa Royle ex Benth.)为我国传统中药,一向依赖进口。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藏和云南西北部发现西藏胡黄连(P.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并栽培作为印度产胡黄连的代用品。本文详细研究西藏胡黄连的化学成分,分离到3个已知的环烯醚萜甙,分别为amphicoside,catalpol和aucubin,一个已知的酚甙androsin;两个葫芦素类苦味甙,其中一个已知化合物鉴定为25—乙酰氧基-2β-葡萄糖氧基-3,16,20-三羟基-19-失羊毛甾烷-5,23-二烯-22-酮。另一个新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化学结构证明为2β-葡萄糖氧基-3,16,20,22-四羟基-9-甲基-19-失羊毛甾烷-5,24-二烯。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胡黄连与印度产的胡黄连化学成分十分相似,联系到二者在植物形态上的相似性和地理分布上的连续性,从化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这两种植物在系统演化上的密切关系,而且为国产西藏胡黄连作为进口印度胡黄连的代用品提供了依据。
贺震旦杨崇仁王答祺冯宝树
关键词:西藏胡黄连玄参科化学成分
新疆产薰衣草油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1985年
薰衣草油(Lavender Oil)是重要的天然香料之一。为多种香妆品加香中的主要香成分。用量较大且普遍。多年来,通过对“薰衣草引种栽培加工应用技术的研究”,目前年产量已达10吨左右。新疆薰衣草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豆惠君田乃琦陈玉民冯宝树
由山楂叶提取山楂总黄酮的方法
一种由山楂叶提取山楂总黄酮的方法。本发明的特征是通过稀乙醇浸渍提取为基础,采用吸附性树脂进行分离去杂,并结合使用少量的溶剂萃取和少量的聚酰胺精制,便可得到山楂总黄酮含量高于80%的产品,并具有无毒害、成本低的优点。
冯宝树李淑蓉
文献传递
植物有效成分提取
冯宝树
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是目前制药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研究开发了金丝桃素、苦参素、银杏黄酮、山楂黄酮、葛根素等产品,并具有工艺、设备、厂房设计等成套技术。在开发植物有效成分的同时,还进行了天然色素的提取研究,如:...
关键词:
关键词:药用植物天然色素
羽叶三七叶中甙类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3
1989年
从羽叶三七叶中分离到十三种甙类成分,经FAB-MS,^(13)CNMR谱,双照射~1HN-MR谱,~1H-~1H COSY谱及与标准品直接对照,证明十一种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甙F_1(Ⅰ),F_2(Ⅱ),F_3(Ⅲ),R_(g2)(Ⅳ),R_a(Ⅴ),Rd(Ⅵ),R_(b1)(Ⅷ),R_(b3)(Ⅷ),24(S)-假人参甙F_(11)(Ⅸ),人参黄酮(Ⅹ)和珠子参甙F_1(Ⅺ);另外两种为新的达玛烷型皂甙,命名为羽叶三七甙F_1(Ⅻ)和F_2(ⅫⅠ),并确定其化学结构。同时修正珠子参甙F_3的结构。进一步阐明人参黄酮甙结构中的两个糖的连接方式。
王答祺樊娟冯宝树李淑蓉汪夕彬杨崇仁周俊
关键词:甙类化学成分人参皂甙
秦岭珠子参叶的达玛烷型皂甙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9
1989年
前已报道秦岭产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var.mojor (Burk.) Wu et Feng)叶的九个达玛烷型皂甙成分。本文继续报告得自珠子参叶的另外两个新的同类皂甙成分。珠子参甙F_σ(Ⅰ) 由甲醇中得白色粉末,分子式:C_(48)H_(82)O_(19);正、反相薄层层析示为单一斑点;PPC检查Ⅰ的酸水解物中有葡萄糖和鼠李糖存在:FAB-MS给出分子离子峰m/z 985 (M+Na)^+及碎片峰716(M-162-2H_2O+2H)^+,619(M-162-146-2H_2O+H)^+,439(M-2×162-146-3H_2O+2H)^+,说明Ⅰ中含有二个葡萄糖和一个鼠李糖。
王答祺冯宝树汪夕彬杨崇仁周俊
关键词:珠子参
秦岭产珠子参根茎的皂甙成分被引量:21
1988年
从陕西省秦岭产珠子参(Panax aponicus C.A.Meyer var.major(Burk.)Wu et Feng)的根茎中分离得到7个皂甙,经^(13)SCNMR 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等测定,并与标准品对照,其中6个分别鉴定为已知竹节参甙(chikusetsusa ponin)V(即人参甙R_o)、IV_a、齐墩果酸-28-O-β-D-葡萄吡喃糖甙(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人参甙(ginse-noside)Rg2、Re 以及三七甙(notoginsenoside)R2,另一皂甙为竹节参甙 IV_a 甲酯(chikuset-Eusaportia IV_a methyl ester)、即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醛酸甲酯)-28-O-β-D-葡萄吡喃糖甙(oleanolie acid-(3-O-β-D-glucorunopyranosyl-methylate)-28-O-β-D-glucopyra-noside),系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对陕西省秦岭产和云南丽江产的珠子参根茎的皂甙成分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王荅祺樊娟汪夕彬冯宝树杨崇仁周俊宁永成陶家洵
关键词:珠子参三萜皂甙药用植物
全文增补中
由山楂叶提取山楂总黄酮的方法
一种由山楂叶提取山楂总黄酮的方法。本发明的特征是通过稀乙醇浸渍提取为基础,采用吸附性树脂进行分离去杂,并结合使用少量的溶剂萃取和少量的聚酰胺精制,便可得到山楂总黄酮含量高于80%的产品,并具有无毒害、成本低的优点。
冯宝树李淑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